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中年级儿童“炼”出来的语文素养

来源 :格言·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要素的指引和要求下,如何锻炼出好的素质,提升好的修养。且看一个“素”字,便是洁白无瑕的,毫无雕琢的,在不断地养育、培养之下,才能造就一个拥有良好品德之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必将围绕着一个目标去给孩子们制定适合他们养成的素养要求,那便是课程中所指出的核心素养的规定: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依托这些,我们会建立一些评测机制去测评一个学生,例如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能力的体现来评判一个中年级儿童语文素养的高低。
  二、语文素养如何“炼”
  (一)语文素养在课堂之内的训练
  1.以生为轴心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语文素养养成的过程。如果说刚出生的孩子像一块毫无雕琢的玉,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他们会接受到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程度的震动,那么这块玉也在向他所希望的方向变化着。中年级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此期间的儿童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都不是很成熟,渴望新鲜有趣的事物,乐于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想,虽说语言系统的发育尚未健全,但是在与同龄人的对比、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也会自我体悟与改变。在现在的课堂上,小组合作是很普遍的形式,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也成为素养提升的有效助力呢?小组合作的人员、形式都显得极为重要,主持人,稍显稳重的,“金点子”,显得活泼的,再加上性格并不是特别突出的组合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促进,那么就能实现思维交相互融,在一次次的生生互动下,在彼此相互间的吸引中,素养也就有了养成的可能性了。
  2.以教材为轴线
  一个课堂,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生,他们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与熏陶后的价值走向,语言走向。所以在课堂中,语文素养的养成,自然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定向的指示,那么教材的存在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这也是工具性的体现。以当前三年级第二学期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而言,第一单元是走进大自然,带领孩子们感受美;第二单元学习寓言,小故事大道理,循循善诱感知生命的真谛;第三单元寻根传统,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第四单元引导观察,在了解生活的同时学习如何去生活;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在认识现实的同时穿梭到想象的世界,感受宇宙的魅力;第六单元回归童年,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取得生活美好的馈赠;第七单元踏入天地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第八单元浸入童话生活,在童话里获得真知真谛。纵观全册,教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生动有趣的文字,而是将我们的人生都编入了教材,在这里我们的情感会获得重塑,知识会得到叠加,技能会得到提升,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强有力的血液。自此而言,语文素养才算是开始有目的性地逐渐养成。
  3.以教师为旋转曲线
  课堂内的教师的确算不上主体,但一定是强有力的助攻,正是教师的引导,学生和教材才能做到有实效地转动,如果缺少一些实时的点拨、指引,那么学生遇到难点时的挫折感、无力感,对接下来的知识获取走向便会大打折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应当是人文性的互动。聚焦课堂中的语文核心素养,无非是来自教师的备课思考与学生的互动体现,那这就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即时讲授乃至答疑解惑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是保留课堂所需要的,尤其是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教材所要求的学生掌握的内容也更多了,就导致教师在备课时内容繁杂,感觉每个内容都需要放在课堂上讲解,殊不知,语文素养的并不是靠繁多的内容夯起来的,那么,删繁就简,用敏锐的嗅觉发现教学重难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至此可以大大压缩讲授时间,把更多的课堂留给学生,更好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教师在这个语文素养核心轴上所发挥的真正作用。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燕子》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小插曲来说,在第一段教学过程中,老师出示插图,并请同学读“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这里作者告诉我们燕子有什么特点呢”,大部分同学立马找到“可爱活泼”,可班上的一位男同學提出了质疑“老师,他黑黑的,怎么就可爱了,作者会不会审美不到位”,说实话,我当时愣住了,其实我内心是想糊弄过去这个问题的,但静心一想,这正是孩子们语文素养的体现啊!积极思考,质疑问难,所以,这节课课尾,我立刻组织同学们在教室里搜索“燕子的羽毛为什么是黑色的”这个问题,资料是这样说的“含有黑色素的羽毛比较耐磨,那样就可以保证长时间飞行时羽毛不容易磨损,加上丛林里的生活自我保护,所以燕子便多呈黑色”,当问题得到解答后,孩子说:“原来人家是天生的黑种人呀!”这时我再适时点拨:“没错,咱们黄种人不能歧视黑色种族的动物不是?这可不是审美不到位。”由此可见,课堂中语文素养的体现,还需要教师的教学知识储备与学识修养,只有把自己磨成一条有韧性的轴线,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引领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语文素养在课堂之外的锻炼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每个人都有生活,但每个人的生活又都是不一样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之外的锻炼其实就是语文素养在生活中的渗透方式,学校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外的生活对孩子们而言将陪伴他们一生,教育的终身性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与课堂内语文素养的相辅相成,在课堂外的语文素养更偏向于孩子们综合能力的养成。具体来说,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静以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
