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话》课程是师范类高校重要学科之一,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必须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制订科学的课程评价考核机制,以期提高教师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使《普通话》课程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
关键词:普通话;课程;改革
师范类高等学校是培养各级各类教师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只有具备教师资格(持有國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但师范类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要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对高校《普通话》课程进行改革。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历朝历代人民迁移和民族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七大方言区,这些方言又因山川阻隔,民族各异,形成不同的地域性分支或变体,各方言之间差异很大。遵义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少量国外留学生,给《普通话》课程的教学造成极大的困难。目前《普通话》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高校学生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当地的语言习惯;二是高校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担心把自己的语音缺陷暴露在同学面前,大部分表现为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三是学习任务较重,很难把时间花在普通话的学习上。为此,必须首先帮助学生大胆摒弃之前的语言习惯,克服自尊心,树立能学好普通话的信心,化被动为主动。然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最基本的发音的开始,加大课堂训练力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类活动强化普通话练习。
一直以来,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主要是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按部就班进行,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急需改革创新。本人承担有不同专业班级的《普通话》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教材、学生的实际,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从《普通话》课程重要性入手,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评价标准,制订科学的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普通话口语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教师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使《普通话》课程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
《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掌握系统的语音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才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度。要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是教师专业化的需要,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技能。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侧重点应不同,尽管教材一致,但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方法应有区别;二是根据学生普通话基础进行分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个性化辅导。改革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一、 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高校《普通话》教学方法仍主要是讲授法。本人认为应该把教学侧重点从教师的讲授过渡到学生的练习上,利用多媒体、微课等现代化媒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有机结合,课堂以示范、指导、练习、讨论、检查和纠正为主;课外以预习、复习、巩固、发展、弥补和提高为主。采用分组、分级教学方式,以优生带差生,帮助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生共同提高。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激励考核机制,推动学生积极进取,向更高级别普通话测试等级迈进。
(一) 学习方法
要说好普通话,首先是要多练习,重点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当然,练习是在掌握语音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确定适当的标准,向着某一标准,不断练习、巩固、提高,要求学生强迫自己或是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难于克服的错误发音习惯。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模板,创设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语言环境,选择标准的普通话优秀作品让学生反复听、反复说,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培养语感,强化记忆,百练纠错。要求学生使用电脑、手机时尽量用汉语拼音输入汉字,或用标准普通话语音输入汉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快速提高普通话水平。
(二) 分组分级学习
教师要把好第一关,给学生的语音诊脉。先要听辨并找准学生语音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缺陷,弄清楚学生语音习惯中存在的发音不标准和方言影响发音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纠正方言对学生语音产生的影响,有的放矢,反复纠错。之后,在班级实行分组制度,从摸底测试中选出普通话水平较好的学生,请他们担任普通话训练小组组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普通话提高“结对子”帮扶活动,取长补短,相互练习,共同提高。
(三) 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通过图片、动图、视频等播放标准语音,让学生直观了解发音器官,感受发音部位,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和方法。根据不同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别,教师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发音影响。选择具有感染力的朗读范本,让学生仔细倾听,从朗诵范本中感受标准语言的魅力,产生兴趣,从而效仿,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 微课教学
微课能够灵活的运用到不同教学环节中,特别是语音基础知识和语音理论知识。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先了解所讲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微课,把有困难的地方记录下来,通过咨询教师或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中的知识点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辨析解答,这样针对性更强,大大缩短了讲解基础知识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堂练习和训练上。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巩固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对容易出错的语音进一步强化训练,直到掌握为止。
(五) 主动探究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有了动力,才谈得上主动探究。因此,每一堂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必须是有讲有练,师生配合,共同参与。每一个训练任务,教师只是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才是训练的主体。故教师的讲要具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领到训练之中。学生进入到训练之中,置身于具体的语音环境,在实际语境刺激下,就能发现自身的语音毛病,并能产生纠错欲望,主动提出或探索纠正语音问题的办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 合作竞争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参与并完成一定量的训练任务,获得相应的成绩,再通过课外活动、比赛等补充,得出一个阶段的成绩。按照评价机制,适时评出不同的等次。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各个小组之间、一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又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最终通过合作竞争达到共同目标。
