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教师要用好《教师用书》、吃透教材、不留半点盲区;勘归纳。善总结,不断挖掘数学解题思路;多角度、全方位,不落入俗套地复习;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关键词]创造 高效 数学课堂 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校汲取了许多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各种公开课、优质课的比赛中赢得满堂喝彩。我们的独道和精辟之处是创造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1 用好《教师用书》、吃透教材、不留半点盲区
用好课本附带的《教师用书》,对于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调整。精研教材的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有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向我请教。她说,讲二十四时计数法时,学生学得很不好,后面又连续讲了三节课,学生还是会把8:10分当成普通计时法。我看了看教材及教师用书,“你自己真的懂了吗?为什么要使用二十四时计时法?二十四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她起初有些疑惑,“我把各个时刻普通计时法和对应二十四时计时法列成了表格,举了很多个时刻的例子,很详细,首先让学生举例一天某个时刻发生的事,然后你再提出问题。‘6:00吃饭’你能确定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吗?学生思考之后,说不能。因为可能是早上6:00或晚上6:00,会出现混淆,所以必须在时间前面加两个字“早上”或“晚上”,这种记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或十二小时计时法。那么有没有一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不需要加文字说明,只用后面的时刻就可以简练准确的表示一天中一个确定的时间呢?”此时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意义,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又指导这位老师学会用《教師用书》。
2 勤归纳,善总结,不断挖掘数学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精准把握重难点、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新知识、遇到的新问题纳入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法宝。如:初中阶段的角平分线的应用,我和学生一起归纳了它有三个用途:①直接说明角的数量关系。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③如果题中既有角平分线又有平行线,那么可以证明题中有等腰三角形。第三种用途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虽不是什么定理,却常常在学生的考题中出现,如果能够总结出来,自然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另外在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同时出现时,题目千变万化,学生不易联想到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我又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了一个口诀:“平行加平分,等腰就现身。等量来代换,奇迹就出现。”这个口诀简洁明快的点明了解题思路。对于最后一句,学生开始觉得有些夸张,可是随着以后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因使用此法而找到突破口,迎刃而解时,便有了一种“奇迹真的就出现了”的感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勤归纳,善总结,形成了一个个知识体系,自然记得牢,用得熟,也有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 多角度、全方位,不落入俗套地复习
我们有些老师在上复习课时,自己都觉得枯燥,因为同样的知识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也自然会有同感。比如说。某一章的知识点,在章节复习的时候从头回顾一遍,期中复习又一遍,到期末考试还有一遍。可是如果不集体复习,学生又遗忘了许多。我认为完全可以在复习过程中,让知识点也动起来、活起来。章节复习时,呈现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再认识框架,而期中(学完半册书)之后,是一个知识的归纳、总结、提升(以章节知识为主,也可能超过本章所学内容)。到期末复习时,重点放在重难点问题上,以知识模块、综合练习为主线。这样每次复习都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对学生的思维也是挑战和磨砺。例如,我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科书,在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一)时,其中有关三角形部分的内容,我以这样的表格形式呈现(见表格):
通过列表格这种方式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与联系,使学生对所有特殊三角形是一个全面的认识,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说:“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熟悉教材的名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时处处牵挂着学生,及时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哪怕一句话,一个小练习题的微小调整,对学生的学习都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在耐心帮助学生进步的同时,升华提高着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师德。
[关键词]创造 高效 数学课堂 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校汲取了许多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各种公开课、优质课的比赛中赢得满堂喝彩。我们的独道和精辟之处是创造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1 用好《教师用书》、吃透教材、不留半点盲区
用好课本附带的《教师用书》,对于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调整。精研教材的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有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向我请教。她说,讲二十四时计数法时,学生学得很不好,后面又连续讲了三节课,学生还是会把8:10分当成普通计时法。我看了看教材及教师用书,“你自己真的懂了吗?为什么要使用二十四时计时法?二十四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她起初有些疑惑,“我把各个时刻普通计时法和对应二十四时计时法列成了表格,举了很多个时刻的例子,很详细,首先让学生举例一天某个时刻发生的事,然后你再提出问题。‘6:00吃饭’你能确定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吗?学生思考之后,说不能。因为可能是早上6:00或晚上6:00,会出现混淆,所以必须在时间前面加两个字“早上”或“晚上”,这种记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或十二小时计时法。那么有没有一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不需要加文字说明,只用后面的时刻就可以简练准确的表示一天中一个确定的时间呢?”此时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意义,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又指导这位老师学会用《教師用书》。
2 勤归纳,善总结,不断挖掘数学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精准把握重难点、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新知识、遇到的新问题纳入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法宝。如:初中阶段的角平分线的应用,我和学生一起归纳了它有三个用途:①直接说明角的数量关系。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③如果题中既有角平分线又有平行线,那么可以证明题中有等腰三角形。第三种用途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虽不是什么定理,却常常在学生的考题中出现,如果能够总结出来,自然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另外在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同时出现时,题目千变万化,学生不易联想到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我又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了一个口诀:“平行加平分,等腰就现身。等量来代换,奇迹就出现。”这个口诀简洁明快的点明了解题思路。对于最后一句,学生开始觉得有些夸张,可是随着以后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因使用此法而找到突破口,迎刃而解时,便有了一种“奇迹真的就出现了”的感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勤归纳,善总结,形成了一个个知识体系,自然记得牢,用得熟,也有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 多角度、全方位,不落入俗套地复习
我们有些老师在上复习课时,自己都觉得枯燥,因为同样的知识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也自然会有同感。比如说。某一章的知识点,在章节复习的时候从头回顾一遍,期中复习又一遍,到期末考试还有一遍。可是如果不集体复习,学生又遗忘了许多。我认为完全可以在复习过程中,让知识点也动起来、活起来。章节复习时,呈现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再认识框架,而期中(学完半册书)之后,是一个知识的归纳、总结、提升(以章节知识为主,也可能超过本章所学内容)。到期末复习时,重点放在重难点问题上,以知识模块、综合练习为主线。这样每次复习都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对学生的思维也是挑战和磨砺。例如,我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科书,在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一)时,其中有关三角形部分的内容,我以这样的表格形式呈现(见表格):
通过列表格这种方式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与联系,使学生对所有特殊三角形是一个全面的认识,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说:“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熟悉教材的名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时处处牵挂着学生,及时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哪怕一句话,一个小练习题的微小调整,对学生的学习都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在耐心帮助学生进步的同时,升华提高着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