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然而初三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也不过十个月时间,是采取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
下面我就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如何搞好化学教学,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顺利学好化学这门课程,谈谈点滴体会。
一、教师必须有爱心
有了对教育的爱、对化学教学的爱,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教师才会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趣饱满地走进教室,营造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拔和引导,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才能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这是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名敬业的教师。通过这些工作,搭建基础,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学科,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化学作为初三年级开设的新学科,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初三第一堂化学课上,我没有急于讲新课,而是先做了几个实验,如水变牛奶、水变汽水、魔棒点灯等,让学生感到化学世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乐学。为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计演示既密切结合学习内容的实验,同时还要创设激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兴趣逐渐变浓,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
三、掌握预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而又陌生的学科。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往往简单地认为预习就是念一遍课文,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教师最好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做到有目的地去听课。预习时,要把新课内容仔细通读,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科学的预习方法能为学生学好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课前依据本章节的知识目标,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的重难点,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就会自行预习。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学生将终生受益。
四、课堂做好笔记,指导学习方法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课时“走神”。在记课堂笔记时,我要求学生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课本上标出,课后整理笔记时可补全。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而零碎,因此要求学生经常进行及时复习,对每章节内容的知识,我规定时间检查过关,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达到对课本内容的融会贯通。
五、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章节讲完后我会主动将章节考点进行整理,对知识进行归纳,便于复习和归类,便于与学生一起回顾,便于搞“务实”演练。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便于掌握。
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学生的弱项。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即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七、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是一个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研究者,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一堂课下来应该是百感受于心,可以反思许多问题: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哪些精彩的片断值得咀嚼?哪些学生问答有创新?哪些突发的问题使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于改进?有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做能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担任了三个班的化学教学,每上第一节新课的那个班往往效果不会太理想,但经过反思后,在后来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只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并反思,我相信,一个善于积累、善于反思的教师就一定会具有良好的教学决策能力,就一定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如何搞好化学教学,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顺利学好化学这门课程,谈谈点滴体会。
一、教师必须有爱心
有了对教育的爱、对化学教学的爱,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教师才会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趣饱满地走进教室,营造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拔和引导,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才能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这是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名敬业的教师。通过这些工作,搭建基础,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学科,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化学作为初三年级开设的新学科,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初三第一堂化学课上,我没有急于讲新课,而是先做了几个实验,如水变牛奶、水变汽水、魔棒点灯等,让学生感到化学世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乐学。为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计演示既密切结合学习内容的实验,同时还要创设激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兴趣逐渐变浓,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
三、掌握预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而又陌生的学科。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往往简单地认为预习就是念一遍课文,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教师最好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做到有目的地去听课。预习时,要把新课内容仔细通读,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科学的预习方法能为学生学好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课前依据本章节的知识目标,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的重难点,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就会自行预习。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学生将终生受益。
四、课堂做好笔记,指导学习方法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课时“走神”。在记课堂笔记时,我要求学生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课本上标出,课后整理笔记时可补全。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而零碎,因此要求学生经常进行及时复习,对每章节内容的知识,我规定时间检查过关,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达到对课本内容的融会贯通。
五、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章节讲完后我会主动将章节考点进行整理,对知识进行归纳,便于复习和归类,便于与学生一起回顾,便于搞“务实”演练。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便于掌握。
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学生的弱项。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即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七、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是一个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研究者,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一堂课下来应该是百感受于心,可以反思许多问题: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哪些精彩的片断值得咀嚼?哪些学生问答有创新?哪些突发的问题使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于改进?有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做能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担任了三个班的化学教学,每上第一节新课的那个班往往效果不会太理想,但经过反思后,在后来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只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并反思,我相信,一个善于积累、善于反思的教师就一定会具有良好的教学决策能力,就一定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