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计划和素质教育的推广,高校体育教学也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本文着眼于高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从师范体育课着手,建立探究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予以解决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训练的现状,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及形象思维培养及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师范体育 探究性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体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过分注重国家和社会的统一标准、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基础和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权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是围绕教师转,教材转,教师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地教,学生跟着教师机械地重复训练,根本不理解其技术和技巧,原理和方法,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身顺心逆,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青少年 80﹪的人缺乏创造性,只有 14﹪的人初步具有探究能力。諾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朱棣文教授在比较中美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的学生成绩好,学习用功刻苦,但动手能力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于2007年对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做了对两国学生创造力差异的比较测验,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远远低于英国学生。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胡卫博士指出:“学习方式是差异最大的地方,探索和设计是西方教育比较重视的,而中国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传授,中国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记忆知识而忽视了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此现状,教育部大力倡导大学教育向教学研究性的转变,主张把教学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在一起,培养创新思维的大学生。
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大部分学生未来将走向教师这个岗位,虽然未来不一定从事体育教学,但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掌握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这就要求他们了解体育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体育课程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本文将以普通高校师范专业(非体育)的学生为对象,探究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建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着眼解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兴趣,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强调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教法,通过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维目标以及功能和价值,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价值。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交往和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观念,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共同进步和提高。同时,也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解决长期以来体育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脱节的问题。
二、体育课程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建构
(一) 体育课程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探究教学模式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的形式是:“发现法”和“问题解决式”。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等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发现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教学成绩,当时主要运用于自然科学和数理科学的学习。美国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也提出了在“做中学” 的教学思想,他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要基于儿童的兴趣和爱好来组织教学活动,并对当时美国教育中的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做法进行了强烈地批评。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专家布鲁纳把“发现教学法”推向了世界,使其风靡全球。布鲁纳认为:发现法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思考科学问题和知识结构,问题的解决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在1959年的美国教育改革“伍兹赫尔”会议上作了《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新观点,注重学科结构,发展学生智力,锐意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并率先倡导发现法。强调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得对问题的解答,学会如何学习,增强探究能力,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之后,前苏联的科学院院士马赫托夫从真正意义上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法”,他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把该教学法分为了三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1961年举行的哈弗大学纪念演讲会上,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作了《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更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科学方法,学科概念和科学态度。并指出探究式教学法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探究式来教学,二是作为探究的科学。前者说明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是探究式教学,后者说明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是展开探究式学习活动,而探究本身不是教学目的。
在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探究式教学模式推向发展的高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创造力成为衡量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指标,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大力倡导教育改革,对探究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探究教学模式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解学科结构和知识的重要手段。英国在 1998 年颁布了《1998 年教育改革法案》,把探究教学模式列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成为至今世界较为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核心教学方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变学习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 5 种: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有结构的探究(Structured Inquiry)、指导型探究(Guided Inquiry)、自由探究(Free Inquiry)、学习环(The Learning Cycle),都突出了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美国教育科学研究会的纲领性的文献也相续出台,一是以探究教学模式为特点的《2061计划》,二是1996年美国国家理事会推出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将探究教学模式列为核心的学习方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相当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于1999年颁布,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机制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开展教学教法的改革,实施探究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进行,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上海市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教学模式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马玮梁教授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靳玉乐教授对探究教学模式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出版了《探究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先生的《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更是把探究式教学理论全面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综上所述,国内国外的学者和教育专家都把探究教学模式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北京体育大学毛振明教授在他的体育新课程改革专著《体育新课程改革门诊》中明确指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以适应课改的精神和需要,实现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方式方法的转变。
(二) 师范类学生体育课程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的固定程序,怎样在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这是值得教师和教育科学科研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大致可以把探究教学模式分为五个环节:第一、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探究程序;第二、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第三、验证假设,形成解释;第四、组织结论展示交流;第五、反思评价学习结果和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出三个误区:一是重过程,轻结果。探究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手段,探索研究是核心,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深入教材教学的情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只要探究不要接受。任何事物的優越性总是相对的,有其好的一面,也就必然有其弊的一面。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接受式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这么说,接受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探究式教学是接受式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三是探究的结论只能对,不能错。学生的个体不同,学习基础也是不相同的,对新问题的处理也是相差甚远的,因此探究式教学是开放性的。
