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樵夫的《西狭颂》
要知《西狭颂》,还得问樵夫。
渔樵,既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类历史的参与者。
水边渔翁,山间樵夫,他们戴斗笠,披蓑衣,吃粗食淡饭,唱古曲老调,肉搏险恶的风浪,直面凶猛的狼虫。他们散落在山水之间,如山之一石,水之一滴,在毛细血管的尽头,在繁密神经的末梢。他们最懂人世的变幻,最知自然的炎凉。渔樵,最好是白发,肤如铜,骨如铁,一双沧桑冷眼,惯看秋月春风、天下兴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渔樵,最富探索和发现的精神。他们走过世上最细的路,最孤独的路,千山鸟飞绝的路,走出世上本来没有的路。北宋末年,有一个樵夫,仿佛冥冥之中天赐良缘,他在甘肃成县天井山鱼窍峡有了一场华丽的邂逅,像一个勇敢而又幸运的新郎,莽撞地揭开了新娘神秘的盖头,霎时,《西狭颂》那汲取千年日精月华的绝世容颜展露在众人的面前:“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
渔樵,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类重要角色。比如俞伯牙抚琴遇见的樵夫钟子期,柳宗元诗中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屈原遭放逐后在水滨遇见的那位“渔父”……
钟子期幸而青史留名,《西狭颂》的伟大发现者,那位樵夫“新郎”的名姓,人们并不知晓,他被湮没在浩瀚而无情的历史烟尘之中,就像陶渊明笔下那个偶然发现世间还有桃花源的捕鱼郎,大家只能叫他“武陵人”。
太守的《西狭颂》
北宋樵夫发现的《西狭颂》摩崖石刻遗迹,建造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因其上刻有黄龙等“五瑞”图象,故称《黄龙碑》。碑文主要记载了李翕率众开通天井道的历史政績,因此民间俗称《李翕颂》。李翕,汉阳(今甘肃天水)阿阳(今张家川县)人,时任东汉武都郡太守。
李翕赴任后,跋山涉水,到天井山实地考察,只见——
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阨芒促迫,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覆霣隧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
李太守亲临深渊,如履薄冰,惊叹:“《诗》所谓‘如集于木,如临于谷’。斯其殆哉!”
置身鱼窍峡,只见山如斧削,石犹虎踞,树比画屏,路似蛇线,水像游龙,池、潭、湍、瀑,随性变化,气象万千,真乃寻幽探胜的福地。但作为常居其间,苦于交通阻绝的民众,其苦可谓万状。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在如此恶劣的石峡深谷中修路,困难可想而知。但李翕说:“今不图之,为患无已!”在他的率领下,官民苦干,万众一心,凿崖清障,截弯取直,削高垫低,攻坚克难无数,天堑终于变成通途。
百姓谁不爱好官?“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乃刊斯石。”这就是千古流芳的《西狭颂》。
一年后,李翕调任汉中太守,又修略阳栈道,建析里大桥,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碑》为证,是为《东狭颂》。
据查,正史并无李翕传略,也许他就和《西狭颂》碑一样,历经魏晋至隋唐近千年,并不为人所知。直到北宋末年碑刻的发现,才使李翕名扬天下。
碑文称,李翕“天资明敏,敦诗悦礼”,为官清正廉洁,任内筑路修桥,功绩卓著,深得百姓拥戴,刻石立碑也就理所当然。
但刻石何处,怎样摩崖,也颇具慧心匠心,由此可见老百姓对李翕真是护爱有加。鱼窍峡幽深僻远,游客罕至,碑体凹进崖壁几米深,既避日晒,又防雨淋,加之碑刻位于半崖,涧水回护,藤萝遮蔽,很难接近,因此才能历千年而完好如初,不被天灾人祸毁坏。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在《评碑记》中说此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
无疑,《西狭颂》是幸运的。江山深处,李翕有功。
书家的《西狭颂》
除了李翕,还有一位幸运的功臣,名垂后世。
丁文隽《书法精论》说《西狭颂》:“结构严整,气象嵯峨,此汉碑中之高浑者也;结构曼妙,笔有余妍,汉碑中之秀丽者也;风回浪卷,英威别具,此汉碑中之雄强者也。”
康有为、梁启超都对此碑致以崇高的评价。书界公认,《西狭颂》为汉隶上品,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它在汉隶“三颂”中最为完整,因而价值极高,地位极尊。
怀揣如此盖世之笔的人物就是东汉成县人仇靖。
只因《西狭颂》文末有“仇靖书文”四字,一般认为撰文、书丹均为仇靖,他是迄今所知最早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的人,开创了中国书家落款之先河。
区区一小吏,名不见经传,但因其撰写了《西狭颂》,甫一发现,便名扬天下,不愧是伟大的书法家。
而在此之前,他铁砚磨穿,泼墨成池,挥毫不断的苦辛,又有谁知晓?
