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 因材施教模式的有效实施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应考虑高中生群体的个性爱好、健身习惯、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水平等不同方面的差异性,选择正确有效的指导方向与教学方法,通过具备较强针对性的激励手段使高中生主动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唤起高中生的求知积极性,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效果。本文明确指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模式的必要性与教育意义,并总结了划分学生层次、提高体育教学专业性与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体育教育;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高中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差别,如性别、爱好、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差别,造成此类差异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遗传机制方面的自然原因,任课教师应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有所认识的前提下,采取分阶段的有所侧重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高中体育课堂内容的多元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指引各种各样学习习惯的高中学生,帮助其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体育运动项目与锻炼强度,使高中体育课程兼顾技术性与休闲性。
  一、因材施教模式的基本概念与实施价值研究
  1.内涵与基本特性分析
  因材施教是一種古已有之的教学方法,最早使用这一教学方法的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分析判定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学习习惯以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能力,以此为基础制定具备一定可行性与合理性的教学计划与一系列的课上学习目标,渗透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教学计划拥有突出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将受教学生群体按科学客观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等级与类别,任课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分层处理,按照学生的相关知识积累的多少为其布置难度适当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在自身能力框架下发挥独有优势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任课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取无定型的课上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适当降低体育锻炼与技能训练的竞技性与斗争性,让体育学习具备更强的娱乐性和游戏性。
  2.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的应用价值分析
  因材施教模式在现代体育教育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应用价值,能够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与新课改的推行,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促使体育课堂学习氛围向“轻松、愉快、自由”的方向转变。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较为贴近高中生群体的天性与生活习惯,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容易感受到的良好体验。任课教师采用以客观差异性为分流标准的因材施教,可发掘学生的体育特长,重构学生的体育观与行为方式,使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扮演群体中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帮助高中生尽快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拔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可促使高中生结成稳定的体育学习群体,各层次的学生都有着同样的思维方式,有着一致的行为标准与学习规划可供参考。教师既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难度的能力考核标准与学习任务,还要通过统一的价值标准整合班上全体成员,这对教师是极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为任课教师提供一个特殊的教学水平跃升的机会。
  二、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主要问题与错误分析
  1.教师难以准确合理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指导高中生
  目前多数任课教师对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的理解流于表面,未能深入理解与发现高中生学习需求与个人素质的异质性与差异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投入了过多的精力、时间在调整课上活动组织形态的工作中,找不到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顺应自身天性进行学习的切入点,未能正视高中生之间客观存在的素质差异,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无法得到保障。部分任课教师错误地理解了因材施教思想,对自己喜爱的表现较好的少数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教导与关怀,有意无意地忽视基础较差、难以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学生,课上教学指导缺乏公平性与公正性,理论基础较差的体育教师在判断学生类型与特长时主观性较强,并没有客观的能力考查指标作为参照,过度偏向于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开始对体育教师抱厌恶态度。
  2.客观环境条件不足以支撑因材施教的开展
  高中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多个班集体授课为主要组织形式,在授课目标与教学演练层面通常以班级为基础单位而非以个人为基础单位开展,此类授课形式节省了教学资源,缓解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负担,能够保证不同班级都处在同样的教学进度下,有利于大规模集体教学的实施,然而这一集体授课模式却阻碍了因材施教教学法的推行,由于教学水平有限、可利用的体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任课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独特的学习需求,只能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引导受教学生的群体意识与行动,并未设置高中生群体共同感兴趣的新颖的运动内容或目标,多数学生仅仅是在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指导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因材施教模式在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分析
  1.任课教师应按专业规范实施科学合理的因材施教教学
