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一例由于考试失败而引发焦虑情绪的案例。来访者是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导致了焦虑等负面情绪。本案例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该求助者走出了焦虑情绪。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学校心理咨询;心理问题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68-02
学校学生经常会遇到学业挫折等问题,并可能由此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就要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以及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家庭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辅导和咨询。
一、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这个目标包含了两层涵义,首先是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这称为不完美目标;另一方面的涵义是着眼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帮助求助者消除现有症状,而且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这称为完美目标。
二、求助者的一般情况
求助者李某是一名某职业院校三年级学生,独生子,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离异,求助者由母亲抚养。母亲无工作,父亲工作并负责给抚养费求助者跟母亲同住。
求助者母亲比较严厉,对求助者要求严格,期望较高,但求助者学习成绩一般,只考上了一所职业院校,在校期间学业水平也普通,个别专业课较差,期末考试未能通过,其母十分生气,两人之间发生了争吵,为此求助者感到非常苦恼。向朋友倾诉后,被推荐来做心理咨询。
根据求助者的主诉和心理测量的结果,发现求助者注意力、记忆力正常,但是情绪焦虑、沮丧,并有较强的内疚感,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差。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范畴。
三、病因分析: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
引发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
A:错误观念——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做不好,所以不会有人喜欢自己。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B:对现实问题的误解和错误评价——
考试没有通过,母亲说得是正确的,自己的确是一无是处。
社会性原因:
A:社会事件——没有通过期末考试,跟母亲产生争吵。
B:生活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严厉,求助者性格内向,倾向自责;
C:生活习惯——生活非常节俭,不敢乱花一分钱,害怕因此而增加母亲的负担。
四、由咨询方法确定咨询目标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结合该求助者可以看出:由于该求助者家教严格,其母时常责备求助者,打击了求助者的自信心,导致求助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做,所以不会有人喜欢自己。因此一遇到事情做不好,就归结为自己的失败。强烈的挫折感和内疚感,导致了她情绪上的不良状态。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来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根据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严重的程度,以及她的年龄阶段和文化程度,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是比较适合的。
根据以上诊断分析,通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探询不良行为的诱因,认识自责和自卑心理的危害。
2、增强自信,改变不良认知,减轻焦虑和内疚感。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求助者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
五、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常规的精神检查,以确定是否系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应症。
3)确定咨询目标; 并就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能否帮助他进行了沟通。
4)反馈测验结果,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该求助者已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二)第二次咨询
目的:分析問题产生原因,改变不良认知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首先,咨询师让求助者回忆自己的种种不良情绪,帮助她剖析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谈话回忆自己生活环境变化的对比、分析,寻找导致情绪不良的根源。
其次,帮助求助者分析,今天的你和你过去的你外部环境上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转变,而情绪和感觉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不是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好,也不是母亲的责备,而是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变化。 再次,向她讲解合理情绪理论的主要精髓是“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信念而并非是事情本身”,让她知道要想改变目前的不良情绪体验,必须从自身的認知上入手,在她听懂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后,再教给她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从而帮助她做认知上的改变。
(三)第三次咨询
目的:1) 巩固咨询效果;2) 改变不良行为;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该求助者在第三次来访,需要从改变她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她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四)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效果改变错误认知、维持正确的认知与正常的行为,并将这种能力运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学习建设性行为,达到自我实现。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训练、心理测验
过程:1)咨询师引导,让合理的思维取代错误的认知。
2)恢复其社会功能。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运转,使求助者克服了自卑,自信心得以恢复,与人的交往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关于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建议:
在产生某种痛苦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能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第二,想想自己的那些不合理信念使自己有了哪些情绪困扰,为什么会这样。第三,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从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第四,当再次遇到由不合理信念产生不良情绪状态时,要有意识地去应用相对的合理信念来进行思维,更换自己的心情。
六、咨询效果的评估
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周围朋友的反馈,以及心理测验的结果来看,咨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求助者的情绪好了许多,也乐观开朗了很多,跟母亲吵架后不再独自难过,学会了合理倾诉和应对。也没有那么多对自己的负面想法,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进一步上升。
