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三学生;德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08—01
问题一: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轻视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升入高三以后,学校、教师、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唯升学以求成为高三学生全部的生活目标。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就放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成绩就成了社会、学校、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被有意或无意地视为小事而忽略。
问题二:重视道德信条的灌输,轻视学生主体的心理需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主体性的发展。人只有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高三既然以升学为中心,那么班主任工作的着眼点自然地局限于管住学生,保证秩序。在整个德育过程中,往往只强调纪律的约束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多地关注道德信条的灌输,很少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心理需求。
问题三:德育方法单一,缺乏实效性
高三学生德育中普遍存在着方法单一、教法死板的问题,缺乏大胆的革新与创造,工作模式化严重,甚至许多工作仍滞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水平,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被取消,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被束之高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常常是武断处置,对问题学生往往是雷霆式的呵斥甚至体罚。
对策一:构建高三德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事先预定的、期望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以其科学性、有效性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因为目标的导向功能可保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从而克服德育过程中的盲目性、无序性。目标又以其巨大的调控作用成为学生道德实践的内驱力。目标一经确定,它就成为学生行为的指南、前进的动力。目标是否达成,又是进行德育评价的重要依据。
目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层次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论”告诉我们,人们在试图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目标的确立必须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既要有前瞻性,又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二是包容性原则,就是指目标要包容学生的全部道德行为。将学生的全部行为纳入目标的引导和制约之下,督促他们时刻对照执行,形成人人参与、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良好局面。
对策二:强化高三学生主体意识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现代教育论也告诉我们,学校德育应该是一种主体德育,就是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高三学生大多是18至20岁的青年,由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已初步形成了人生觀、价值观和世界观,但也存在着自制力差、易冲动的弱点,教师若能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由此出发,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德育活动,就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班级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懂得民主、平等,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
对策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德育实效性
建立班级激励机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榜样激励。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榜样,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主任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各种先进典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可感知的,这样的榜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强大的激励作用。
2.竞争激励。实施竞争激励,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潜力,也能推动个人的进步和班级工作的发展。如,在班级开展学习竞争、守纪模范评比等活动,就可促进同学间的竞争,激励学生向更善更高发展。
3.评价激励。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要结合目标要求和主体发展层次,适时适度地作出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逐渐实现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08—01
问题一: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轻视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升入高三以后,学校、教师、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唯升学以求成为高三学生全部的生活目标。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就放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成绩就成了社会、学校、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被有意或无意地视为小事而忽略。
问题二:重视道德信条的灌输,轻视学生主体的心理需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主体性的发展。人只有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高三既然以升学为中心,那么班主任工作的着眼点自然地局限于管住学生,保证秩序。在整个德育过程中,往往只强调纪律的约束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多地关注道德信条的灌输,很少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心理需求。
问题三:德育方法单一,缺乏实效性
高三学生德育中普遍存在着方法单一、教法死板的问题,缺乏大胆的革新与创造,工作模式化严重,甚至许多工作仍滞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水平,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被取消,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被束之高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常常是武断处置,对问题学生往往是雷霆式的呵斥甚至体罚。
对策一:构建高三德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事先预定的、期望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以其科学性、有效性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因为目标的导向功能可保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从而克服德育过程中的盲目性、无序性。目标又以其巨大的调控作用成为学生道德实践的内驱力。目标一经确定,它就成为学生行为的指南、前进的动力。目标是否达成,又是进行德育评价的重要依据。
目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层次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论”告诉我们,人们在试图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目标的确立必须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既要有前瞻性,又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二是包容性原则,就是指目标要包容学生的全部道德行为。将学生的全部行为纳入目标的引导和制约之下,督促他们时刻对照执行,形成人人参与、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良好局面。
对策二:强化高三学生主体意识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现代教育论也告诉我们,学校德育应该是一种主体德育,就是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高三学生大多是18至20岁的青年,由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已初步形成了人生觀、价值观和世界观,但也存在着自制力差、易冲动的弱点,教师若能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由此出发,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德育活动,就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班级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懂得民主、平等,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
对策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德育实效性
建立班级激励机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榜样激励。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榜样,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主任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各种先进典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可感知的,这样的榜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强大的激励作用。
2.竞争激励。实施竞争激励,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潜力,也能推动个人的进步和班级工作的发展。如,在班级开展学习竞争、守纪模范评比等活动,就可促进同学间的竞争,激励学生向更善更高发展。
3.评价激励。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要结合目标要求和主体发展层次,适时适度地作出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逐渐实现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