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0月17日消息,传统雨伞存在着诸多弊端,当遇到强风雨天气时雨伞会被吹坏,雨水打湿人们的身体。 目前,国内发明家王川最新设计“空气雨伞”,能够形成一种特殊“力场”,确保雨水不会滴落在身上,并且该雨伞只是一把权杖型结构。创新性空气雨伞可以形成3个不同尺寸的“隐形伞面”,预计2015年12月上市销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7日消息,传统雨伞存在着诸多弊端,当遇到强风雨天气时雨伞会被吹坏,雨水打湿人们的身体。
目前,国内发明家王川最新设计“空气雨伞”,能够形成一种特殊“力场”,确保雨水不会滴落在身上,并且该雨伞只是一把权杖型结构。创新性空气雨伞可以形成3个不同尺寸的“隐形伞面”,预计2015年12月上市销售。
其他文献
读书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特别是读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书。一本好的书,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 关于读书,自古就有孔子的“韦编三绝”、北宋欧阳修的“三上”,后人述及的“三到”、从“手不释卷”到“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一个人不断提高自我、修正自我、塑造自我的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有幸拜读由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科技大学联合编写
曲艺历史悠长,曲种众多,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有专家称曲艺是离老百姓最近的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文化优势之一,如此评价毫不为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曾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门学问的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必须要有强大的理论做支撑,才能更快更好健康发展,才会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和辽宁科技大学编写的《快板表演艺术》一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
生逢抗战,他在疾病缠身和颠沛流离的童年中成长;亲历“文革”,他在崎岖不平的科研之路上壮志难酬;成绩斐然,他是中国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不笨,还努力,有机遇,敢坚持”——黄琳用这十二个字概括自己的一生。 童年:淘气得一塌糊涂的舞蹈队长 1935年11月30日,“一二·九”运动前九天,黄琳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中学教师家庭。恰逢民族生死存亡攸关之际,黄琳的童年历经离难。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2020年10月16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三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启动仪式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举行。在全国遴选出的10位曲艺“牡丹奖”得主中,对北路山东琴书传承人罗晓静来说她的入选格外有意义,去年是她荣获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整第10个年头,也是她正式从艺的第30年。罗晓静看着启动仪式上播放的入选者宣
曲艺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艺术风格,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曲艺亦拥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并形成了旗帜鲜明的地域风格。然而,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曲艺学科因各种原因未能同其他艺术学科一样成为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全面弘扬大美育教育的今天,这样的现状无疑会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完整性遭到破坏,也会造成优秀传统文化继
“运河风情”曲艺专场演出成功举办 4月19日下午,“运河风情”曲艺专场演出在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曲艺剧场成功举办。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演员们向观众们展示了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弹词的艺术魅力。(曲讯)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曲艺交流活动暨全球微粤曲大赛第三届作品创作赛启动仪式在穗举行 4月19日上午,“大湾区 大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曲艺交流活动暨全球微粤曲大赛第三届作品创作赛启动仪式”在广州荔湾区粤
10月27日消息,首届“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奖”今天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京颁发,74岁的老科普作家、科学普及出版社原社长金涛享此殊荣。金涛在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文艺创作生涯中,笔耕不辍,成就斐然,他在创作中贯穿始终的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对人类的深切关怀、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使他的作品独树一帜。
《草帽记》是由邓九如口述,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曲艺工作者抄录整理,《山东琴书大全》第4卷中的一篇中篇传统曲目。 翻阅《山东琴书大全》5卷丛书,满目琳琅、异彩纷呈。该丛书共编录山东琴书代表人物邓九如《独占花魁》等传统曲目10余部、共计159万字,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庞大、艺术价值较高的山东琴书曲目遗产。由于山东琴书艺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坊间曲本留存极少,完整的文字记录寥寥无几,对其曲目的评论文章更是近乎空
10月21日消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举行的“湘江论坛”上透露,他的团队正在准备启动第五期超级稻攻关,目标是每公顷16吨,即每亩亩产接近1100公斤,争取在2018年实现。袁隆平在演讲中说,从理论上来讲,水稻的产量按光能利用率来计算,如果充分利用光能,以盛产水稻的长沙地区为例,水稻亩产可以达到15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可以达到22.5吨,前景很大。
10月20日,一名实验员头戴感应器,通过脑电信号控制机器人投放物品。当日,一套“脑控机器人”系统亮相南开大学,这是由该校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5名本科生共同研发的。这套系统通过戴在头部的感应器捕捉人的脑电信号,利用计算机分析人的意图并向机器人发送动作指令,以此实现人脑控制机器人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系统可为现代家庭生活及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的生活起居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