2.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我们现在把这种教育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普通高校师范类(非体育)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建构体育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具体的环节和流程:
第一步: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分析学情,提出有价值的假设性的研究问题,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这一步是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探究问题和方案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以下步骤的实施,和教学的成败。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层次,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设计好学生实践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体育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合作学习为手段,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并整理相关的数据和归纳相关问题,为学生体育教学体验做准备。
第三步: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教学体验或讨论的方式来展示对体育教学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教学的过程,让体育教学体验形成信号刺激,进入学生的大脑,形成认知结构图式,变成自己的认识。
第四步:体育教师将各个小组的探究情况形成最后的结论,并要求小组成员选推一名代表出来上公开课,让全班同学来共享每个小组的探究成果。
第五步:教师总结,形成结论,并反思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和实践探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图1 体育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和流程
(三)构建师范类学生体育课程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趣生疑,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师范类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因素和认知需要,选择富有科学性和吸引力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地发现。我们可以以体育准备操的设计与创新意识、体育游戏的编排与设计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自我设计、模拟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对体育知识的兴趣。
2.明确任务,问题探究
学生现有的技术、技能、知识量及认知水平是建构学生探究活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善于引导、点拨和诱导学生质疑,激发其思想和创造灵感。我们可以在师范类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体育准备操、体育游戏教学技术明确教学要求、教学对象,分析和探究中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体育准备操、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的影响,来加深师范类学生对体育教学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教师引导,合作协商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中心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若干个子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及时捕捉在交流获取知识过程中暴露的思维缺陷,恰如其份,因势利导地调控讨论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设计体育准备操、体育游戏——模拟教学——组织小组讨论评价——教师点评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得出答案,深化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整合内化,迁移发展及应用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范类学生对探索到的体育教学方法理解深化并运用到实际的练习中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要求师范类学生用体育的专业术语,图表及影视,把体育教学原理概念化和具体化,并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整合知识,反思探究的过程与探究的方法,从而实现学生的智力技能向教学技能迁移。
三、结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教法改革,改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动手,勤于思考,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从师范体育课着手,建立探究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予以解决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训练的现状,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及形象思维培养及发展的问题。
文献参考: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 7 月
[2]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3] 刘儒德著.《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师范体育 探究性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体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过分注重国家和社会的统一标准、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基础和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权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是围绕教师转,教材转,教师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地教,学生跟着教师机械地重复训练,根本不理解其技术和技巧,原理和方法,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身顺心逆,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青少年 80﹪的人缺乏创造性,只有 14﹪的人初步具有探究能力。諾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朱棣文教授在比较中美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的学生成绩好,学习用功刻苦,但动手能力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于2007年对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做了对两国学生创造力差异的比较测验,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远远低于英国学生。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胡卫博士指出:“学习方式是差异最大的地方,探索和设计是西方教育比较重视的,而中国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传授,中国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记忆知识而忽视了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此现状,教育部大力倡导大学教育向教学研究性的转变,主张把教学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在一起,培养创新思维的大学生。
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大部分学生未来将走向教师这个岗位,虽然未来不一定从事体育教学,但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掌握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这就要求他们了解体育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体育课程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本文将以普通高校师范专业(非体育)的学生为对象,探究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建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着眼解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兴趣,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强调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教法,通过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维目标以及功能和价值,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价值。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交往和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观念,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共同进步和提高。同时,也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解决长期以来体育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脱节的问题。
二、体育课程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建构
(一) 体育课程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探究教学模式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的形式是:“发现法”和“问题解决式”。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等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发现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教学成绩,当时主要运用于自然科学和数理科学的学习。美国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也提出了在“做中学” 的教学思想,他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要基于儿童的兴趣和爱好来组织教学活动,并对当时美国教育中的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做法进行了强烈地批评。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专家布鲁纳把“发现教学法”推向了世界,使其风靡全球。布鲁纳认为:发现法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思考科学问题和知识结构,问题的解决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在1959年的美国教育改革“伍兹赫尔”会议上作了《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新观点,注重学科结构,发展学生智力,锐意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并率先倡导发现法。强调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得对问题的解答,学会如何学习,增强探究能力,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之后,前苏联的科学院院士马赫托夫从真正意义上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法”,他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把该教学法分为了三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1961年举行的哈弗大学纪念演讲会上,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作了《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更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科学方法,学科概念和科学态度。并指出探究式教学法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探究式来教学,二是作为探究的科学。前者说明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是探究式教学,后者说明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是展开探究式学习活动,而探究本身不是教学目的。