  无语文,不生活。在社会生存,尤其是现代社会,只要张开嘴说话,那就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与人交际时,通常会通过对话来判断一个人素养的高低,所以,想要语文素养高,做个会读书的人很重要。在学校的阅读时间毕竟有限,而课外正是阅读的大好时机,读孔孟了解为人处世,读故事可挖掘想象能力,读科学可通晓世界发展,只不过作为老师,需要及时为孩子们指点迷津,读书也要有度,市面上的书籍浩如烟海,在每个阶段读可以进行点拨,对不同的孩子接受程度进行分层推荐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2.沉以养德,来自传统节日的魅力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现代化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也很难让他们静下心,尤其是历史,对于小学生来说,那种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越来越弱的,毕竟历史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历史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了解传统和历史,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层面,我觉得也是每个中国的儿童应该拥有的“本能”。那么感受历史积淀的途径,无益于传统节日。在部编版教材三下有一个综合实践环节,去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虽说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在了解中,却发现他们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有人认为五一也是传统节日,其实这就暴露了语文素养的缺失,那么如果能够在传统节日这一天给他们制定一份详细的节日安排表,那么在这一天的生活,孩子们的收获将是无穷的。一个懂历史的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清明节踏青、祭祖,随着岁月的流转就加入了一项纪念先烈,像当下有些学校为了防止孩子们清明祭扫时出事故,省略了这一环节,改成了网上祭英烈的方式,其实我是觉得有些惋惜的,隔着墓碑尚且不能感受到烈士们的英魂,何况是网络呢!在感悟历史的魅力中沉淀自己浮躁的心灵,这样的实践活动自然有利于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养成。
  三、总结
  语文素养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存在,小到生活点滴琐事,大到全人类,要做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那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只有了解语文素养,首先做个有语文素养的人,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不断地锤炼,才能引领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针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而言,建筑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而言,它所代表的是过去生产关系为适应当时生产力而存在的模式。当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的日新月异,与之前的建筑
期刊
其实,古代礼制中的很多規矩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人了,还有很多糟粕应该摒弃。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对比一些生活中能用到的常见礼仪,并来说说如今怎样做才合适。
期刊
昆虫的特征  KUNCHONG DE TEZHENG  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当前人类发现的昆虫有100万种~200万种,而分类学家们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种。昆虫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分布极广。  共同特征  如果经常观察昆虫,你就会发现,无论哪种昆虫,它们的身体都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出了细小的环节,如胸部又细分为前胸、中胸、后胸3节,腹部根據昆虫的不同种类又有3节~12节的区
期刊
本欄目图文等内容由广州七戒动漫设计有限公司授权选载
期刊
一、引言  幼小衔接需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这一阶段的教育应当以尊重其身心发育特点、自然规律、对幼儿知识的学习以及思维发展为主,而不能单纯地关注书本上的知识或技能的培养。在这一阶段,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感悟生活有利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进行智慧、科学地发展,从而明白学习的意义,更有利于其之后学生生涯的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除知识化元素外,还应结合生活化
期刊
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書  本栏目图文等内容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选载
期刊
“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热爱每一个孩子”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用师爱促进班级德育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搭建爱的桥梁,家校共育关注幼儿成长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也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
期刊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同时也在一日生活中努力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教师们开始关注幼儿兴趣、经验以及幼儿在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日活动皆课程”,教师们逐渐学会捕捉日常活动中有价值的内容来生成一些活动,并形成有特色的班本课程,让幼儿能主动探究,深度学习。  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特有的
期刊
“儿童文学名家经典书系”由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推荐,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审订,收录了一系列集文学性、影响力以及可读性于一体的儿童文学名著。本套书题材多样、文体类型广泛,汇集了从20世纪初至今的多部优秀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等,其中多部作品曾经在国内外斩获知名奖项,还有很多作品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乌丢丢的奇遇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幼儿实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代表。“六大思想”强调要从各方面解放幼儿,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教师树立“六大解放思想”的教育理念  在实际活动运用“六大解放思想”教育理念前,教师需要明确掌握“六大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