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1927年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荷塘月色》发表三年后的1930年秋,有个叫陈少白的读者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毫不客气地向这位大文豪指出,《荷塘月色》中对“月下荷塘”的描写严重失实。据其所知,夜里的蝉是从来不叫的。
看完来信,朱自清陷入了沉思,那晚漫步荷塘,到底有没有听到蝉声,他的确记不清了,于是到处查阅资料,也没有结果。朱自清是个很认真的人,便向身边同事询问,同事大多倾向那位读者的说法:蝉子晚上不叫。但同事的回答似乎不够权威,朱自清又写信请教昆虫学家刘崇乐教授。几天后,刘教授拿出一段书中的抄文,对朱自清说:“好不容易找出这么一段儿。”朱自清接过抄文,上面写道: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但在一个月夜,他却清楚地听到蝉虫在叫。
拿到这个抄文,朱自清本可以作为自己并没有写错的证据,给陈少白读者一个确切的答复。可一向治学严谨的朱自清认为,刘教授是非常谨慎的昆虫学家,关于这个问题,他其实并没有说一个字。既然专家没有表态,那么,这段书中抄文也许只是一个例外。所以在他回信时,就告知陈少白,他请教了专家,专家也没有表态夜晚的蝉子是叫的,并表示以后再版时,他将删掉有关“月夜蝉声”的句子。
此后几年,朱自清把这个切已的问题时常放在心里,便经常夜间外出,在树间徘徊、聆听,竟然有两次在月夜亲耳听到蝉子的叫声。
一转眼,到了抗战初期,那位陈姓读者又在《新学生》月刊上发文讨论这个问题,并引用了朱自清的那封回信,作为蝉子夜晚不叫的证据。而在这些年中,朱自清因为“有这切已的问题在心里”,所以特别关注这件事。当他看到陈姓读者的讨论文章时,很想写信给他,说明当时自己对昆虫学家的话有所曲解,现在自己的确听到了“月夜蝉鸣”。可是,由于战乱,搬了好几次家,弄丢了记载那位读者地址的信。于是,一贯对读者负责的朱自清,专门写了篇题为《关于“月夜蝉声”》的文章作答。
新中国成立后,朱自清文集再版时没有删除‘月夜蝉声’的句子。但此前朱自清已为此事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真诚感谢陈少白读者的批评,认为认识事物,有一个繁复的过程,而求证的历程,充满悬念……幸而朱自清先生对作品、对读者抱有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不然我们也许从《荷塘月色》中,就听不到“月夜蝉鸣”的美妙之音了。
【原载2016年6月7日《湘声报·文史·专栏》】
插图 / 朱自清 / 佚 名
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荷塘月色》发表三年后的1930年秋,有个叫陈少白的读者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毫不客气地向这位大文豪指出,《荷塘月色》中对“月下荷塘”的描写严重失实。据其所知,夜里的蝉是从来不叫的。
看完来信,朱自清陷入了沉思,那晚漫步荷塘,到底有没有听到蝉声,他的确记不清了,于是到处查阅资料,也没有结果。朱自清是个很认真的人,便向身边同事询问,同事大多倾向那位读者的说法:蝉子晚上不叫。但同事的回答似乎不够权威,朱自清又写信请教昆虫学家刘崇乐教授。几天后,刘教授拿出一段书中的抄文,对朱自清说:“好不容易找出这么一段儿。”朱自清接过抄文,上面写道: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但在一个月夜,他却清楚地听到蝉虫在叫。
拿到这个抄文,朱自清本可以作为自己并没有写错的证据,给陈少白读者一个确切的答复。可一向治学严谨的朱自清认为,刘教授是非常谨慎的昆虫学家,关于这个问题,他其实并没有说一个字。既然专家没有表态,那么,这段书中抄文也许只是一个例外。所以在他回信时,就告知陈少白,他请教了专家,专家也没有表态夜晚的蝉子是叫的,并表示以后再版时,他将删掉有关“月夜蝉声”的句子。
此后几年,朱自清把这个切已的问题时常放在心里,便经常夜间外出,在树间徘徊、聆听,竟然有两次在月夜亲耳听到蝉子的叫声。
一转眼,到了抗战初期,那位陈姓读者又在《新学生》月刊上发文讨论这个问题,并引用了朱自清的那封回信,作为蝉子夜晚不叫的证据。而在这些年中,朱自清因为“有这切已的问题在心里”,所以特别关注这件事。当他看到陈姓读者的讨论文章时,很想写信给他,说明当时自己对昆虫学家的话有所曲解,现在自己的确听到了“月夜蝉鸣”。可是,由于战乱,搬了好几次家,弄丢了记载那位读者地址的信。于是,一贯对读者负责的朱自清,专门写了篇题为《关于“月夜蝉声”》的文章作答。
新中国成立后,朱自清文集再版时没有删除‘月夜蝉声’的句子。但此前朱自清已为此事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真诚感谢陈少白读者的批评,认为认识事物,有一个繁复的过程,而求证的历程,充满悬念……幸而朱自清先生对作品、对读者抱有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不然我们也许从《荷塘月色》中,就听不到“月夜蝉鸣”的美妙之音了。
【原载2016年6月7日《湘声报·文史·专栏》】
插图 / 朱自清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