在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探究式教学模式推向发展的高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创造力成为衡量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指标,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大力倡导教育改革,对探究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探究教学模式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解学科结构和知识的重要手段。英国在 1998 年颁布了《1998 年教育改革法案》,把探究教学模式列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成为至今世界较为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核心教学方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变学习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 5 种: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有结构的探究(Structured Inquiry)、指导型探究(Guided Inquiry)、自由探究(Free Inquiry)、学习环(The Learning Cycle),都突出了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美国教育科学研究会的纲领性的文献也相续出台,一是以探究教学模式为特点的《2061计划》,二是1996年美国国家理事会推出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将探究教学模式列为核心的学习方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相当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于1999年颁布,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机制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开展教学教法的改革,实施探究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进行,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上海市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教学模式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马玮梁教授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靳玉乐教授对探究教学模式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出版了《探究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先生的《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更是把探究式教学理论全面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综上所述,国内国外的学者和教育专家都把探究教学模式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北京体育大学毛振明教授在他的体育新课程改革专著《体育新课程改革门诊》中明确指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以适应课改的精神和需要,实现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方式方法的转变。
(二) 师范类学生体育课程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的固定程序,怎样在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这是值得教师和教育科学科研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大致可以把探究教学模式分为五个环节:第一、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探究程序;第二、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第三、验证假设,形成解释;第四、组织结论展示交流;第五、反思评价学习结果和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出三个误区:一是重过程,轻结果。探究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手段,探索研究是核心,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深入教材教学的情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只要探究不要接受。任何事物的優越性总是相对的,有其好的一面,也就必然有其弊的一面。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接受式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这么说,接受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探究式教学是接受式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三是探究的结论只能对,不能错。学生的个体不同,学习基础也是不相同的,对新问题的处理也是相差甚远的,因此探究式教学是开放性的。
2.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我们现在把这种教育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普通高校师范类(非体育)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建构体育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具体的环节和流程:
第一步: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分析学情,提出有价值的假设性的研究问题,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这一步是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探究问题和方案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以下步骤的实施,和教学的成败。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层次,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设计好学生实践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体育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合作学习为手段,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并整理相关的数据和归纳相关问题,为学生体育教学体验做准备。
第三步: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教学体验或讨论的方式来展示对体育教学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教学的过程,让体育教学体验形成信号刺激,进入学生的大脑,形成认知结构图式,变成自己的认识。
第四步:体育教师将各个小组的探究情况形成最后的结论,并要求小组成员选推一名代表出来上公开课,让全班同学来共享每个小组的探究成果。
第五步:教师总结,形成结论,并反思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和实践探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图1 体育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和流程
(三)构建师范类学生体育课程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趣生疑,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师范类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因素和认知需要,选择富有科学性和吸引力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地发现。我们可以以体育准备操的设计与创新意识、体育游戏的编排与设计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自我设计、模拟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对体育知识的兴趣。
2.明确任务,问题探究
学生现有的技术、技能、知识量及认知水平是建构学生探究活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善于引导、点拨和诱导学生质疑,激发其思想和创造灵感。我们可以在师范类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体育准备操、体育游戏教学技术明确教学要求、教学对象,分析和探究中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体育准备操、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的影响,来加深师范类学生对体育教学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教师引导,合作协商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中心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若干个子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及时捕捉在交流获取知识过程中暴露的思维缺陷,恰如其份,因势利导地调控讨论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设计体育准备操、体育游戏——模拟教学——组织小组讨论评价——教师点评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得出答案,深化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整合内化,迁移发展及应用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范类学生对探索到的体育教学方法理解深化并运用到实际的练习中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要求师范类学生用体育的专业术语,图表及影视,把体育教学原理概念化和具体化,并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整合知识,反思探究的过程与探究的方法,从而实现学生的智力技能向教学技能迁移。
三、结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教法改革,改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动手,勤于思考,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从师范体育课着手,建立探究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予以解决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训练的现状,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及形象思维培养及发展的问题。
文献参考: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 7 月
[2]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3] 刘儒德著.《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