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包含并体现着社会文化,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涵盖了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战略、企业信用、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品牌、企业素质等八个方面。在企业中注重道德教化,培植敬业乐群、合理奉献和人生理想等人文精神,可以使企业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
1、加强道德教化。①自古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道德”思想。如西周的周公主张“明德慎罚”、“敬德保民”。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强调:“德,国家之基也。”孔子更把“德”上升到“为政”的高度,特别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唐太宗奉行“明刑弼教”,通过“贞观修礼”,成就了“贞观之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最理想的成就是所谓的“三不朽”,其中最大的不朽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中华文化基本思想之一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自强不息是讲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讲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归宿,二者讲的都是从道德上立人,以人之德性来包融天地万物。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积极意义。②市场经济时代,同样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一个人格低下、道德品质恶劣的人,无论如何是难以给社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的。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又会自发地产生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价值取向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日益增加,在客观上又为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提供了渗透机会,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受到冲击和挑战。商品交换原则的泛化,容易腐蚀某些意志薄弱者的灵魂,滋生和助长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询私枉法等腐败行为,屡见不鲜的合同欺诈、违约毁约、骗贷逃贷、坑蒙拐骗等恶劣行径造成了诸多社会公害。③企业人文精神建设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全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思想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德治”的作用,用道德的力量提高成员的思想觉悟,唤起人们的良知、正义感、荣誉感,自觉守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诚信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可以说是个带根本性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说明了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地位。一个人、一个企业讲诚信,这个人、这个企业的社会公信度就高,人们对这个人的言行,对这个企业的产品就感到放心。坑蒙拐骗可以一时得逞,但企业长久发展必须靠诚信,诚信是立业之基,兴业之本。
2、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事实证明,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具有特殊的引导作用和自律功能。人一旦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就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严以律己,为社会做出奉献乃至牺牲。这是“以德治国”的关键。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奉献价值观的形成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没有奉献观的人是难以尽其社会责任的,反之亦然。在企业中之所以要提倡加强奉献观教育,是因为从本质上而言,人类的发展进步总是或多或少地以个人的牺牲为代价。在改革过程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根本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并没有消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时还比较激烈,而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又必然要求个人利益作出牺牲。同时,我们所提倡的奉献观应建立在重视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看,个人完善和社会完善是互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奉献价值观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因此,一方面应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尊重个人的利益也就是尊重主体的需求意识,从而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应摆正集体功利与个人功利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大河无水小河干”与“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关系。只有在个人与群体利益相互满足的互动中,企业员工才能迸发持久的创造热情,才能意识到企业的兴衰与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才能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3、培养敬业乐群精神。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不会出现所谓的“一人做事二人看,还有一人在捣蛋”的现象;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历来推崇敬业乐业的精神,崇尚干一行爱一行和脚踏实地的作风,鄙视那种“大事不得,小事不为”的浮华习气,素有“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的职业价值观。综观我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能工巧匠、思想大师、文化名人等,没有一个是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也没有一个是不乐意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献身的。任何一个敬重自己事业的人,都会把这种爱表现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上,再平凡的岗位,也能体现崇尚的敬业精神,做出突出的成绩,离开了这一点,再有什么鸿鹄之志,也不可能实现的。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不仅要求脚踏实地,不怕苦,不怕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还要求刻苦钻研业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要立足岗位、服务社会,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名言,曾被万人传颂;李素丽“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的言行受到了顾客的好评,得到了人民的尊重。为了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首先,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其次,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择业观念、就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允许人才流动、提倡双向选择,并不意味着爱岗敬业精神已经过时,相反,在讲求效益和效率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录用那些没有敬业精神和只为自己着想的人。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企业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单位和细胞,企业文化总是体现着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善于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充分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特色,加强人文精神培养,加快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步伐,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建立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创新的机制,营造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探索人文精神培养模式,是企业文化自我提升、吐故纳新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完善,敷文化以柔远。(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1、加强道德教化。①自古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道德”思想。如西周的周公主张“明德慎罚”、“敬德保民”。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强调:“德,国家之基也。”孔子更把“德”上升到“为政”的高度,特别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唐太宗奉行“明刑弼教”,通过“贞观修礼”,成就了“贞观之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最理想的成就是所谓的“三不朽”,其中最大的不朽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中华文化基本思想之一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自强不息是讲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讲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归宿,二者讲的都是从道德上立人,以人之德性来包融天地万物。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积极意义。②市场经济时代,同样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一个人格低下、道德品质恶劣的人,无论如何是难以给社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的。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又会自发地产生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价值取向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日益增加,在客观上又为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提供了渗透机会,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受到冲击和挑战。商品交换原则的泛化,容易腐蚀某些意志薄弱者的灵魂,滋生和助长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询私枉法等腐败行为,屡见不鲜的合同欺诈、违约毁约、骗贷逃贷、坑蒙拐骗等恶劣行径造成了诸多社会公害。③企业人文精神建设要加强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全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思想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德治”的作用,用道德的力量提高成员的思想觉悟,唤起人们的良知、正义感、荣誉感,自觉守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诚信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可以说是个带根本性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说明了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地位。一个人、一个企业讲诚信,这个人、这个企业的社会公信度就高,人们对这个人的言行,对这个企业的产品就感到放心。坑蒙拐骗可以一时得逞,但企业长久发展必须靠诚信,诚信是立业之基,兴业之本。
2、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事实证明,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具有特殊的引导作用和自律功能。人一旦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就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严以律己,为社会做出奉献乃至牺牲。这是“以德治国”的关键。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奉献价值观的形成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没有奉献观的人是难以尽其社会责任的,反之亦然。在企业中之所以要提倡加强奉献观教育,是因为从本质上而言,人类的发展进步总是或多或少地以个人的牺牲为代价。在改革过程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根本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并没有消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时还比较激烈,而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又必然要求个人利益作出牺牲。同时,我们所提倡的奉献观应建立在重视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看,个人完善和社会完善是互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奉献价值观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因此,一方面应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尊重个人的利益也就是尊重主体的需求意识,从而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应摆正集体功利与个人功利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大河无水小河干”与“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关系。只有在个人与群体利益相互满足的互动中,企业员工才能迸发持久的创造热情,才能意识到企业的兴衰与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才能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3、培养敬业乐群精神。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不会出现所谓的“一人做事二人看,还有一人在捣蛋”的现象;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历来推崇敬业乐业的精神,崇尚干一行爱一行和脚踏实地的作风,鄙视那种“大事不得,小事不为”的浮华习气,素有“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的职业价值观。综观我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能工巧匠、思想大师、文化名人等,没有一个是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也没有一个是不乐意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献身的。任何一个敬重自己事业的人,都会把这种爱表现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上,再平凡的岗位,也能体现崇尚的敬业精神,做出突出的成绩,离开了这一点,再有什么鸿鹄之志,也不可能实现的。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不仅要求脚踏实地,不怕苦,不怕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还要求刻苦钻研业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要立足岗位、服务社会,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名言,曾被万人传颂;李素丽“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的言行受到了顾客的好评,得到了人民的尊重。为了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首先,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其次,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择业观念、就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允许人才流动、提倡双向选择,并不意味着爱岗敬业精神已经过时,相反,在讲求效益和效率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录用那些没有敬业精神和只为自己着想的人。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企业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单位和细胞,企业文化总是体现着社会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善于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充分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特色,加强人文精神培养,加快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步伐,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建立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创新的机制,营造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探索人文精神培养模式,是企业文化自我提升、吐故纳新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完善,敷文化以柔远。(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