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研究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雪岩老师在其学术新著《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路径选择的视角》中从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系统地批判了中国现行外语必修制度,创造性地建构了“外语选修制度”和“国家公派出国学外语基金”制度,提出了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的若干路径,该新著对中国外语教育制度改革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外语教育;外语必修;外语选修
  一、《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路径选择的视角》的写作背景和经过
  2003年,李雪岩目睹了很多人备考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期间苦读英语的场景,也看到了很多优秀专业人才因为英语差几分而失去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机会,于是,她开始思考中国的外语教育问题,试图探索出一些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当年10月份的一天,她坐在公共汽车上,脑海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外语?把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外语科目废除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从此以后,她开始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思考。并研究了很多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在2012年完成了一部专著:《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路径选择的视角》。
  笔者一开始就协助李雪岩老师的团队一起开展对中国外语教育制度改革的研究,从2003年起开展了大量的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工作。2005年底,完成了第1篇观点鲜明的论文《对我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的思考?》,但很快,这篇论文被教育类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杂志社古四毛社长看中,并很快于2006年初在该杂志发表。
  受到《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等学界同仁的鼓励,我们对中国外语教育制度改革的研究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特别是李雪岩老师,更是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一直潜心研究这个问题,并在2006年进一步得到广西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支持。2008年,李雪岩老师的1篇系列论文还获得了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经过多年的锤炼,李雪岩老师关于中国外语教育制度改革研究的最终成果《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路径选择的视角》一书,终于在2012年得以出版。
  二、《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路径选择的视角》的创新性贡献
  细读李雪岩老师的这本学术新著,可以看出,该书主要做出了五大创新性的贡献:
  一是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现行外语必修制度。该书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数据,从10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的弊端或困境:消耗了国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外语学习效果却不明显;严重阻碍、扭曲了专业人才的发展;使中国教育进一步陷入应试教育深渊;形成了深厚的外语考试利益链,甚至诱发了违法犯罪和道德丧失;浪费了有限的外语教育资源;让母语教育陷入危机;有损中华文化传承和民族尊严;使中国边疆外语教育陷入尴尬地位;阻碍了中国外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最终阻碍了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的发展。
  李雪岩老师敢于对当前中国普遍推行的外语教育制度进行前所未有的批判,展现了李雪岩老师的批判精神,也突出了该专著的学术价值。
  二是对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的缺陷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包括逻辑的视角、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经济学的视角、权利的视角、法制的视角、国际比较的视角、语言发展规律的视角等等。
  李雪岩老师从逻辑学的角度指出,中国现行外语必修制度设计的逻辑基础是“外语重要=外语必修”,这种制度逻辑存在严重的问题,“外语重要”不是“外语必修”的充分条件。实际上,单纯从“重要性”来分析,没有什么课程不重要,比如法律、医学、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等,什么课程都重要。从“更重要”的角度来分析,法律、医学等知识可以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比外语“更重要”,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法律、医学等课程都纳入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修必考科目。
  李雪岩老师接着从社会学原理的角度指出,中国外语必修制度不符合“行为-关系-制度”的普通社会学原理,一个人学不学外语,并不损害他人利益,不应该在制度上将外语学习设定为必须。
  李雪岩老师还从社会语言学规律的角度认为,学习语言,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化环境,离开这种环境,语言学习将失去其意义。目前,中国大多数人没有外语学习所必须的环境,外语必修制度有违社会语言学的规律。
  李雪岩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学习外语是一种投资行为,其意义在于对学习者个人有用。但是,中国目前大多数人其实用不上外语,或者是用得很少。在这种情势下,外语必修制度必然让很多人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李雪岩老师从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的角度分析,任何人都有凭借其自身民族语言发展自己的权利,不以掌握另一个民族语言为前提。中国现行外语必修制度迫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得不学习英语,否则将失去在中华民族土地上的受教育权、职称晋升权等发展权利,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的要求。
  李雪岩老师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发现,中国有不少现行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使用中国的通用语言文字,禁止使用非通用语言文字。外语必修制度将外语置于太重要的位置,有不少违法的嫌疑。
  李雪岩老师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全球约200个国家,有的国家为保护母语而抵制外语,有的由学校自行确定是否开设外语,有的仅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有限的外语必修。
  李雪岩老师从人类语言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认为,人类语言从无到有,从多到少,到最后可能走向统一,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是代表经济强势、文化强势的语言战胜代表经济弱势、文化弱势的语言。在人类语言竞争性发展中,英语未必是最后的胜利者,汉语也未必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不利于汉语按照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进行演进。
  李雪岩老师最后还从国家外交关系的层面来看,中国的外交对象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向更多的非英语国家深入。在这种外交关系调整的带动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将目光伸向非英语国家。这种情势的出现,必然要求中国的外语教育越来越走向多元化。这对现行的外语必修制度也是一个挑战。   在批判的过程中,李雪岩老师综合运用有关的各种理论进行分析,以理服人,让批判更具合理。
  三是建构了“外语选修制度”:一个人学不学外语,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让不愿进行外语投资、没有外语学习条件的人解放出来,也让有外语学习条件的人找到自己的天空;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将高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公共外语科目以及外语专业第二外语考试科目取消,或者由高校自己决定是否开考;将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公共外语科目以及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科目取消,或仅作为任意选修课;应禁止英语六级考试与大学学位证挂钩的做法;取消职称外语。
