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国家发文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扶持措施,但是装配式建筑目前还存在许多发展阻力,以下将分别从装配式建筑成本、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技术较为复杂、装配式连接技术可靠性认可度低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阻力;成本;连接技术;对策
装配式建筑具有许多优势,如节能环保、减少污染,减少现场湿作业、降低现场人工数量,提高建筑质量、减少混凝土开裂,缩短现场施工工期、减少模板支撑工作量等。
自2016年國家发文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来,至今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在各地方政府颁布诸多鼓励政策和扶持手段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装配式(主要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阻力。以下将分别从装配式建筑成本、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技术较为复杂、装配式连接技术可靠性认可度低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相关对策。
1.装配式建筑主要发展阻力分析
(1)装配式建筑成本仍然高于现浇体系
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相比,装配式建筑目前存在着构件设计与制作、构件运输和构件连接等特殊环节,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现浇体系中的模板和支撑搭设工作量、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但是鉴于目前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装配式特有的工作环节,其成本远远超出现浇体系减少的那部分工作量的成本。
首先预制构件需要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后再进行构件的制作和生产。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采用模具和钢筋、浇筑混凝土、后期养护,所有这些成本都会最终转嫁到预制构件上。
其次,构件厂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较大用地,所以一般都会与建筑工程项目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构件厂一般需要经过长途运输。据测算,运输距离为120km所需的运费约占预制构件成本的8%左右。
再者,构件安装连接时,采用特殊的连接技术进行安装,如套筒灌浆、浆锚搭接技术等,需要有灌浆料和相关设备;同时构件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时,则需要放置附加钢筋,在材料用量上,比现浇体系需要更多的钢筋和混凝土用量。
(2)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技术较为复杂
建筑行业现浇体系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技术队伍,包括架子工、木工、钢筋工、泥工和安装工等,各组人员分区作业、相互搭配、按照工序有序施工,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带班人员分配工作内容,以老带新培训新手,在工作实践中完成培训工作。
而装配式技术则将传统的建筑施工工序一分为二,一部分工人进入到构件厂进行构件生产工作,另一部分工人仍然留在施工现场工作。构件厂工作场所比较固定,工人不用跟随工程项目奔走,且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构件厂的生产技术比较复杂,不仅有固定台座上制作的构件,还有流水线作业完成的构件,因此工人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并学会操作仪器。对于留在施工现场的工人而言,虽然装配式建筑比现浇体系减少了很多现场的湿作业,但是要求工人掌握较为复杂的构件连接技术,并且对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装配式连接技术可靠性认可度低
装配式建筑在最初推广的过程中,除了极少数走在前列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外,都是政府一方在号召大家响应,并采用多种的奖励措施和扶持政策。而整个建筑行业对沿用了30多年的现浇体系深为认同,尤其在建造成本、整体性和抗震性等方面。因此对于预制构件如框架柱、预制剪力墙、外挂墙板、预制梁的连接技术,用套筒灌浆、浆锚搭接或局部后浇连接等方式,会与现浇体系的整体性进行对比;同时装配式建筑连接技术的可靠性与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工艺非常相关,以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为例,如由于工人操作原因导致灌浆不够饱满或灌浆料流动性不足时,都会导致装配式建筑连接部位的工艺质量和整体性能。因此建筑类相关企业,尤其是施工企业,面对建造成本和连接技术的可靠性时,更是易于倾向选用传统的现浇体系。
2.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预制构件生产条件和安装技术较为复杂,以及装配式建筑连接技术可靠性认可度低等主要发展阻力,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下列建议。
(1)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装配式建筑
1950s日本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时,采用了每3-5年即制定一个新目标,上一个台阶的力推制度,因而装配式建筑发展非常迅速。我国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时,也参照了这一做法。但是同时,我国装配式建筑各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都不完善,人才断档、技术力量缺乏,因而不同区域的推广力度不尽相同。所以各区域针对当地的现有条件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和扶持政策,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装配式建筑类型,有序推进。
(2)加大科研力度,优化生产工艺和构件连接技术
针对国内常用的建筑结构类型特点,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拆分,形成与地方建筑类型相适应的构件产品,之后再进行构件生产与制作。我国目前不少预制构件厂都引进了国外的生产技术或生产线,所以也需要一段本土化的适应过程,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陈出新。
套筒灌浆技术出现于1960s,后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科研团队不断改进后,形成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几种套筒类型。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技术,需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以提高连接技术的整体性。同时在施工现场,简化构件的连接技术,或者研发可靠的机械方式完成连接,以防止由于人工操作的工艺差别导致的质量问题。
(3)成本问题交由市场选择
但是装配式也有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成本比现浇体系高。成本问题如果交由市场来选择,那么当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现浇结构施工现场需要的劳动力成本超过构件的制作及安装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就不再是问题,只是这个过程会有点长。
(4)寻找可替代的产品
建筑工业化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发展装配式建筑,除了目前最常见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外,还可以发展钢结构;二是发展采用工具式模板的现浇结构体系,即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支撑,来提升现浇结构的建造速度、节约材料、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1]张超,宋兴禹.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因素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130-131.
