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职校本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参与《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中对职校发展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入手,说明了职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鼓励职校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科研中来。
[关键词]课题研究职校生源专业建设
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近几年正在蓬勃兴起,这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对我国传统教学制度变革的重大成果。然而,几年来随着一批批人才的输出和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质量的检验,反馈出了许多问题[1]。如何有效的解决目前单一、传统的职校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针对此问题我们科组的相关教师针对《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我校的在校师生。教师在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措施,但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分析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对职校教育教学的影响,现将其影响做如下分析:
一、目前职校本身存在的问题:
1.职校生源质量差
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差,学习上遇到问题会选择逃避,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生活环境太安逸,不能吃苦耐劳;学生自律能力差,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学校长期不受老师的重视或经常遭受批评,造成性格有些扭曲,常会做一些叛逆的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我校曾做过一个关于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参与对象为120人)图1:(问题)你觉得要实现职业目标,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
(请选择其中的3项)
(1)吃苦耐劳(2)上进心(3)学习能力(4)遵守规则(5)服从(6)沟通(7)关注质量(8)诚实(9)团队合作(10)责任心(11)执行能力(12)自我控制(13)目标意识(14)承受力(15)专业知识(16)专业英语
从上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身所缺乏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吃苦耐劳、学习能力、上进心等方面。
2.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以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前的课程设置为例,理论教学主要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实训内容在实训室进行,分别由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教学。理论课的开设普遍套用大专或本科的设置模式,没有形成适合职校办学特点的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所以在教材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没有适合我校专业特色的教材。下图2为我校教材选用的一个调查问卷(参与对象为机械专业部的35名教师):
(1)内容陈旧(2)理论性太强(3)结合生产实践内容少(4)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使用的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材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理论性过强。
3.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目前我校机械专业教师的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实训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其中实训教师主要为技师,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较薄弱;专业理论教师一般为本科学历,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两者的相互脱节,导致教师资源的浪费,同样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现象持续一定的时间仍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职校教师科研意识相对薄弱,面对存在的问题,不能依靠科学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其一,职校教师对科研存在片面理解,认为科研就是学术研究,而职校主要是技能培训,科研价值不大;其二,对课题的确定及开展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其实科研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问题,促进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在职校开展课题研究,对提高职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对职校的改革及准确定位,对职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都有很大帮助。
二、教师参与科研的必要性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职校的生源质量差;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如果不适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及社会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快速地适应社会各单位的需要,也就失去了职校的办学特色。因此,进行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所谓“科研开路,提高质量”[2],教师通过参与科研,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教师参与《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的研究
由于部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较少,在课题的确定及开展方面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于是校领导邀请华南师范的大学教授来我校进行讲座,主要是针对课题的立题与开展。在专业建设方面,邀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及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机械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参与下,经过两年的不断研讨、制定计划、在我校部分机械专业进行实践到后期的对比分析,我校在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1.专业基础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及专业课的“够用”、“实用”原则,选用适合职校的教材.本校一些重要的专业课为了更好的开展,学校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编制校本教材针对职校的大纲要求及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制校本教材。教具在挂图、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设备,老师通过准备更多的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出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且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及掌握。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驱动教学法”等以行动为导向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引导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针对课程的特点进行小组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学校还会针对不同科目进行不同形式的竞赛,采取奖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专业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校机械专业采取的措施有:“一体化教学”、“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样能及时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动手能力。在实习实训课教学中积极实施“小班模块式教学”和“小班项目教学”,构建以工种为模块的实训教学体系,包括普通车、普通铣刨磨、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钳工、维修电工、CAD等多个模块,提高实训效果。同时为加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体验和社会体验,培养更全面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为就业做好全面的准备,通过工学结合,实现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专业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科林?鲍尔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上提出[3]: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不应该仅仅是“需要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来驱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提高办学成效,同时体现我校的特色专业,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设置问卷调查表,深入到各行业商会、工厂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为学校的专业规划和建设、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我们机械专业,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在条件成熟时拟开设数控维修的专业。
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是以我校为科研对象进行的《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而初步提出的,由于科研能力的限制,只能在先前的教育模式上进行探索。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索(调查问卷:课改实验以来,您和同事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见图3);可以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了解及加深认识(调查问卷:您对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课改后〉,见图4);可以增强职校教师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目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作为职业院校要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就必须保持发展的步伐。作为一个成功的职校,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及企业需求的趋势;课程的设置要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为前提,教学模式要根据职校生源质量差的现状进行改进,等等。
所谓“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因此,调动全校的教师员工积极参与到科研中来,尤其是职业院校,实践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将实践与理论更好的结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对提高职校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名称: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NO:06SGJ008)
[参考文献]
[1]戴必胜.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J],论文天下论文网.