心理咨询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比较高,采用例如合理情绪疗法等认知疗法的效果比较好。此外,还应根据求助者的个人特点、心理健康水平和具体问题等,慎重的选择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2005年8月民族出版社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2]1994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学校心理咨询;心理问题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68-02
学校学生经常会遇到学业挫折等问题,并可能由此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就要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以及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家庭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辅导和咨询。
一、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这个目标包含了两层涵义,首先是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这称为不完美目标;另一方面的涵义是着眼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帮助求助者消除现有症状,而且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这称为完美目标。
二、求助者的一般情况
求助者李某是一名某职业院校三年级学生,独生子,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离异,求助者由母亲抚养。母亲无工作,父亲工作并负责给抚养费求助者跟母亲同住。
求助者母亲比较严厉,对求助者要求严格,期望较高,但求助者学习成绩一般,只考上了一所职业院校,在校期间学业水平也普通,个别专业课较差,期末考试未能通过,其母十分生气,两人之间发生了争吵,为此求助者感到非常苦恼。向朋友倾诉后,被推荐来做心理咨询。
根据求助者的主诉和心理测量的结果,发现求助者注意力、记忆力正常,但是情绪焦虑、沮丧,并有较强的内疚感,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差。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范畴。
三、病因分析: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
引发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
A:错误观念——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做不好,所以不会有人喜欢自己。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B:对现实问题的误解和错误评价——
考试没有通过,母亲说得是正确的,自己的确是一无是处。
社会性原因:
A:社会事件——没有通过期末考试,跟母亲产生争吵。
B:生活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严厉,求助者性格内向,倾向自责;
C:生活习惯——生活非常节俭,不敢乱花一分钱,害怕因此而增加母亲的负担。
四、由咨询方法确定咨询目标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结合该求助者可以看出:由于该求助者家教严格,其母时常责备求助者,打击了求助者的自信心,导致求助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做,所以不会有人喜欢自己。因此一遇到事情做不好,就归结为自己的失败。强烈的挫折感和内疚感,导致了她情绪上的不良状态。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来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根据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严重的程度,以及她的年龄阶段和文化程度,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是比较适合的。
根据以上诊断分析,通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探询不良行为的诱因,认识自责和自卑心理的危害。
2、增强自信,改变不良认知,减轻焦虑和内疚感。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求助者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
五、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常规的精神检查,以确定是否系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应症。
3)确定咨询目标; 并就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能否帮助他进行了沟通。
4)反馈测验结果,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该求助者已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二)第二次咨询
目的:分析問题产生原因,改变不良认知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首先,咨询师让求助者回忆自己的种种不良情绪,帮助她剖析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谈话回忆自己生活环境变化的对比、分析,寻找导致情绪不良的根源。
其次,帮助求助者分析,今天的你和你过去的你外部环境上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转变,而情绪和感觉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不是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好,也不是母亲的责备,而是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变化。 再次,向她讲解合理情绪理论的主要精髓是“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信念而并非是事情本身”,让她知道要想改变目前的不良情绪体验,必须从自身的認知上入手,在她听懂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后,再教给她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从而帮助她做认知上的改变。
(三)第三次咨询
目的:1) 巩固咨询效果;2) 改变不良行为;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该求助者在第三次来访,需要从改变她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她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四)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效果改变错误认知、维持正确的认知与正常的行为,并将这种能力运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学习建设性行为,达到自我实现。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训练、心理测验
过程:1)咨询师引导,让合理的思维取代错误的认知。
2)恢复其社会功能。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运转,使求助者克服了自卑,自信心得以恢复,与人的交往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关于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建议:
在产生某种痛苦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能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第二,想想自己的那些不合理信念使自己有了哪些情绪困扰,为什么会这样。第三,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从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第四,当再次遇到由不合理信念产生不良情绪状态时,要有意识地去应用相对的合理信念来进行思维,更换自己的心情。
六、咨询效果的评估
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周围朋友的反馈,以及心理测验的结果来看,咨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求助者的情绪好了许多,也乐观开朗了很多,跟母亲吵架后不再独自难过,学会了合理倾诉和应对。也没有那么多对自己的负面想法,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进一步上升。
心理咨询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比较高,采用例如合理情绪疗法等认知疗法的效果比较好。此外,还应根据求助者的个人特点、心理健康水平和具体问题等,慎重的选择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2005年8月民族出版社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2]1994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