二、 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 使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掌握普通话语音发音的基本规律及学习方法,把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要领,能用较为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叙述,具备较强的自我训练能力和发音辩证能力,为走上教育岗位后能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基础。
通过不断实践,尽可能掌握学习普通话的方法,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教师职业口语技能。
掌握一般口语交际的特点,把握口语表达的基础、方式和口语交际应变能力,能够流畅、清晰、得体地使用教学语言,语态自然大方。了解教师职业口语的作用和特征,初步掌握教师口语在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技巧、运用规律,做到职业口语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表达上更加生动、科学、简明、严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感受并自觉地运用教师的职业口语。
能够克服地方话语音的影响,提升普通话水平,通过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 构建课程考核标准及新的考核方式。以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为高校《普通话》课程考核标准,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种考核机制。
根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让学生制订达标(基本标准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规划,向着目标进发,激发兴趣,有的放矢,提升普通话水平。
三、 教学基本模式
(一) 课前准备
1. 確立恰当的课时教学目标。
2. 灵活使用高校《普通话》教材,将教材中语音知识及训练内容进行取舍,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3. 准备与所授知识点相关的微课及相关资料。
4. 设计课堂程序及课后练习方案。
(二) 课堂教学
1. 公布教学目标,精讲知识点,布置训练任务。
2. 根据训练内容展开讨论和训练。
启发引导、释疑解惑、展开讨论、集体或分组训练。
3. 检查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三) 课后巩固提高
1. 设置课间语言角,组织普通话沙龙活动,师生参与,营造校园普通话语言环境。
2. 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平时生活中要求学生坚持讲普通话,并经常按照课内训练内容组织练习,相互学习,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3. 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课余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绕口令比赛、注音比赛、语音挑刺比赛等。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达标意识。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当地语委组织的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和相关语言类竞赛活动。
韩愈《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诠释的教师职业内涵,需要凭借的主要工具则是教师的语言,教师与学生的表达、交流、沟通最主要的工具就是普通话。师范类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师范类高校学生来讲,良好的口才、标准的普通话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交往、毕业、就业方面占据优势。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可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帮助新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为普通话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要想让普通话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教学时就不仅仅是传授语音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自信自发地不断巩固和练习,才有可能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岑玲.《普通话与教师口语》[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1月.
[2]胡陵.《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作者简介:
王晶晶,黄纲,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师范学院。
关键词:普通话;课程;改革
师范类高等学校是培养各级各类教师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只有具备教师资格(持有國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但师范类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要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对高校《普通话》课程进行改革。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历朝历代人民迁移和民族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七大方言区,这些方言又因山川阻隔,民族各异,形成不同的地域性分支或变体,各方言之间差异很大。遵义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少量国外留学生,给《普通话》课程的教学造成极大的困难。目前《普通话》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高校学生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当地的语言习惯;二是高校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担心把自己的语音缺陷暴露在同学面前,大部分表现为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三是学习任务较重,很难把时间花在普通话的学习上。为此,必须首先帮助学生大胆摒弃之前的语言习惯,克服自尊心,树立能学好普通话的信心,化被动为主动。然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最基本的发音的开始,加大课堂训练力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类活动强化普通话练习。
一直以来,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主要是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按部就班进行,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急需改革创新。本人承担有不同专业班级的《普通话》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教材、学生的实际,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从《普通话》课程重要性入手,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评价标准,制订科学的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普通话口语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教师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使《普通话》课程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
《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掌握系统的语音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才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度。要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是教师专业化的需要,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技能。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侧重点应不同,尽管教材一致,但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方法应有区别;二是根据学生普通话基础进行分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个性化辅导。改革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一、 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高校《普通话》教学方法仍主要是讲授法。本人认为应该把教学侧重点从教师的讲授过渡到学生的练习上,利用多媒体、微课等现代化媒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有机结合,课堂以示范、指导、练习、讨论、检查和纠正为主;课外以预习、复习、巩固、发展、弥补和提高为主。采用分组、分级教学方式,以优生带差生,帮助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生共同提高。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激励考核机制,推动学生积极进取,向更高级别普通话测试等级迈进。
