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c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七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创设创新教育的环境;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养成良好科学的态度;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创新能力。
  关键词:能力 培养
  
  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要求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1. 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作为21世纪前沿科学基础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理念,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拥有创新的勇气。
  
  2.创设创新教育的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和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个学生,要为人师表,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好奇心是创新的开始,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第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围绕教材创设疑境、疑点、悬念、难点,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大胆做,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疑义和建议,对实验进行改革和新设计,有计划地培养、训练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3.更新教育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先进的教育手段。在生物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合作性教学”、“主题性教学”等主流教学模式,使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新教材“绪论”一课时,讨论、分析、读取资料信息。在学习植物生长素一节时,介绍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科学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组织学生户外观察顶端优势现象,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发现生长素的作用,参与园林花卉修剪,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文精神。
  
  4.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而广义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因此说,学生的积极学习过程也是创新,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为其成人后的创新作了准备。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生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事实和生物科学新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人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比如,在学习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时,介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斯坦利。普金西内尔发现了一种既能传染又能遗传且不含核酸的蛋白体性质的新病原体,从而突破了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物质的定性认识。
  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意识才会嫁接到学生脑海中,并得到不断强化。当然学生提出的想法或做法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强化创新的自觉性,这样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5.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创新是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可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也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更有许多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诞生的,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只有“费尽心机无觅处”才能“得来全不费功夫”。例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在文革期间顶住政治压力,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冒着烈日,仔细寻找着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水稻。当极其难得的几棵雄性不育水稻被“红卫兵小将”们夺走后,他还是继续寻找和研究。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培育成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再新颖的创新也会半途而废。相比之下,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6.养成良好和科学态度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在寻找客观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例如,贝特森和潘耐特用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首次发现了F1测交结果不遵循1∶1∶1的孟德尔遗传规律,而是亲本组合明显多,重组合明显少。这似乎是一个意外,但他们还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肯定了这一“意外”。
  
  7.学会学习和培养终身创新能力
  
  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其目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自己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人,从而具备终身创新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表面看,学会学习与创新有一定距离,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知识总量的迅速扩张和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使学习的时间自然而然地从青少年延伸到了人的一生,使学习的场所由学校移到了社会。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更具时代意义,学会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展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只要我们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其他文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是饲料中两种最常见的霉菌毒素。DON、ZEA不仅降低饲料营养价值、降低动物生长和繁殖性能,而且还
本研究通过对 185 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它们对典型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并从中筛选出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的菌株,用以研究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竞争关系
摘 要:本文根据对高校学生公寓内一些常见人际应激的大量观察,就其形成原因做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个能有效降低高校学生公寓内人际应激引发机会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公寓 人际应激    一    高校学生公寓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不同性格、不同观点的人在朝夕相处中难免会产生摩擦甚至是抵触。这样的摩擦或抵触具体表现在公寓内的一些人际应激上。所谓人际应激,即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个体对
无论是在畜牧业还是在人类医学领域,抗生素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病原感染的有力武器。同时抗生素还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疾病预防和促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乱
摘 要: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同一性的形成在青春期形成了危机。本文主要以艾里克森关于同一性的理论为背景,揭示造成青少年同一性迷失和角色混乱的原因,目的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解决发展危机。  关键词:艾里克森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1.艾里
摘 要:华盛顿·欧文和陶渊明在他们最受世人瞩目也最受评论家好评的作品《瑞普·凡·温克尔》和《桃花源记》中,关注了相同主题,流露出两位作者对政治的不尽相同的相似态度。两篇佳作均文字流畅,情节生动,想象丰富。同时,两位作家都抒发了对自然的挚爱之情,具有前瞻性地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焦虑。  关键词:华盛顿·欧文陶渊明 《瑞普·凡·温克尔》 《桃花源记》 人文情怀    处在由英国殖民统治向合众国独立这一历
摘要: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英汉习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对英汉文化差异的对比和分析,对英汉习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习语 文化差异 直译 直译加注 意译 套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而语言则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作为
一直以来,诗歌都是语文课堂的专利,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善加利用,诗歌也可以为我们生物课添光加彩。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在生物课的各个环节上穿插一些小诗歌来辅助生物课教学,那么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怎么样在生物课上运用诗歌进行辅助教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1.新课导入诗:在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