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近10年经治的新生儿重症膈疝患儿围生期临床资料、相关治疗和预后情况,探讨新生儿重症膈疝预后相关因素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重症膈疝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引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分为非MDT组和MDT组,其中MDT组23例,非MDT组19例。对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产前诊断、肝脏位置、Apgar评分、膈肌缺损大小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较研究。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早期产前诊断(<25周)较晚期产前诊断(≥25周)病例存活率(17%比4%,P=0.011)明显降低,生后1min Apgar评分越低者存活率越低(P=0.02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肺/头比(LHR)值、肝脏位置、膈肌缺损大小对患儿预后无影响。相较于非MDT组,MDT组平均1 min Apgar评分[(6.2±1.7)比(7.2±1.4),P=0.044]明显变小,产前诊断比率(91.3%比57.9%,P=0.030)、转运比率(92.3%比47.3%,P=0.002)明显增多,产前诊断胎龄[(26.4±5.5)周比(31.6±7.2)周,P=0.020]减小,腔镜手术占比明显增加(13∶5和2∶11,P=0.003),术后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6.8±2.7) d和(4.1±2.3) d,P=0.024]延长,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性别比、缺损位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术前死亡或放弃、手术年龄、平均住院时间、存活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重症膈疝预后与产前诊断胎龄及生后1min Apgar评分相关,MDT模式治疗重症膈疝是可行有效的,胎儿镜并非标准干预手段,产后手术治疗可行性高、接受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