  为了论证“外语选修制度”的合理性,李雪岩老师在书中还专门对“外语选修制度”与“外语必修制度”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将中国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人,认为英语(或日语、俄语、法语)对自己很重要,应该学习英语(或日语、俄语、法语);第二部分人,认为越南语、泰语、韩语等外语等对自己很重要,英语(或日语、俄语、法语)对自己并不重要;第三部分人,认为外语对自己不重要,自己不需要学外语(见表一)。
  李雪岩老师认为,中国现行的“外语必修制度”只能说对上表中的第一部分人不构成伤害,但对第二、第三部分人都带来伤害,因为在“外语必修制度”下,想学越南语而不想学英语的人也必须被迫学习英语,认为外语对自己不重要的人也必须被迫学习英语。而“外语选修制度”既不伤害第一部分人(因为认为英语对自己重要的人照样可以学习英语),也不伤害第二、第三部分人,因为认为越南语重要的人可以选择越南语,认为外语对自己不重要的人可以完全不学外语。既然“外语必修制度”伤害到两部分人,而“外语选修制度”不伤害任何一部分人,我们理所当然应选择“外语选修制度”。
  四是规划了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激励制度即“国家公派出国学外语基金”制度:政府根据需要资助合适的公民赴国外学外语,这样既能节约外语教育投入,节省外语学习时间,更能大大提升外语教育的效果。
  五是提出了中国外语教育品牌战略的若干路径,包括外语教育的品牌定位、品牌建设和品牌延伸,对中国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作了系统的规划。
  三、结语
  从整本专著来看,展现了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极具批判性,二是极具理论性,三是极具应用性和建设性。李雪岩老师在该专著中针对中国普遍推行的外语必修制度进行批判,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外语选修制度”和“国家公派出国学外语基金”制度,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应用价值。
  笔者认为,李雪岩老师的这本专著对中国外语教育的改革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仔细读完李雪岩老师的这本学术专著,掩卷长思,陡然觉得:中国当前的外语必修制度,确实不完善;而要推行中国外语教育制度改革,可以实行“外语选修制度”和“国家公派出国学外语基金制度”。
  读完李雪岩老师的这本专著,我们会发现:中国外语教育的困境急需改“外语必修制度”为“外语选修制度”,换一种制度,海阔天空,中国的外语教育一定会迎来全新的局面。
  [作者简介]龙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其他文献
[摘 要]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使得资源型城市必然要受资源、市场因素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在其由成熟期转变为衰落期的过程中普遍面临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文章分析了淮南煤炭资源的现状,寻求适用于淮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实现淮南由煤炭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从而达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协调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移;路径
期刊
[摘 要]新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作了较大的修改,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在分案、审查、出庭等方面作出积极应对,并在证据展示、完善犯罪嫌疑人的程序选择权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简易程序;法律监督;办案模式;配套制度  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经过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关于简易程序的修改是其中较大的改动之一。我国
期刊
[摘 要]法律援助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财力、人力不足的问题,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出现,可以弥补和解决此问题。同时,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又能推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发展,促进法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温州大学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分析我国法律援助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互动。  [关键词]法律援助;诊所式法律教育;互动  一、法律援助的概念及我国法律援
期刊
[摘 要]为遏制恶意诉讼,强化对第三人的程序保障,实现程序公正,新《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确立了第三人的撤销之诉制度,该制度与已被《民事诉讼法》第227条确立的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以及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的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一同构成了民事诉讼活动中民事权益受损的案外人在不同条件下的三种救济途径。文章旨在通过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与其它两种案外
期刊
[摘 要]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文章以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为视角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人民陪审员制的实施现状,谈谈美国陪审团制度对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陪审团制度;实施现状;人民陪审员制度  谈到美国的司法制度,不得不提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制度是美国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也一直被美国人奉为“自由的堡垒”而津津乐道。曾经有法学家指出:即便出于“略
期刊
[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实施之前,我国法律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打击力度相对较弱。且该法条在犯罪的行为方式、犯罪对象、罪状表述等方面的表述过于抽象、原则,使得实践中那些应当受到刑法惩罚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尚未得到有效的刑法规制。文章针对《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相关规定之解读提出了粗浅建议,旨在完善其不足。  [关键词]拒不支付劳动
期刊
[摘 要]公、私法的分类是成文法国家对法律规则的基本分类。这种划分在西方国家是从罗马开始起源的,中世纪遇到了瓶颈,但现代又蓬勃发展起来,随着社会变迁,公私法的划分又有了一系列的变革。二十世纪以来,公私法的二分传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公、私法的区分代表两种不同的法律价值和形式要求。这对我们明确“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保护私权利,正确处理公权与私权的关系,进而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关心农民工成为党和政府、社会学界一项重点工作。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工在工资、就业、生活、住房、维权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其次,探讨了由政府引导建设农民工社区的结构模式,旨在通过发挥农民工社区的各项功能。  [关键词]农民工社区;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随着改革的步伐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现代化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正式实施,小额诉讼程序也正式拉开帷幕。全国各地区的基层法院也都在积极响应,各省高级法院也都相继出台标的额等具体规定。所以面对现存的小额诉讼程序,在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发展前景的研究。文章将立足于现行立法的司法现状及社会政策,对小额诉讼的现存缺陷进行剖析,客观的对未来司法解释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额诉讼;发展近路;司法解释  一、我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经济利益成为了人们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因为与自身利益无碍,当面对正在遭受损害的他人时,人们往往选择明哲保身、漠然处之。这不但与我国的道德传统相违背,更会使人们的价值观逐步扭曲。当正义保持沉默时,罪恶就会无所顾忌,所以将见危不救入刑不但是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难,更是维护社会基本道德的手段。  [关键词]见危不救;刑事立法;道德义务  一、引子——小悦悦事件  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