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环境监测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提升政府在环境公共治理方面的水平。本研究就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与中的应用从大数据对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适用性分析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着重关注了环境数据的搜集与处理,就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效率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关注到大数据在环境治理中的绩效,进一步对大数据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意义、治理框架以及治理机制展开分析。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为环境监测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环境监测;公共治理;数据搜集
环境监测,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特别是对环境达到理想状态的预期目标,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数值,间断或连续对环境的质量相关表示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判断其对环境的影响过程[1]。对环境的监测可以表示为环境监测与测定、监控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所有监测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其研究对象和数据的全面性得到体现。另外放弃了传统处理方式中单纯靠人工和原始的编程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拟抽样、分析预测等应用和采集[2]。因此數据工具对具体监测而言更具准确性,能最大程度上提供快速便捷得到所期望的结果。
一、大数据对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适用性分析
(一)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质是环境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获取高准确度的环境信息数据是进行有效分析的前提。要获取准确全面的环境数据信息,就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选择好观察点的监测范围,查看监测点的环境信息是不是自然状态下而非人为刻意造就的。只有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才能在数据信息采集时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
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包括前期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监测过程采用标准的记录方式进行登记;然后利用云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云技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实时流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技术)主要处理工具和算法,比如Python算法来进行数据分析。但目前还没有实现对排污点的实际影像进行抓取拍照图像的监控功能。
(二)大数据技术改善环境数据分析效率
实时处理分析,有助于改善环境数据的分析效率。精准的数据能够让整个环境大数据系统高效运转,实现实时高效的便捷处理[3]。
实时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快速传递信息,特别是在环境应急条件下,时间就是效率,卫星遥感能够有效监测森林的动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采用无线传感网络、红外线监控的设置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导致的各种突发性火灾,转变环境公共治理已有的处理方式。这也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核心,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三)大数据能实时反映环境治理绩效
大数据能够实时反映环境治理的绩效。高强度的治理工作能加快进度和强化处理结果,确保对结果的分析尽量符合绩效预期。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环境治理创新与转型,志在提升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进一步发展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政策与管理的保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用环保绩效来度量。
大数据用云服务技术来处理。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监理环境或监管与重点在线监测,环评审批等工作,大数据反映这些工作的实时绩效,而这些监测也会反过来给予大数据更多的数据信息,便于监管。
二、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
(一)大数据对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意义
发展环境大数据对解决真实存在的实际环境问题有重要作用。在环境公共服务方面运用大数据来解决问题,能够提高环境治理的组织效率[4]。
打造环境大数据系统,如在特大城市的城市水资源、水域和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及早的防护,加强对城市公共环境的综合整治,在重要水源保护区进行水质状况和环境质量的监测,确保水、空气等环境要素的质量安全。多部门、跨部门协同处理,加大对环境污染以及对脆弱的区域进行监测预警,这样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大数据的实现工具是算法和分析、预测。基于数据的分析,实时的判断,对发展趋势的预测也是新的管理方式和大势所趋。大数据应用于环境公共治理,是一种创新的行为方式。传统数据处理方法,是建立在自己能掌握的文本信息进行检索,对实地的环境监测则需要抽取样本土壤和水质的小样本取样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是随机的,而且研究的目的不会很明确。
(二)环境监测与治理框架
大数据对于环境数据信息的误差和模糊性是可以包容的,但是结果的精准度不会变差。数据还有另一项功能就是对趋势的预测。在已有的管理理念中,定性化的研究会更普遍,而在数据分析以后,对决策的判断和预期可以通过量化来实现。这是因为大数据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来分析,运用更为复杂和多样的大数据处理工具和算法来实现这一功能。
(三)基于大数据的环境公共治理机制
在大数据的治理模式下,大数据能够为环境公共治理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实时监测,可以通过技术实现即时响应。如果后台的数据在实时更新,那么在关联的状态下,系统关联的前台查询的响应会很快。而且在当前互联网信息不断增加的多种应用场景下,产生的大量数据流会通过实时数据流式的数据处理模式得到快速处理。
多部门协同是不考虑各部门的利益,把各个部门的资源集中、共享。通过多部门协同办公,实现由“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模式逐渐转化为“多对多”的多元交互处理模式,数据开放与管理机制可以得到初步建立,便于快捷、充分获得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大数据可以根据主要官方网站、一些非主流的源于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关注信息,特定的信息搜索来抓取数据、分析、判断实时的意见评估。
数据的分析是以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数据处理后的信息为决策依据。以工业污染的监控数据信息来看,环境监察部门通过视频监测各个排污点的实时趋势状态,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现场视察的成本,另外也能够减少被监控点在现场检查前提前做好准备而出现的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数据信息采集的准确。
三、结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人民群众对于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治理关越来越关系到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成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将包括大数据技术在内的相关技术转化为环境公共服务的生产力,才能凸显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我们还要在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大数据,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罗海江.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议[J].环境保护,2015,43(20):30-35.