  为保证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体育技能水平的提高,任课教师应选择具备较高科学性的分类标准,重新调整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高中生群体的身心发育水平、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主要分类标准,在考虑到高中生个体差异的前提条件下制定具备高度统合力的教学计划与课堂学习目标,把握好班级学生的管理权与体育活动的指挥权。任课教师可通过主动参加进修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水平,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不同方面拓展创新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应用方法,制定出师生共同遵守的教学规则,重点做好差生与态度不佳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唤醒其健身意识与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热情,构建以有领导力的体育教师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使不同层次的高中生之间形成竞争与协力并重的正面反馈联系。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因材施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多方面有差异的学生需要具备差异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师指导,只有满足了高中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才能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始终遵守群体规范。   2.重点改善高中体育课的教学环境,调整教育资源配置
  个别学校领导意识不到要想保证体育教学的基本效果,就必须投入大量教育资源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为其配置齐全完整的软件与硬件设备以及基础设施。只有拥有足够大的体育场地与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任课教师才有实施因材施教模式的空间。运动技术与学生的需求是每个班集体成员所拥有的个性要素,任课教师应调整组织形式,采用小班授课或分班授课的模式,每次只教导5~7名高中生,避免因受教人数过多、学生的个性与内在需求不好把握而出现教学效果下降的现象。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校外的社会志愿者或为体育教师配备助教分担沉重的教学负担,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窘境,使不同层次的高中生在课上教学的所有环节都可获得指导,改进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主体,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条块化分割,使之各自形成相对封闭的独立小群体。
  3.任课教师应做好课上指导工作
  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高中生之间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差异,调整指导方式与教学重点,更好地发掘学生的体育天赋,为其注入精神层面的学习动力。教师应找到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与自我规划的有效途径,为应变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方向与类型的课堂学习任务,在指出学生动作错误时要注意自身的语言措辞,避免过于激烈的批评伤害到某些自尊心强烈、有自卑心理的高中生。体育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课上指导,照顾到高中生的性格差异,探究并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方式,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模式。选择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促进任课教师专業教学能力的成长,教师必须为有着异质性需求的学生提供指导,并合理设置体育项目训练规则与竞技强度,避免多数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任课教师应具备负责任的良好教学态度,充分尊重受教学生的自尊心与在性格、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异,不以强制性的统一标准要求学生达成完全一致的学习目标或能力指标,赋予学生足够的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课上体育活动的内容,设置阶梯化的能力训练标准,让有着不同天赋水平与学科基础的学生找到较为适宜的、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任课教师应当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满足学生千差万别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翔.因材施教原则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学周刊,2019(3):141-142.
  [2]魏超.在高中体育课中利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的策略[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159.
  [3]刘海林.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8(12):89-90.
  [4]王俊富.浅议体育教学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J].中国校外教育,2018(6):48.
  (责任编辑:吕 研)
其他文献
城市是什么?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是体现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平台,它能够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的公告、行政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城市还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调节机能能否维持其良性循环,主要取决于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协调,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是否统一,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  我国现有城市660多个,城市面积占全国
期刊
质疑是一种阅读品质,也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阅读实践中,对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阅读思辨力。
[摘 要] “互学型”数学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合作。本文主要从自主制作学具、设计创新实验、拓展课外资料等三方面内容来建构“互学型”生态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互学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互学型”生态课堂主要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间相互合作,利用合适的学习环境,对所学知识主动构建,最终达到合作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各
民工是一个付出血汗、地位低下、生活艰辛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尊重,他们理应得到自己的劳动报酬。民工中的许多人只能依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然而,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千方百计在民工身上揩油,以种种办法和理由克扣和拖欠民工工资,致使这些外来务工者流汗又流泪。新春佳节临近,本应是各地农民工收获的日子。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不能按时足额拿到一年的辛苦钱,甚至根本拿不到一分钱。民工因为讨还血汗钱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9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能源短缺,利用水平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迄今仍有1.2亿人口没用上电,由于农村燃料短缺,造成森林樵采过度,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我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构成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我国还是世界上建筑能耗最高的国家,约有17%的能源消耗在建筑业,而我国有97%的建筑是高耗能
[摘 要] 插圖是编者精心绘制的、根据文本内容和特点插在文字中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图像符号是学生认知的重要工具,教学时,教师要仔细研究插图,挖掘插图功效,结合插图特色,引导学生识字读词,品句赏文,表情达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年级;插图;观察;思考;巩固积累  现行的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配有很多插图,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