[2] 刘霞,笪可宁. 基于问卷调查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20(4):30-31.
作者简介:
徐燕君,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阻力;成本;连接技术;对策
装配式建筑具有许多优势,如节能环保、减少污染,减少现场湿作业、降低现场人工数量,提高建筑质量、减少混凝土开裂,缩短现场施工工期、减少模板支撑工作量等。
自2016年國家发文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来,至今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在各地方政府颁布诸多鼓励政策和扶持手段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装配式(主要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阻力。以下将分别从装配式建筑成本、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技术较为复杂、装配式连接技术可靠性认可度低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相关对策。
1.装配式建筑主要发展阻力分析
(1)装配式建筑成本仍然高于现浇体系
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相比,装配式建筑目前存在着构件设计与制作、构件运输和构件连接等特殊环节,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现浇体系中的模板和支撑搭设工作量、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但是鉴于目前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装配式特有的工作环节,其成本远远超出现浇体系减少的那部分工作量的成本。
首先预制构件需要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后再进行构件的制作和生产。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采用模具和钢筋、浇筑混凝土、后期养护,所有这些成本都会最终转嫁到预制构件上。
其次,构件厂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较大用地,所以一般都会与建筑工程项目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构件厂一般需要经过长途运输。据测算,运输距离为120km所需的运费约占预制构件成本的8%左右。
再者,构件安装连接时,采用特殊的连接技术进行安装,如套筒灌浆、浆锚搭接技术等,需要有灌浆料和相关设备;同时构件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时,则需要放置附加钢筋,在材料用量上,比现浇体系需要更多的钢筋和混凝土用量。
(2)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技术较为复杂
建筑行业现浇体系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技术队伍,包括架子工、木工、钢筋工、泥工和安装工等,各组人员分区作业、相互搭配、按照工序有序施工,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带班人员分配工作内容,以老带新培训新手,在工作实践中完成培训工作。
而装配式技术则将传统的建筑施工工序一分为二,一部分工人进入到构件厂进行构件生产工作,另一部分工人仍然留在施工现场工作。构件厂工作场所比较固定,工人不用跟随工程项目奔走,且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构件厂的生产技术比较复杂,不仅有固定台座上制作的构件,还有流水线作业完成的构件,因此工人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并学会操作仪器。对于留在施工现场的工人而言,虽然装配式建筑比现浇体系减少了很多现场的湿作业,但是要求工人掌握较为复杂的构件连接技术,并且对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装配式连接技术可靠性认可度低
装配式建筑在最初推广的过程中,除了极少数走在前列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外,都是政府一方在号召大家响应,并采用多种的奖励措施和扶持政策。而整个建筑行业对沿用了30多年的现浇体系深为认同,尤其在建造成本、整体性和抗震性等方面。因此对于预制构件如框架柱、预制剪力墙、外挂墙板、预制梁的连接技术,用套筒灌浆、浆锚搭接或局部后浇连接等方式,会与现浇体系的整体性进行对比;同时装配式建筑连接技术的可靠性与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工艺非常相关,以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为例,如由于工人操作原因导致灌浆不够饱满或灌浆料流动性不足时,都会导致装配式建筑连接部位的工艺质量和整体性能。因此建筑类相关企业,尤其是施工企业,面对建造成本和连接技术的可靠性时,更是易于倾向选用传统的现浇体系。
2.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预制构件生产条件和安装技术较为复杂,以及装配式建筑连接技术可靠性认可度低等主要发展阻力,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下列建议。
(1)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装配式建筑
1950s日本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时,采用了每3-5年即制定一个新目标,上一个台阶的力推制度,因而装配式建筑发展非常迅速。我国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时,也参照了这一做法。但是同时,我国装配式建筑各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都不完善,人才断档、技术力量缺乏,因而不同区域的推广力度不尽相同。所以各区域针对当地的现有条件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和扶持政策,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装配式建筑类型,有序推进。
(2)加大科研力度,优化生产工艺和构件连接技术
针对国内常用的建筑结构类型特点,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拆分,形成与地方建筑类型相适应的构件产品,之后再进行构件生产与制作。我国目前不少预制构件厂都引进了国外的生产技术或生产线,所以也需要一段本土化的适应过程,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陈出新。
套筒灌浆技术出现于1960s,后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科研团队不断改进后,形成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几种套筒类型。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技术,需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以提高连接技术的整体性。同时在施工现场,简化构件的连接技术,或者研发可靠的机械方式完成连接,以防止由于人工操作的工艺差别导致的质量问题。
(3)成本问题交由市场选择
但是装配式也有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成本比现浇体系高。成本问题如果交由市场来选择,那么当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现浇结构施工现场需要的劳动力成本超过构件的制作及安装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就不再是问题,只是这个过程会有点长。
(4)寻找可替代的产品
建筑工业化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发展装配式建筑,除了目前最常见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外,还可以发展钢结构;二是发展采用工具式模板的现浇结构体系,即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支撑,来提升现浇结构的建造速度、节约材料、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1]张超,宋兴禹.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因素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130-131.
[2] 刘霞,笪可宁. 基于问卷调查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20(4):30-31.
作者简介:
徐燕君,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