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输液外渗。方法:回顾笔者近年来接触的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情况。结果:患者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严重后果。结论:发生静脉外渗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能减少患者痛苦。
【关键词】输液外渗;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50-01
输液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从静脉血管内渗出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严重的出现水疱,引起皮下坏死。[1]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引起护理纠纷,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笔者在临床一线工作六年,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对输液外渗的护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现介绍如下:
1 输液外渗的预防
1.1 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机械性损伤
1.1.1 血管位置:护理人员必须熟知血管的解剖位置,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大,易外渗。静脉穿刺时应考虑以上因素。
1.1.2 不同的血管穿刺:对于慢性病患者,注意保护血管,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血管依次进行穿刺。对浮肿患者,可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事先用手向四周挤压穿刺部位,暂时驱散皮下水分至水肿消失,即可显示静脉血管,消毒后在静脉上方做直接穿刺。对血管较细的患者,穿刺前选择小号输液针头,穿刺时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以防刺穿血管。末梢循环差的患者,穿刺前先用热毛巾热敷穿刺部位,等局部血管充盈后再进行穿刺。
1.2 掌握药物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避免药物性损伤
1.2.1 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血管:一些高浓度药物,如20%甘露醇对局部静脉损伤较重。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加,血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2]因此,在输入高浓度药物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并要经常换部位。
1.2.2 血管活性药物: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1.3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多宣教,避免血管损伤
1.3.1 巡视:小儿及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1.3.2 正确拔针避免血管损伤:输液完毕,正确拔针,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分钟,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外渗。
2 输液外渗的处理
2.1 硫酸镁湿热敷法
2.1.1 方法:发现输液外渗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处进行评估和处理:首先于外渗局部涂薄层的凡士林,范围稍大于热敷面积,将4-6层纱布用40°C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宜)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塑料薄膜包裹并固定;用热水袋(35-40℃)覆盖在塑料薄膜上,水温下降后更换,每次15-20分钟,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2.1.2 讨论:硫酸镁具有高渗,消肿,镇痛的药理作用,其加热外敷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热敷时局部涂凡士林可使皮肤免受刺激,包裹塑料薄膜可保护衣服,被褥,上至温热水袋可持续保温,增强药效,使外渗处在热力和硫酸镁的双重作用下迅速消散,患者感觉舒适。[3]
2.2 如意金黄散外敷法
2.2.1 方法:将如意金黄散调以蜂蜜或陈错,均匀地刮涂在棉垫上,薄厚为掩盖棉垫颜色为宜,大小比外渗面积大1-2cm为宜,包裹后外缠纱布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
2.2.2 讨论:如意金黄散由白芷,生南星,黄柏,木香,生半夏,花粉,苍术,生大黄,厚朴,陈皮,黄芩,丹皮,黄连,白芨等药物组成[4],用蜂蜜或醋,或医用凡士林调成膏剂,具有通筋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瘀生新的作用。
2.3 皮硝外敷法
2.3.1 方法:发生输液外渗后,将皮硝适量装入自制皮硝袋内,将棉布制成8cm*10cm大小的袋子,两侧置搭扣,可根据患者肿胀部位大小来调节松紧程度。将皮硝袋敷于外渗处,待皮硝吸出药液,变硬后更换,皮硝袋洗净后可重复使用。
2.3.2 讨论:中医认为输液外渗是由于湿热蕴结,淤血留滞脉络所致,为脉中血液不畅,则血脉凝结而成。现代药理表明:皮硝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钠,是一种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其味咸,苦,而性寒,有泻火解毒,润燥攻下,散结消肿之功。[5]外敷可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及输液部位反应,尤其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处理,输液巡视卡的使用,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起到了输液质控的作用。此外,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亦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松龄.输液外渗的预防与治疗[J].中华啊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12:79
[2] 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
[3] 李卫红.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
[4] 冷方南.中国基本中成药[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480
[5] 周白永,王世铮.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18
【关键词】输液外渗;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50-01
输液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从静脉血管内渗出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严重的出现水疱,引起皮下坏死。[1]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引起护理纠纷,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笔者在临床一线工作六年,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对输液外渗的护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现介绍如下:
1 输液外渗的预防
1.1 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机械性损伤
1.1.1 血管位置:护理人员必须熟知血管的解剖位置,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大,易外渗。静脉穿刺时应考虑以上因素。
1.1.2 不同的血管穿刺:对于慢性病患者,注意保护血管,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血管依次进行穿刺。对浮肿患者,可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事先用手向四周挤压穿刺部位,暂时驱散皮下水分至水肿消失,即可显示静脉血管,消毒后在静脉上方做直接穿刺。对血管较细的患者,穿刺前选择小号输液针头,穿刺时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以防刺穿血管。末梢循环差的患者,穿刺前先用热毛巾热敷穿刺部位,等局部血管充盈后再进行穿刺。
1.2 掌握药物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避免药物性损伤
1.2.1 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血管:一些高浓度药物,如20%甘露醇对局部静脉损伤较重。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加,血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2]因此,在输入高浓度药物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并要经常换部位。
1.2.2 血管活性药物: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1.3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多宣教,避免血管损伤
1.3.1 巡视:小儿及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1.3.2 正确拔针避免血管损伤:输液完毕,正确拔针,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分钟,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外渗。
2 输液外渗的处理
2.1 硫酸镁湿热敷法
2.1.1 方法:发现输液外渗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处进行评估和处理:首先于外渗局部涂薄层的凡士林,范围稍大于热敷面积,将4-6层纱布用40°C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宜)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塑料薄膜包裹并固定;用热水袋(35-40℃)覆盖在塑料薄膜上,水温下降后更换,每次15-20分钟,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2.1.2 讨论:硫酸镁具有高渗,消肿,镇痛的药理作用,其加热外敷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热敷时局部涂凡士林可使皮肤免受刺激,包裹塑料薄膜可保护衣服,被褥,上至温热水袋可持续保温,增强药效,使外渗处在热力和硫酸镁的双重作用下迅速消散,患者感觉舒适。[3]
2.2 如意金黄散外敷法
2.2.1 方法:将如意金黄散调以蜂蜜或陈错,均匀地刮涂在棉垫上,薄厚为掩盖棉垫颜色为宜,大小比外渗面积大1-2cm为宜,包裹后外缠纱布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
2.2.2 讨论:如意金黄散由白芷,生南星,黄柏,木香,生半夏,花粉,苍术,生大黄,厚朴,陈皮,黄芩,丹皮,黄连,白芨等药物组成[4],用蜂蜜或醋,或医用凡士林调成膏剂,具有通筋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瘀生新的作用。
2.3 皮硝外敷法
2.3.1 方法:发生输液外渗后,将皮硝适量装入自制皮硝袋内,将棉布制成8cm*10cm大小的袋子,两侧置搭扣,可根据患者肿胀部位大小来调节松紧程度。将皮硝袋敷于外渗处,待皮硝吸出药液,变硬后更换,皮硝袋洗净后可重复使用。
2.3.2 讨论:中医认为输液外渗是由于湿热蕴结,淤血留滞脉络所致,为脉中血液不畅,则血脉凝结而成。现代药理表明:皮硝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钠,是一种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其味咸,苦,而性寒,有泻火解毒,润燥攻下,散结消肿之功。[5]外敷可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及输液部位反应,尤其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处理,输液巡视卡的使用,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起到了输液质控的作用。此外,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亦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松龄.输液外渗的预防与治疗[J].中华啊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12:79
[2] 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
[3] 李卫红.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
[4] 冷方南.中国基本中成药[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480
[5] 周白永,王世铮.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