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射线、直线和角”一课为例进行课例研究是基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选择的一个研究点。本课例研究试图对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在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中,更深入地解读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起点。
一、教材编排结构比较
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有其共性的地方,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编写风格与特点。通过对三个版本的有关“射线、直线和角”这一内容的比较发现,苏教版和人教版的编排比较相近,都把射线、直线的认识放在“角”这一单元,且射线、直线、角的认识安排在一课时。在这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节课在学生认识射线之后,通过图例(苏教版)和实例(人教版)的方式引出角的概念。两个版本对“角”概念的引入建立在射线认知的基础上,侧重于对角的静态定义的理解——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有所不同,把“线与角”作为一个单元编排,其中“线”与“角”分别作为独立的内容安排在不同的课时,即把“线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作为一课时,重在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把“旋转与角”作为一课时,通过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形成不同类的角,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对角的概念不作描述,侧重通过活动角渗透角的动态定义的理解——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除此之外,三个版本都在线段、射线、直线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涉及线的性质的教学。如三个版本都通过操作体验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中苏教版还提供了相关的生活场景。苏教版、北师大版都通过图例让学生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中苏教版介绍了“距离”的概念。关于角的读写方法,苏教版和人教版的介绍方法大致相同,而北师大版在二年级已作过介绍。
二、概念呈现方式比较
虽然三个版本教学内容大体相同,但对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呈现方式不尽相同,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侧重用举例的方式呈现概念,大都没有逻辑起点;苏教版教材既注重实例感知(如生活中的射线),更侧重于联系已有知识形成概念(如以线段为基础运动形成射线、直线)。三种版本虽然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注重从生活原型中认识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供生活原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概念的转变。因为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射线”“直线”的原型,因此认识这两种线要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端点”“无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概念区分方式比较
在各教材中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区分,主要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见教材内容)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三套教材都非常重视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三种线的本质特征,进一步理解概念。
四、习题安排比较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练习:
“旋转与角”练习:
通过对练习的分析发现:苏教版的“想想做做”侧重于对概念理解的考察,第一题考察学生是否能根据线的特征正确区分三种线,第二题考察对“距离”概念的理解,第三题考察对“角”概念的理解,三题紧扣本课重点概念进行巩固;人教版的“做一做”侧重于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射线、直线的性质,而苏教版、北师大版则把这部分内容提前放在了新授部分;北师大版在“线的认识”一课中安排了线段的直观感知、比较,在“旋转与角”中分别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巩固不同类的角,整体上注重直观感知。通过比较发现,苏教版对概念理解、特征掌握的要求最为明显。
(巢亚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2131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一、教材编排结构比较
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有其共性的地方,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编写风格与特点。通过对三个版本的有关“射线、直线和角”这一内容的比较发现,苏教版和人教版的编排比较相近,都把射线、直线的认识放在“角”这一单元,且射线、直线、角的认识安排在一课时。在这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节课在学生认识射线之后,通过图例(苏教版)和实例(人教版)的方式引出角的概念。两个版本对“角”概念的引入建立在射线认知的基础上,侧重于对角的静态定义的理解——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有所不同,把“线与角”作为一个单元编排,其中“线”与“角”分别作为独立的内容安排在不同的课时,即把“线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作为一课时,重在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把“旋转与角”作为一课时,通过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形成不同类的角,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对角的概念不作描述,侧重通过活动角渗透角的动态定义的理解——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除此之外,三个版本都在线段、射线、直线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涉及线的性质的教学。如三个版本都通过操作体验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中苏教版还提供了相关的生活场景。苏教版、北师大版都通过图例让学生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中苏教版介绍了“距离”的概念。关于角的读写方法,苏教版和人教版的介绍方法大致相同,而北师大版在二年级已作过介绍。
二、概念呈现方式比较
虽然三个版本教学内容大体相同,但对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呈现方式不尽相同,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侧重用举例的方式呈现概念,大都没有逻辑起点;苏教版教材既注重实例感知(如生活中的射线),更侧重于联系已有知识形成概念(如以线段为基础运动形成射线、直线)。三种版本虽然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注重从生活原型中认识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供生活原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概念的转变。因为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射线”“直线”的原型,因此认识这两种线要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端点”“无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概念区分方式比较
在各教材中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区分,主要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见教材内容)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三套教材都非常重视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三种线的本质特征,进一步理解概念。
四、习题安排比较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练习:
“旋转与角”练习:
通过对练习的分析发现:苏教版的“想想做做”侧重于对概念理解的考察,第一题考察学生是否能根据线的特征正确区分三种线,第二题考察对“距离”概念的理解,第三题考察对“角”概念的理解,三题紧扣本课重点概念进行巩固;人教版的“做一做”侧重于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射线、直线的性质,而苏教版、北师大版则把这部分内容提前放在了新授部分;北师大版在“线的认识”一课中安排了线段的直观感知、比较,在“旋转与角”中分别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巩固不同类的角,整体上注重直观感知。通过比较发现,苏教版对概念理解、特征掌握的要求最为明显。
(巢亚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2131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