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文学:什么都会 什么都不会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nna,你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啊?”
  “戏剧影视文学。”
  “那你会唱戏吗?”
  “那是隔壁中国戏曲的。”
  “那你会拍片吗?”
  “那是隔壁导演系的活儿。”
  “那你会摄影吗?”
  “你烦不烦啊你!”
  “那你到底会啥啊?”
  “我能告诉你我什么都会,也什么都不会吗?”
  说实话,我是被我老爹“坑”进“戏文”系的。我一直都很喜欢写故事,于是高三开完家长会后老爹笑眯眯地拉着我说:“想不想以后天天写故事?”天真的我高兴地点了点头。于是,在把文学常识背到痛哭流涕,各种戏剧各种影片故事情节回溯到想吐,还要担心文化课分数过不过得了校划线的时候,我和我老爹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踏上了北上艺考的征途。
  经历了一试二试三试后,我终于如愿成为一名“戏影”人。我以为我会过得很幸福,然而我錯了——扑面而来的是漫天的阅读书目、观影片目以及师生戏剧观摩剧目。想写东西?很好,来来来,该交这周的读书笔记、影评和剧评了;随即,再写个小品;然后是舞台剧,紧接着是电影、电视剧,先来个一万字的吧,再来个三万的!还有外景拍摄分镜头你交给老师没?策划案、人物小传和时间轴在哪里啊?一边上课一边熬夜赶作业的“戏文”生们,难过到想哭。
  然而,吐槽归吐槽,“戏文”还是非常有趣的。
  我当时报了五所学校,专业都是“戏文”,没有报其他的专业。初试和二试是笔试,考文常、命题或者半命题散文写作、影片分析、续写故事等等。三试是面试,先做自我介绍,老师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问你问题。
  我记得我就是这样遇到我的导师的。导师问我:“你说你喜欢古典音乐,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可是理查德·克莱德曼不是很古典啊?”我当时心下一惊,思考半秒后,机智地说:“嗯,我就是喜欢他那种不是很古典又带点古典的感觉。”我导师立马和另外两位老师交换眼色,点了点头。然后就是抽签讲故事,一般是给你三个词条,一分钟之内构思好讲出来。有的学校考的是故事接龙,有的学校会给你张照片要你看图讲故事。我当时讲故事讲得声泪俱下,我导师后来遇到我时说,我以为你不会来我们学校的,谁知道你还是来了。缘,妙不可言。
  独立思考、观点鲜明是“戏文”人的特点,在看完一个影片或者剧目,大家一起进行反思的时候,那种思维碰撞出的火花是最美的。在无数个夜晚我们系都是灯火通明,和其他室友一边做模仿人物对话的实践,一边写自己稿子中的对话;在无数个凌晨踩着deadline将新鲜出炉的稿子丢进老师的邮箱又或者拖老师的稿子享受老师的连环夺命call;在无数个下午上话剧剧场实践表演课,摸爬滚打哭得满脸泥巴是我经历过的最美好的事。在“戏文”圈子里,会遇到很多知名的前辈,会有很多分享会、座谈会以及很多戏剧节、电影节,通常老师都会带着学生一起去参加,比如芦苇、赖声川、金士杰,比如宫崎骏、刘震云、贾樟柯等等。
  你要问我关于“戏文”的课程与老师的话,我会告诉你,“戏文”的教材确实很少,但是要看的书却是五辆马车都拉不完。阅读量一点也不比中文系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容“戏文”的学生一点都不过分。我曾经天真地以为自己要学的就只有写剧本,可当我看到课表的时候,我的下巴都快惊掉了——周一到周五,满课!同时,“戏文”的课没有水课只有水老师。你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那是我蹭课蹭出来的,我们院老师特别喜欢学生去蹭课。同样一门课,有的老师会教你实际操作,有的老师会聊学术研究教你思辨地看问题,有的老师会讲业界大环境,会分享自己看过的电影、话剧,告诉你要抓住前沿热点。
  “戏文”创作有点像以前老一辈的那种师徒制。首先会分小组,自己选择是独立编剧还是联合编剧,然后抽签分导师,导师也会有很多派别,比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派或者布莱希特派,又或者是谭派。课外作业就像我前面说的,一般带创作的老师会布置任务,熬夜通宵都是最普遍的了。
  那时候写策划案写大纲写人设,反正是各种写写写,写了交老师,老师看了不行毙掉重新再写。最后就是自己上台讲自己的策划案和故事构思,老师和同学当堂点评给出整改意见,就像修罗场一样,分分钟把你的自信心碾成粉末。
  在这里引用几个我导师批评学生时候的话吧:
  “改编的什么玩意儿?我看你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是把巨人打残了!”
  “你看看你写的本子啊,你看这对话!一个电影剧本出现了舞台剧的对话,前面还好好地说着呢,突然画风一变,你觉得女主还会要这男的吗?”
  “到你了,我都不想说你。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写得特别好?你这种想法太可怕了,拿回去重写!”
  虽然是修罗场,被骂的人当时难受归难受,其实大家笑一笑也就没什么了,归根到底写作功底还是会突飞猛进的。毕竟一个人学写剧本就像在漆黑的隧道里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有个人带你走会好很多。
  毕业以后我的同学们有的选择考研或者国外深造,有的进了国企,有的进了电视台,有的进了传媒公司。选择是多样的,而我和大多数同学们一样选择成为编剧。编剧虽苦,但却是痛并快乐的。
  我相信,不改初心,方得始终。用我导师的话说就是“千万不要放弃写作,谁知道它会带你去哪里呢”。这句话同样送给各位爱写作的小朋友们,祝你们艺考顺利,前程似锦!
