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特点及应用进行阐述,以实现品德养成的教学目的,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106-02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注重行动导向、强调方法学习,注重互相合作、强调全面学习,注重兴趣培养、强调独立精神,因而是一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达到学用一致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为复归学习的本性而生,以教学容量大,掌握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益而在很多学科中独占鳌头。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法相比,它具有以能力为本、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以学1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目标学习法等特点。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政课作为传播和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基础知识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改革教育内容,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体系,真正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同时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实用性,在专业设置上具有职业性,在教学过程上具有实践性。因此,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我们应放宽眼界,既立足于课本,又要详略得当;既要讲解基本理论,又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既要教有字之书,又要教无字之书,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课前导言调动情绪,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上课应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讲理性问题或沉重的话题,设法创造良好意境,调动学生“想听”的渴望。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绪论部分,教师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大学新生开学了!”的情境。充分利用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一切充满新鲜、好奇、忐忑、惶恐的心理,就“大学和中学有哪些区别”“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我该如何适应呢”等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使抽象生疏的知识变得具体实际。
2.运用故事讲述创设情境
例如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时,教师可以讲述寓言故事:一位哲学家带着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课,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问弟子: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一年后他们都来了,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通过“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的结论,导入“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是:让美德占据灵魂”的课题。
3.利用学生认识中的错误创设情境
学生对认识中的错误观念,往往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头脑中,很容易在认识中形成负迁移,排斥正确观念的接受,使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产生错误的结论。如果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反例,不但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还能加深印象。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乐于动手,但他们大多不愿进行理性思维,对理论课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手段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头脑风暴、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把课上教学和课下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的兴趣中轻松接受教育。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人生格言;组织学生围绕“感恩”主题进行演讲;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围绕一个主题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让学生自己登台给同学讲课。实践证明,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做得特别认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教师要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科学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行动时教知识、教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参 考 文 献 ]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韩毅,赵树智.谈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4] 安巍.德国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深层思考与学习借鉴
[J].硅谷,2008(23).
[5] 陈解放等.教学相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雷 艳]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106-02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注重行动导向、强调方法学习,注重互相合作、强调全面学习,注重兴趣培养、强调独立精神,因而是一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达到学用一致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为复归学习的本性而生,以教学容量大,掌握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益而在很多学科中独占鳌头。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法相比,它具有以能力为本、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以学1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目标学习法等特点。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政课作为传播和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基础知识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改革教育内容,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体系,真正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同时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实用性,在专业设置上具有职业性,在教学过程上具有实践性。因此,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我们应放宽眼界,既立足于课本,又要详略得当;既要讲解基本理论,又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既要教有字之书,又要教无字之书,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课前导言调动情绪,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上课应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讲理性问题或沉重的话题,设法创造良好意境,调动学生“想听”的渴望。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绪论部分,教师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大学新生开学了!”的情境。充分利用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一切充满新鲜、好奇、忐忑、惶恐的心理,就“大学和中学有哪些区别”“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我该如何适应呢”等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使抽象生疏的知识变得具体实际。
2.运用故事讲述创设情境
例如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时,教师可以讲述寓言故事:一位哲学家带着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课,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问弟子: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一年后他们都来了,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通过“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的结论,导入“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是:让美德占据灵魂”的课题。
3.利用学生认识中的错误创设情境
学生对认识中的错误观念,往往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头脑中,很容易在认识中形成负迁移,排斥正确观念的接受,使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产生错误的结论。如果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反例,不但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还能加深印象。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乐于动手,但他们大多不愿进行理性思维,对理论课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手段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头脑风暴、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把课上教学和课下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的兴趣中轻松接受教育。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人生格言;组织学生围绕“感恩”主题进行演讲;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围绕一个主题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让学生自己登台给同学讲课。实践证明,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做得特别认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教师要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科学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行动时教知识、教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参 考 文 献 ]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韩毅,赵树智.谈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4] 安巍.德国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深层思考与学习借鉴
[J].硅谷,2008(23).
[5] 陈解放等.教学相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