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让我对“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我们需要“静”来等待或期待学生思维的形成,情感的勃发.
一、导入时“静”赏
一堂课就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能马上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迅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教材“圆的认识”课始,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教师未做声,学生有点疑惑,紧接着: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图片)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好吗?生:好.
……
学生通过自己“静静地”欣赏,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到“圆”这种形状给世界创造的美. 这一环节不仅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好的导入就像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似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前“静”听
在新的数学课堂里,活动越来越多的被引入. 但在活动开始之前,很多时候因教师缺乏了必要的讲述,学生未能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而导致盲目乱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操作程序给以必要的说明,而此时就应要求学生 “静”听.
例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后:
师:如果让你制作一个长方体,你会吗?
生:会. (有的学生蠢蠢欲动了)
师: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制作前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什么是框架?制作它需要什么材料?(2)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几根小棒?(3)应该怎么选择小棒才可以快速制作成功?
当学生仔细倾听完制作要求后,重点就放在了怎样选择小棒,而不是简单地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活动前安静地听讲,不仅巩固了新学的知识点(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又应用了这一新知解决了问题. 操作活动前安静地听清楚要求,带着问题使得活动不盲目,不茫然,也就更富有数学的思考价值.
三、提问后“静”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对同学的依赖心理,很难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图形的大小,当学生已经知道用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图形的大小后,又出示了一组这样的图形:
图1
一、导入时“静”赏
一堂课就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能马上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迅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教材“圆的认识”课始,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教师未做声,学生有点疑惑,紧接着: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图片)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好吗?生:好.
……
学生通过自己“静静地”欣赏,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到“圆”这种形状给世界创造的美. 这一环节不仅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好的导入就像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似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前“静”听
在新的数学课堂里,活动越来越多的被引入. 但在活动开始之前,很多时候因教师缺乏了必要的讲述,学生未能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而导致盲目乱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操作程序给以必要的说明,而此时就应要求学生 “静”听.
例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后:
师:如果让你制作一个长方体,你会吗?
生:会. (有的学生蠢蠢欲动了)
师: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制作前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什么是框架?制作它需要什么材料?(2)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几根小棒?(3)应该怎么选择小棒才可以快速制作成功?
当学生仔细倾听完制作要求后,重点就放在了怎样选择小棒,而不是简单地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活动前安静地听讲,不仅巩固了新学的知识点(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又应用了这一新知解决了问题. 操作活动前安静地听清楚要求,带着问题使得活动不盲目,不茫然,也就更富有数学的思考价值.
三、提问后“静”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对同学的依赖心理,很难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图形的大小,当学生已经知道用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图形的大小后,又出示了一组这样的图形: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