  小知识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文艺创作单位、专业剧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戏剧影视创作、评论、导演及制作工作;在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文化传播公司、文艺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事业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及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创作、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毕业生也适宜报考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其他文献
不要把活着的时间,都拿来还债,也不要等着别人来还债。  所謂“付出”,常常只是我们实现自己梦想的方式。也许在实现的过程中,别人因此而受益,但这不表示别人就欠了我们的债。同样的,我们如果受了益,也不表示我们就欠了别人的债。  好好养育小孩,或者好好教学生,也都是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所作的选择。既然不能被说成是投资,也就不必有等着回收的心态。  凡是怀着“我在付出”的心情,或者怀着“我在还债”的
期刊
前几天,一条记录“重庆高学历棒棒”日常生活的短视频上了微博热搜,视频中的贺东伟因为自己与众不同的“本科学历”,成为棒棒大军中的“异类”。早在2007年,他就凭借刻苦自学,拿下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本科的毕业证书。本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他,却因为性格太过内敛,又不善交际,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視频的拍摄者因为对贺东伟出言不逊,当面诋毁他是失败者,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反感和愤怒。  从镜
期刊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作家吴淡如也说过:“你选择的娱乐方式,不知不知觉间决定你的未来。”  对她而言,学习就是特别减压的“娱乐方式”。她每年都会利用闲暇时间,安排自己学新的东西,比如陶艺、摄影、弗拉明戈舞、表演、游泳潜水等。这些新鲜的尝试,不仅丰富了她的生命体验,也为写作带来源源不断
期刊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关注改革开放40年,不仅是因为在这40年里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跨越,还因为这40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蕴含了中国继往开来、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追 昔  40年来中国人民如何翻身脱贫、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人民用双手谱写民族发展壮丽史诗的40年。面对物质短缺、精神封闭的局面,中国人民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紧抓机遇、顽强拼搏
期刊
浮世多变,繁华往复,不觉已匆匆滑过千年寒暑。指间流年如烟消散,回首往事,道是韵味无穷。  我本是一张七弦琴,诞生于大唐开元二年,幸得伯乐赏识,特赐名曰:彩凤鸣岐琴。  伯乐者谁?就是那嗜琴如命之人。他于茫茫大雪中,手拿斧斤,着一蓑衣,前往深山老林。当狂风震树久不息止时,便定定而立,凝神倾听树之发声,以判琴木之质,选取良才。事事亲为,不假他人;材质搭配、装饰无一不是精益求精。一个醉心于制琴的人,几乎
期刊
曾经有部热播剧《最好的我们》,讲的是重点高中里女孩耿耿与同桌余淮的故事。在熬过了医学生漫长的考试月后,我怀着满满的少女心把剧追完,仿佛又经历了一遍自己的高中生活:写不完的试卷,热心给你讲题的同桌,每天一起上厕所的闺密,与我们打成一片的贴心班主任……  和振华中学一样,高中时我所在的学校,也是以理科见长。分科时,理科班里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几乎没有选择权,在父母和班主任的殷殷期盼下只能选理。而像我这样
期刊
即使每一叶等待都在寒风中凋落,我的眼睛依然会在颤栗的枝梢萌发!  暗 夜  黑夜像潮水般紧紧将我包裹,房間里,真安静呀!看到成绩的那一刻,理想的破灭,击碎了我全部的骄傲,我只想选择黑夜。我将头埋进冰冷的手中,有液体从指缝间滑落。闭上眼睛,任无尽的暗夜将我吞没,静静感受失败后痛彻心扉的寒冷。  悬 崖  我蜷缩在山尖的岩石上,任风吹动我灰色的羽毛。蔚蓝的天空,苍茫的大地,他们用无声的呐喊引燃我的每一
期刊
离开考场的时候我从四楼的走廊阳台上眺望,可以望见校外的城街,彼时那条街道上漫溢出阳光的温暖,人来车往,小城的生活闲适安宁。   红顶的公交车在校外的站牌旁停下,又载着那些自由的人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我的目光追随着那片移动的红色,仿佛它也可以把此时此地的我带去远方。  我喜欢坐公交车。公交车有足够大足够透明的玻璃窗,我常依靠着它,窗外的风景照眼,岁月静好;公交车上也有足够温暖的人,小城里的人都不太拘
期刊
1  上个月,因为身体不舒服,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人也跟着颓了起来,懒得出门更懒得化妆,每天蓬头垢面在家窝着。  身体好了以后,朋友拉我去逛街买买买,要“去去身上的霉气”。出门前兴致勃勃认真化了个妆,仔细捯饬了一番。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就连三岁的宝宝,都势利地说——妈妈今天好看。  美是會上瘾的,出门后又去做了头发和指甲,买了两身新衣服,走在路上感觉空气都是甜的。接着续上健身
期刊
再见韩达  我还是习惯性地朝着她的座位望去,习惯性地想要找她聊天,甚至很多次,看着相似的背影,会追上去说一句,好久不见,你终于回来了。可是,韩达再也没有出现过。  韩达空着的座位后来坐了人,寝室的床铺上,也开始放上了杂物。大抵韩达再也不会回来了吧。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奔赴众人,而韩达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开始了她青春中最为动荡不安的时刻,带着些青春放纵的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