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类语言类选修课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对选课认识不足,课程内容单调,课程评估随意,考核制度不严格等问题目前还普遍存在。为了提高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教学质量,使其真正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需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且提出相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言类选修课;教学质量;互联网;第二课堂
一、引言
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职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语言类选修课可以让学生了解熟悉不同的语言知识和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还有助于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促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然而,当前大部分高职选修课处于形式化状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意在对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提高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与互联网教学(蓝墨云班课)以及软件手机客户端相结合,打造高职特色化语言类选修课,实现外语应用促进专业知识发展的目的,培养高职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目前高职语言类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选修课程时缺乏指导
学生选择课程时缺乏相应的指导。学生获得的待选课程信息有限,多数情况下仅能从课程名称来猜测课程内容、性质,盲目跟风选择。上课时才发现所选课程内容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上课敷衍了事。
另外,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不足。目前高职毕业生面临学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的问题,许多学生功利性强,避难就易,没有将拓展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作为选修课的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以便顺利毕业。
(二)课程内容单调
语言类选修课内容往往基于理论学习,如发音与语法规则,课程内容不具有实用性。学生很难把这样的语言知识与专业领域实践联系起来。多数情况下,以老师为主体,课程节奏单调,讲课平铺直叙,缺乏激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语言类选修课往往面临学生人数众多、班型较大的问题。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主观能动性较薄弱,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闲聊成为高职选修课的普遍现象。其次,许多高职选修课教师经验不足,课堂管理能力薄弱,对学生上课状态放任自流,不加以约束,导致选修课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没有真正学习到知识。
(三)教学监督方法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估模式,如评比性大规模的考试。由于语言类选修课班型大,这样的考核方式给教师增添了工作负担的同时,并不能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检测。此外,语言应用应该是语言课程考查的重点,大规模的考试无法检测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样被动的考试易导致学生抄袭、作弊行为。而这种现象在高职选修课中屡见不鲜,而老师却没有有效的策略应对。
三、改善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职语言类选修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几点相对应的改善建议,具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观念和意识应转变。语言类选修课和必修的英语课有所不同,除了语言基础之外,文化在语言方面的影响尤为重要。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应对该语言相应的文化有所了解,达到文化与语言共通的目标。其次,学校应该提供选修课试听课程,从实际上让学生了解语言类选修课的上课模式以及课堂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专业需要、自我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互联网优化大班型课堂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将会深入课堂。真正的互联网的思维、方法和手段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使得教育信息化,移动化。蓝墨运班课教学软件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适合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教学。首先,蓝墨运班课借用于高职选修课大班型的特点,有快速点名的系统设置,节省课堂时间,便于老师课堂管理;其次,蓝墨运班课为语言文化类知识提供了移动平台,学生不仅课堂上可以和老师互动,课下也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互动,老师可以在移动平台上上传资料、提出问题,使得语言类选修课以兴趣为导向,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还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获得加分,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尤其适合班型较大,管理难度大的语言类选修课。此外,语言学习的移动平台会为学生不断的提供并更新新鲜的语言学习资源,即使学生不在课堂上学习,或者从业以后,依然可以利用移动平台课下自学,这就充分体现了移动平台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因此,引进移动学习课堂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办法。
(三)课堂教学评估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高职类语言类选修课没有固定的教学评估手段,因老师而异。大多数老师采用课堂出勤率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也有的老师在期末进行大规模的测试来加以评估。这些评估手段并不能有效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无法评估其语言应用能力。因此,为了加强教学监督手段,多样化的评估必不可少。例如,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语言现象或者文化背景展开讨论,最终把讨论结果在课堂上汇报。小组学习很快就能把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辅助者。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这样的评估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也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高职语言类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规范教学管理,加强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监督,构建移动平台、建立“第二课堂”,才能使语言类选修课的教学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丽萍.关于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科技教育,2014(6):170-171.
[2]郑洁雯.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J].教学改革,2012(2):71-73.
[3]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关键词:语言类选修课;教学质量;互联网;第二课堂
一、引言
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职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语言类选修课可以让学生了解熟悉不同的语言知识和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还有助于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促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然而,当前大部分高职选修课处于形式化状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意在对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提高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与互联网教学(蓝墨云班课)以及软件手机客户端相结合,打造高职特色化语言类选修课,实现外语应用促进专业知识发展的目的,培养高职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目前高职语言类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选修课程时缺乏指导
学生选择课程时缺乏相应的指导。学生获得的待选课程信息有限,多数情况下仅能从课程名称来猜测课程内容、性质,盲目跟风选择。上课时才发现所选课程内容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上课敷衍了事。
另外,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不足。目前高职毕业生面临学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的问题,许多学生功利性强,避难就易,没有将拓展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作为选修课的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以便顺利毕业。
(二)课程内容单调
语言类选修课内容往往基于理论学习,如发音与语法规则,课程内容不具有实用性。学生很难把这样的语言知识与专业领域实践联系起来。多数情况下,以老师为主体,课程节奏单调,讲课平铺直叙,缺乏激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语言类选修课往往面临学生人数众多、班型较大的问题。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主观能动性较薄弱,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闲聊成为高职选修课的普遍现象。其次,许多高职选修课教师经验不足,课堂管理能力薄弱,对学生上课状态放任自流,不加以约束,导致选修课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没有真正学习到知识。
(三)教学监督方法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估模式,如评比性大规模的考试。由于语言类选修课班型大,这样的考核方式给教师增添了工作负担的同时,并不能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检测。此外,语言应用应该是语言课程考查的重点,大规模的考试无法检测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样被动的考试易导致学生抄袭、作弊行为。而这种现象在高职选修课中屡见不鲜,而老师却没有有效的策略应对。
三、改善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职语言类选修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几点相对应的改善建议,具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观念和意识应转变。语言类选修课和必修的英语课有所不同,除了语言基础之外,文化在语言方面的影响尤为重要。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应对该语言相应的文化有所了解,达到文化与语言共通的目标。其次,学校应该提供选修课试听课程,从实际上让学生了解语言类选修课的上课模式以及课堂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专业需要、自我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互联网优化大班型课堂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将会深入课堂。真正的互联网的思维、方法和手段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使得教育信息化,移动化。蓝墨运班课教学软件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适合高职语言类选修课教学。首先,蓝墨运班课借用于高职选修课大班型的特点,有快速点名的系统设置,节省课堂时间,便于老师课堂管理;其次,蓝墨运班课为语言文化类知识提供了移动平台,学生不仅课堂上可以和老师互动,课下也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互动,老师可以在移动平台上上传资料、提出问题,使得语言类选修课以兴趣为导向,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还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获得加分,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尤其适合班型较大,管理难度大的语言类选修课。此外,语言学习的移动平台会为学生不断的提供并更新新鲜的语言学习资源,即使学生不在课堂上学习,或者从业以后,依然可以利用移动平台课下自学,这就充分体现了移动平台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因此,引进移动学习课堂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办法。
(三)课堂教学评估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高职类语言类选修课没有固定的教学评估手段,因老师而异。大多数老师采用课堂出勤率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也有的老师在期末进行大规模的测试来加以评估。这些评估手段并不能有效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无法评估其语言应用能力。因此,为了加强教学监督手段,多样化的评估必不可少。例如,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语言现象或者文化背景展开讨论,最终把讨论结果在课堂上汇报。小组学习很快就能把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辅助者。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这样的评估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也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高职语言类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规范教学管理,加强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监督,构建移动平台、建立“第二课堂”,才能使语言类选修课的教学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丽萍.关于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科技教育,2014(6):170-171.
[2]郑洁雯.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J].教学改革,2012(2):71-73.
[3]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