[2]李安增,王宁,王常权,等.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信息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01):60-64.
[3]解辉.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8(04):62-66.
[4]程麟钧.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16,32(06):146-147.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环境监测;公共治理;数据搜集
环境监测,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特别是对环境达到理想状态的预期目标,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数值,间断或连续对环境的质量相关表示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判断其对环境的影响过程[1]。对环境的监测可以表示为环境监测与测定、监控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所有监测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其研究对象和数据的全面性得到体现。另外放弃了传统处理方式中单纯靠人工和原始的编程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拟抽样、分析预测等应用和采集[2]。因此數据工具对具体监测而言更具准确性,能最大程度上提供快速便捷得到所期望的结果。
一、大数据对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适用性分析
(一)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质是环境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获取高准确度的环境信息数据是进行有效分析的前提。要获取准确全面的环境数据信息,就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选择好观察点的监测范围,查看监测点的环境信息是不是自然状态下而非人为刻意造就的。只有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才能在数据信息采集时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
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包括前期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监测过程采用标准的记录方式进行登记;然后利用云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云技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实时流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技术)主要处理工具和算法,比如Python算法来进行数据分析。但目前还没有实现对排污点的实际影像进行抓取拍照图像的监控功能。
(二)大数据技术改善环境数据分析效率
实时处理分析,有助于改善环境数据的分析效率。精准的数据能够让整个环境大数据系统高效运转,实现实时高效的便捷处理[3]。
实时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快速传递信息,特别是在环境应急条件下,时间就是效率,卫星遥感能够有效监测森林的动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采用无线传感网络、红外线监控的设置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导致的各种突发性火灾,转变环境公共治理已有的处理方式。这也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核心,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三)大数据能实时反映环境治理绩效
大数据能够实时反映环境治理的绩效。高强度的治理工作能加快进度和强化处理结果,确保对结果的分析尽量符合绩效预期。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环境治理创新与转型,志在提升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进一步发展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政策与管理的保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用环保绩效来度量。
大数据用云服务技术来处理。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监理环境或监管与重点在线监测,环评审批等工作,大数据反映这些工作的实时绩效,而这些监测也会反过来给予大数据更多的数据信息,便于监管。
二、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
(一)大数据对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意义
发展环境大数据对解决真实存在的实际环境问题有重要作用。在环境公共服务方面运用大数据来解决问题,能够提高环境治理的组织效率[4]。
打造环境大数据系统,如在特大城市的城市水资源、水域和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及早的防护,加强对城市公共环境的综合整治,在重要水源保护区进行水质状况和环境质量的监测,确保水、空气等环境要素的质量安全。多部门、跨部门协同处理,加大对环境污染以及对脆弱的区域进行监测预警,这样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大数据的实现工具是算法和分析、预测。基于数据的分析,实时的判断,对发展趋势的预测也是新的管理方式和大势所趋。大数据应用于环境公共治理,是一种创新的行为方式。传统数据处理方法,是建立在自己能掌握的文本信息进行检索,对实地的环境监测则需要抽取样本土壤和水质的小样本取样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是随机的,而且研究的目的不会很明确。
(二)环境监测与治理框架
大数据对于环境数据信息的误差和模糊性是可以包容的,但是结果的精准度不会变差。数据还有另一项功能就是对趋势的预测。在已有的管理理念中,定性化的研究会更普遍,而在数据分析以后,对决策的判断和预期可以通过量化来实现。这是因为大数据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来分析,运用更为复杂和多样的大数据处理工具和算法来实现这一功能。
(三)基于大数据的环境公共治理机制
在大数据的治理模式下,大数据能够为环境公共治理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实时监测,可以通过技术实现即时响应。如果后台的数据在实时更新,那么在关联的状态下,系统关联的前台查询的响应会很快。而且在当前互联网信息不断增加的多种应用场景下,产生的大量数据流会通过实时数据流式的数据处理模式得到快速处理。
多部门协同是不考虑各部门的利益,把各个部门的资源集中、共享。通过多部门协同办公,实现由“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模式逐渐转化为“多对多”的多元交互处理模式,数据开放与管理机制可以得到初步建立,便于快捷、充分获得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大数据可以根据主要官方网站、一些非主流的源于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关注信息,特定的信息搜索来抓取数据、分析、判断实时的意见评估。
数据的分析是以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数据处理后的信息为决策依据。以工业污染的监控数据信息来看,环境监察部门通过视频监测各个排污点的实时趋势状态,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现场视察的成本,另外也能够减少被监控点在现场检查前提前做好准备而出现的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数据信息采集的准确。
三、结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人民群众对于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治理关越来越关系到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成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将包括大数据技术在内的相关技术转化为环境公共服务的生产力,才能凸显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我们还要在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大数据,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罗海江.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议[J].环境保护,2015,43(20):30-35.
[2]李安增,王宁,王常权,等.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信息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01):60-64.
[3]解辉.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8(04):62-66.
[4]程麟钧.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16,32(0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