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师源性心理问题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行为的不当,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近几年来,一些中小学生因不堪忍受教师的讽刺、误解、责罚、打骂而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不断见诸报端,也说明师源性心理问题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一、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成因
1.错误的教育观念
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等级化,“师道尊严”等封建教育思想仍然存在于部分教师的头脑中。同时,在应试教育思想支配下,一些教师往往不惜采取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方法和手段,以获取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成为教师讽刺、责罚甚至打骂的对象,其心理被扭曲,较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问题,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受宠”的环境中长大,其心理也往往向着“畸形”发展。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成为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温床。
2.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
不少中小学教师受“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郎”等封建教育观念影响,对学生采取了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或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本来,教育惩罚的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羞耻心,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变化的教育过程。而简单地采用批评、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进而与教师对抗,拒绝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匮乏
我国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期采取忽视的态度,广大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尤其缺乏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知识和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经过调查发现:对学生厌学这样的问题,有31.25%的教师将厌学的学生视为差生,15.62%的教师认为是思想问题,只有9.38%的教师模糊地认为是心理问题;对于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有6.25%的教师认为这不算什么问题,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是性格内向,但不认为有多严重;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34.37%的教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认识的偏差,导致教师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心病”没用“心药”医,使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复杂化。
4.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促使教师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很多,如:繁重的教学任务、激烈的职称评定、以学生成绩为主的量化考评等,重重矛盾、压力集中作用于教师身上,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等单位对全市一百多所小学的三千多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竟高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大量调查研究显示,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育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等级要求形成了矛盾。
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教师粗暴无理、偏爱、不公正、工作拖拉、挖苦讽刺等,会直接促使学生产生害怕、说谎、缺乏礼貌、挑衅等消极心理反应。
二、消除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对策
1. 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转变教育观念是从根本上消除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师要树立尊重每个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的教育观念,对所有的学生尽力做到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得到关心爱护,让每个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2.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积极的教育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成功感,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信心,给他们的学校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因而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教师应采取激励、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很多学校开展的“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和“和谐教育”等,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起了很好的作用。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我国现行教学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主,如果教师每天的教学都是按照一成不变的程序,学生很容易产生应付、逃避甚至对抗的学习态度,长期生活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单一的状态下,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必然促使学生产生诸如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的方式方法,如采取团体比赛、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4.建立一支心理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应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应坚决放弃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中心的量化考评制度,尽力构建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并经常了解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情况,帮助教师缓解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教师本身也应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宽容豁达的心态、健康高尚的人格投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5.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善于处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矛盾,及时发现并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才刚刚起步,广大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必须尽快组织建立以心理教师为主体,班主任、所有教师参与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制。广大教师应加强对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内容的学习,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职业教育中心 山东省蒙阴县蒙城中学)
编辑/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