机遇,真的是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当李翕、仇靖和“西狭”碰到一块,机遇也就随之而至,它好似一粒星火,刹那间分别点燃了三者,但很快,他们就燃烧成熊熊一团,化合,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迸发出夺目的光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千年之后,第一个重新看见那团光焰的幸运者,正是那个北宋樵夫。
是李翕和仇靖,成就了《西狭颂》。但是《西狭颂》,也成就了李翕和仇靖。
是李翕、仇靖,以及其他有名、无名的参与者,当然还有那位无名的樵夫,他们共同创造了一段历史,创造了华夏一景,上演了一出鲜活的正剧。
要知《西狭颂》,还得问樵夫。
渔樵,既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类历史的参与者。
水边渔翁,山间樵夫,他们戴斗笠,披蓑衣,吃粗食淡饭,唱古曲老调,肉搏险恶的风浪,直面凶猛的狼虫。他们散落在山水之间,如山之一石,水之一滴,在毛细血管的尽头,在繁密神经的末梢。他们最懂人世的变幻,最知自然的炎凉。渔樵,最好是白发,肤如铜,骨如铁,一双沧桑冷眼,惯看秋月春风、天下兴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渔樵,最富探索和发现的精神。他们走过世上最细的路,最孤独的路,千山鸟飞绝的路,走出世上本来没有的路。北宋末年,有一个樵夫,仿佛冥冥之中天赐良缘,他在甘肃成县天井山鱼窍峡有了一场华丽的邂逅,像一个勇敢而又幸运的新郎,莽撞地揭开了新娘神秘的盖头,霎时,《西狭颂》那汲取千年日精月华的绝世容颜展露在众人的面前:“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
渔樵,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类重要角色。比如俞伯牙抚琴遇见的樵夫钟子期,柳宗元诗中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屈原遭放逐后在水滨遇见的那位“渔父”……
钟子期幸而青史留名,《西狭颂》的伟大发现者,那位樵夫“新郎”的名姓,人们并不知晓,他被湮没在浩瀚而无情的历史烟尘之中,就像陶渊明笔下那个偶然发现世间还有桃花源的捕鱼郎,大家只能叫他“武陵人”。
太守的《西狭颂》
北宋樵夫发现的《西狭颂》摩崖石刻遗迹,建造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因其上刻有黄龙等“五瑞”图象,故称《黄龙碑》。碑文主要记载了李翕率众开通天井道的历史政績,因此民间俗称《李翕颂》。李翕,汉阳(今甘肃天水)阿阳(今张家川县)人,时任东汉武都郡太守。
李翕赴任后,跋山涉水,到天井山实地考察,只见——
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阨芒促迫,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覆霣隧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
李太守亲临深渊,如履薄冰,惊叹:“《诗》所谓‘如集于木,如临于谷’。斯其殆哉!”
置身鱼窍峡,只见山如斧削,石犹虎踞,树比画屏,路似蛇线,水像游龙,池、潭、湍、瀑,随性变化,气象万千,真乃寻幽探胜的福地。但作为常居其间,苦于交通阻绝的民众,其苦可谓万状。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在如此恶劣的石峡深谷中修路,困难可想而知。但李翕说:“今不图之,为患无已!”在他的率领下,官民苦干,万众一心,凿崖清障,截弯取直,削高垫低,攻坚克难无数,天堑终于变成通途。
百姓谁不爱好官?“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乃刊斯石。”这就是千古流芳的《西狭颂》。
一年后,李翕调任汉中太守,又修略阳栈道,建析里大桥,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碑》为证,是为《东狭颂》。
据查,正史并无李翕传略,也许他就和《西狭颂》碑一样,历经魏晋至隋唐近千年,并不为人所知。直到北宋末年碑刻的发现,才使李翕名扬天下。
碑文称,李翕“天资明敏,敦诗悦礼”,为官清正廉洁,任内筑路修桥,功绩卓著,深得百姓拥戴,刻石立碑也就理所当然。
但刻石何处,怎样摩崖,也颇具慧心匠心,由此可见老百姓对李翕真是护爱有加。鱼窍峡幽深僻远,游客罕至,碑体凹进崖壁几米深,既避日晒,又防雨淋,加之碑刻位于半崖,涧水回护,藤萝遮蔽,很难接近,因此才能历千年而完好如初,不被天灾人祸毁坏。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在《评碑记》中说此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
无疑,《西狭颂》是幸运的。江山深处,李翕有功。
书家的《西狭颂》
除了李翕,还有一位幸运的功臣,名垂后世。
丁文隽《书法精论》说《西狭颂》:“结构严整,气象嵯峨,此汉碑中之高浑者也;结构曼妙,笔有余妍,汉碑中之秀丽者也;风回浪卷,英威别具,此汉碑中之雄强者也。”
康有为、梁启超都对此碑致以崇高的评价。书界公认,《西狭颂》为汉隶上品,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它在汉隶“三颂”中最为完整,因而价值极高,地位极尊。
怀揣如此盖世之笔的人物就是东汉成县人仇靖。
只因《西狭颂》文末有“仇靖书文”四字,一般认为撰文、书丹均为仇靖,他是迄今所知最早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的人,开创了中国书家落款之先河。
区区一小吏,名不见经传,但因其撰写了《西狭颂》,甫一发现,便名扬天下,不愧是伟大的书法家。
而在此之前,他铁砚磨穿,泼墨成池,挥毫不断的苦辛,又有谁知晓?
机遇,真的是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当李翕、仇靖和“西狭”碰到一块,机遇也就随之而至,它好似一粒星火,刹那间分别点燃了三者,但很快,他们就燃烧成熊熊一团,化合,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迸发出夺目的光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千年之后,第一个重新看见那团光焰的幸运者,正是那个北宋樵夫。
是李翕和仇靖,成就了《西狭颂》。但是《西狭颂》,也成就了李翕和仇靖。
是李翕、仇靖,以及其他有名、无名的参与者,当然还有那位无名的樵夫,他们共同创造了一段历史,创造了华夏一景,上演了一出鲜活的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