[2]周宏.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操作[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佛山)
[关键词]课题研究职校生源专业建设
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近几年正在蓬勃兴起,这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对我国传统教学制度变革的重大成果。然而,几年来随着一批批人才的输出和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质量的检验,反馈出了许多问题[1]。如何有效的解决目前单一、传统的职校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针对此问题我们科组的相关教师针对《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我校的在校师生。教师在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措施,但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分析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对职校教育教学的影响,现将其影响做如下分析:
一、目前职校本身存在的问题:
1.职校生源质量差
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差,学习上遇到问题会选择逃避,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生活环境太安逸,不能吃苦耐劳;学生自律能力差,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学校长期不受老师的重视或经常遭受批评,造成性格有些扭曲,常会做一些叛逆的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我校曾做过一个关于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参与对象为120人)图1:(问题)你觉得要实现职业目标,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
(请选择其中的3项)
(1)吃苦耐劳(2)上进心(3)学习能力(4)遵守规则(5)服从(6)沟通(7)关注质量(8)诚实(9)团队合作(10)责任心(11)执行能力(12)自我控制(13)目标意识(14)承受力(15)专业知识(16)专业英语
从上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身所缺乏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吃苦耐劳、学习能力、上进心等方面。
2.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以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前的课程设置为例,理论教学主要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实训内容在实训室进行,分别由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教学。理论课的开设普遍套用大专或本科的设置模式,没有形成适合职校办学特点的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所以在教材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没有适合我校专业特色的教材。下图2为我校教材选用的一个调查问卷(参与对象为机械专业部的35名教师):
(1)内容陈旧(2)理论性太强(3)结合生产实践内容少(4)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使用的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材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理论性过强。
3.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目前我校机械专业教师的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实训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其中实训教师主要为技师,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较薄弱;专业理论教师一般为本科学历,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两者的相互脱节,导致教师资源的浪费,同样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现象持续一定的时间仍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职校教师科研意识相对薄弱,面对存在的问题,不能依靠科学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其一,职校教师对科研存在片面理解,认为科研就是学术研究,而职校主要是技能培训,科研价值不大;其二,对课题的确定及开展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其实科研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问题,促进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在职校开展课题研究,对提高职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对职校的改革及准确定位,对职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都有很大帮助。
二、教师参与科研的必要性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职校的生源质量差;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如果不适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及社会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快速地适应社会各单位的需要,也就失去了职校的办学特色。因此,进行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所谓“科研开路,提高质量”[2],教师通过参与科研,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教师参与《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的研究
由于部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较少,在课题的确定及开展方面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于是校领导邀请华南师范的大学教授来我校进行讲座,主要是针对课题的立题与开展。在专业建设方面,邀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及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机械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参与下,经过两年的不断研讨、制定计划、在我校部分机械专业进行实践到后期的对比分析,我校在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1.专业基础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及专业课的“够用”、“实用”原则,选用适合职校的教材.本校一些重要的专业课为了更好的开展,学校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编制校本教材针对职校的大纲要求及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制校本教材。教具在挂图、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设备,老师通过准备更多的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出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且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及掌握。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驱动教学法”等以行动为导向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引导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针对课程的特点进行小组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学校还会针对不同科目进行不同形式的竞赛,采取奖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专业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校机械专业采取的措施有:“一体化教学”、“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样能及时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动手能力。在实习实训课教学中积极实施“小班模块式教学”和“小班项目教学”,构建以工种为模块的实训教学体系,包括普通车、普通铣刨磨、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钳工、维修电工、CAD等多个模块,提高实训效果。同时为加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体验和社会体验,培养更全面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为就业做好全面的准备,通过工学结合,实现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专业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科林?鲍尔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上提出[3]: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不应该仅仅是“需要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来驱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提高办学成效,同时体现我校的特色专业,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设置问卷调查表,深入到各行业商会、工厂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为学校的专业规划和建设、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我们机械专业,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在条件成熟时拟开设数控维修的专业。
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是以我校为科研对象进行的《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而初步提出的,由于科研能力的限制,只能在先前的教育模式上进行探索。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索(调查问卷:课改实验以来,您和同事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见图3);可以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了解及加深认识(调查问卷:您对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课改后〉,见图4);可以增强职校教师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目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作为职业院校要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就必须保持发展的步伐。作为一个成功的职校,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及企业需求的趋势;课程的设置要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为前提,教学模式要根据职校生源质量差的现状进行改进,等等。
所谓“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因此,调动全校的教师员工积极参与到科研中来,尤其是职业院校,实践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将实践与理论更好的结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对提高职校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名称: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NO:06SGJ008)
[参考文献]
[1]戴必胜.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J],论文天下论文网.
[2]周宏.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操作[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