(一) 学习方法
要说好普通话,首先是要多练习,重点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当然,练习是在掌握语音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确定适当的标准,向着某一标准,不断练习、巩固、提高,要求学生强迫自己或是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难于克服的错误发音习惯。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模板,创设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语言环境,选择标准的普通话优秀作品让学生反复听、反复说,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培养语感,强化记忆,百练纠错。要求学生使用电脑、手机时尽量用汉语拼音输入汉字,或用标准普通话语音输入汉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快速提高普通话水平。
(二) 分组分级学习
教师要把好第一关,给学生的语音诊脉。先要听辨并找准学生语音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缺陷,弄清楚学生语音习惯中存在的发音不标准和方言影响发音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纠正方言对学生语音产生的影响,有的放矢,反复纠错。之后,在班级实行分组制度,从摸底测试中选出普通话水平较好的学生,请他们担任普通话训练小组组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普通话提高“结对子”帮扶活动,取长补短,相互练习,共同提高。
(三) 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通过图片、动图、视频等播放标准语音,让学生直观了解发音器官,感受发音部位,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和方法。根据不同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别,教师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发音影响。选择具有感染力的朗读范本,让学生仔细倾听,从朗诵范本中感受标准语言的魅力,产生兴趣,从而效仿,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 微课教学
微课能够灵活的运用到不同教学环节中,特别是语音基础知识和语音理论知识。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先了解所讲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微课,把有困难的地方记录下来,通过咨询教师或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中的知识点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辨析解答,这样针对性更强,大大缩短了讲解基础知识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堂练习和训练上。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巩固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对容易出错的语音进一步强化训练,直到掌握为止。
(五) 主动探究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有了动力,才谈得上主动探究。因此,每一堂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必须是有讲有练,师生配合,共同参与。每一个训练任务,教师只是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才是训练的主体。故教师的讲要具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领到训练之中。学生进入到训练之中,置身于具体的语音环境,在实际语境刺激下,就能发现自身的语音毛病,并能产生纠错欲望,主动提出或探索纠正语音问题的办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 合作竞争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参与并完成一定量的训练任务,获得相应的成绩,再通过课外活动、比赛等补充,得出一个阶段的成绩。按照评价机制,适时评出不同的等次。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各个小组之间、一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又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最终通过合作竞争达到共同目标。
二、 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 使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掌握普通话语音发音的基本规律及学习方法,把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要领,能用较为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叙述,具备较强的自我训练能力和发音辩证能力,为走上教育岗位后能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基础。
通过不断实践,尽可能掌握学习普通话的方法,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教师职业口语技能。
掌握一般口语交际的特点,把握口语表达的基础、方式和口语交际应变能力,能够流畅、清晰、得体地使用教学语言,语态自然大方。了解教师职业口语的作用和特征,初步掌握教师口语在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技巧、运用规律,做到职业口语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表达上更加生动、科学、简明、严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感受并自觉地运用教师的职业口语。
能够克服地方话语音的影响,提升普通话水平,通过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 构建课程考核标准及新的考核方式。以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为高校《普通话》课程考核标准,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种考核机制。
根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让学生制订达标(基本标准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规划,向着目标进发,激发兴趣,有的放矢,提升普通话水平。
三、 教学基本模式
(一) 课前准备
1. 確立恰当的课时教学目标。
2. 灵活使用高校《普通话》教材,将教材中语音知识及训练内容进行取舍,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3. 准备与所授知识点相关的微课及相关资料。
4. 设计课堂程序及课后练习方案。
(二) 课堂教学
1. 公布教学目标,精讲知识点,布置训练任务。
2. 根据训练内容展开讨论和训练。
启发引导、释疑解惑、展开讨论、集体或分组训练。
3. 检查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三) 课后巩固提高
1. 设置课间语言角,组织普通话沙龙活动,师生参与,营造校园普通话语言环境。
2. 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平时生活中要求学生坚持讲普通话,并经常按照课内训练内容组织练习,相互学习,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3. 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课余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绕口令比赛、注音比赛、语音挑刺比赛等。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达标意识。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当地语委组织的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和相关语言类竞赛活动。
韩愈《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诠释的教师职业内涵,需要凭借的主要工具则是教师的语言,教师与学生的表达、交流、沟通最主要的工具就是普通话。师范类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师范类高校学生来讲,良好的口才、标准的普通话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交往、毕业、就业方面占据优势。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可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帮助新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为普通话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要想让普通话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教学时就不仅仅是传授语音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自信自发地不断巩固和练习,才有可能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岑玲.《普通话与教师口语》[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1月.
[2]胡陵.《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作者简介:
王晶晶,黄纲,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