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日前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表示,国资国企改革要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下功夫,包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思路更加强调“管资本”,这有利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国企改革“管资本”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国企改革“管资本”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字:国企改革;“管资本”;经济发展
引言
当前,国资管理体制正迎来一场新的变革。以“管资本”为主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必须落实好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企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国企改革“管资本”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如前所述,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国资委的成立,有力促进了国有经济的稳步发展,但直到目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实现各级国资委职能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重大转变,有利于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而破除影响国有资本服务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公司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截至2016年3月,全国106家中央企业基本上都实行了公司制股份制。“以管企业为主”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国有资产监督机构只有转向“以管资本为主”,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法定作用才有可能落实,才有可能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从而激发其发展活力。
第三,有利于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向重点领域集中。目前,国有资本还存在分布过宽、战线过长、集中度不够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实现各级国资委职能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資本为主”重大转变,有利于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第四,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长期以来,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因侵吞贪污、关联交易、利益输送、违规决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如2015年中央巡视组发现,在中国石化、中国海运、中船集团、神华集团、东风公司等央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搞利益输送和交换、关联交易谋利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与此前的以管企业为主的体制弊端有很大关系。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有利于各级国资委集中精力加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全链条监管、落实国有资本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监督长效机制,从而确保国有资本安全运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2推进国企“管资本”改革的对策
2.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规模和非公经济活力、效率的优势互补。
2.2建立统一的国资平台
建立统一的国资平台,形成专业化的国有资本运作机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管人、管企业、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国家出资授权控股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按照市场化规则经营管理国有资产,这类似于国际上已经成功的新加坡淡马锡模式。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后,通过产业资本投资培育国有企业产业竞争力,开展股权运营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未来,国资系统将更多地以出资人的身份出现,而非管理人,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加强调了国企对出资人的责任。
2.3根据国企业务的不同实施分类考核监管
国资改革方案将企业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3大类别,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其中,竞争类国资将以市场为导向;功能类企业目标在于达成政府战略任务,公共服务类企业则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而对竞争性行业,国资将加快调整甚至会逐步退出。国资委提出的改革方案,则对央企的业务按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区分来实施分类考核,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及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
2.4健全约束和监督机制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按《公司法》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职责;其次,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强化对经营者重大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再次,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职工民主评议企业经营者。
2.5彻底取消国企经营管理者的干部级别
彻底解除国企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干部身份,使追求政绩的“党员干部”回归到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职业经理人”定位。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全面的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对经营管理者的聘任、考核和奖惩,落实经济责任,做到企业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变过去的行政级别管理为出资人的资产管理。加大中央企业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央企所属企业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进行规范管理。
2.6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任何人的财产一旦投入企业,就变成企业的法人财产,投资者就享有出资人的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资产受益、按照法定程序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聘请经营者、转让股权等。国资委不是政府行政机构,与所辖企业的关系也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以国有股权为纽带,是股东与企业法人的关系,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既要做到依法行使股东的权利,又要保证不越位、越权,对所辖国有资产享有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经营者选择权。国企完善出资人制度,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国资委每年必须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结束语
根据国企改革实施进展以及高层近期对今年国企改革重点的定调,今年国企改革主题应继续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如并未进入第一批试点但混改已有动作的铁路总公司、国家电网等集团上市平台;二是央企兼并重组;三是存在改革预期且进展较快的地方国企。
参考文献:
[1]刘现伟.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企分类监管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7,02:33-39.
[2]张卓元.从“管企业为主”到“管资本为主”:国企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J].新視野,2016,03:13-16.
[3]本报记者刘丽靓.国企改革“管资本”加速推进[N].中国证券报,2017-01-12A01.
关键字:国企改革;“管资本”;经济发展
引言
当前,国资管理体制正迎来一场新的变革。以“管资本”为主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必须落实好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企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国企改革“管资本”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如前所述,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国资委的成立,有力促进了国有经济的稳步发展,但直到目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实现各级国资委职能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重大转变,有利于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而破除影响国有资本服务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公司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截至2016年3月,全国106家中央企业基本上都实行了公司制股份制。“以管企业为主”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国有资产监督机构只有转向“以管资本为主”,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法定作用才有可能落实,才有可能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从而激发其发展活力。
第三,有利于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向重点领域集中。目前,国有资本还存在分布过宽、战线过长、集中度不够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实现各级国资委职能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資本为主”重大转变,有利于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第四,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长期以来,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因侵吞贪污、关联交易、利益输送、违规决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如2015年中央巡视组发现,在中国石化、中国海运、中船集团、神华集团、东风公司等央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搞利益输送和交换、关联交易谋利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与此前的以管企业为主的体制弊端有很大关系。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有利于各级国资委集中精力加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全链条监管、落实国有资本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监督长效机制,从而确保国有资本安全运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2推进国企“管资本”改革的对策
2.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规模和非公经济活力、效率的优势互补。
2.2建立统一的国资平台
建立统一的国资平台,形成专业化的国有资本运作机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管人、管企业、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国家出资授权控股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按照市场化规则经营管理国有资产,这类似于国际上已经成功的新加坡淡马锡模式。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后,通过产业资本投资培育国有企业产业竞争力,开展股权运营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未来,国资系统将更多地以出资人的身份出现,而非管理人,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加强调了国企对出资人的责任。
2.3根据国企业务的不同实施分类考核监管
国资改革方案将企业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3大类别,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其中,竞争类国资将以市场为导向;功能类企业目标在于达成政府战略任务,公共服务类企业则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而对竞争性行业,国资将加快调整甚至会逐步退出。国资委提出的改革方案,则对央企的业务按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区分来实施分类考核,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及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
2.4健全约束和监督机制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按《公司法》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职责;其次,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强化对经营者重大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再次,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职工民主评议企业经营者。
2.5彻底取消国企经营管理者的干部级别
彻底解除国企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干部身份,使追求政绩的“党员干部”回归到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职业经理人”定位。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全面的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对经营管理者的聘任、考核和奖惩,落实经济责任,做到企业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变过去的行政级别管理为出资人的资产管理。加大中央企业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央企所属企业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进行规范管理。
2.6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任何人的财产一旦投入企业,就变成企业的法人财产,投资者就享有出资人的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资产受益、按照法定程序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聘请经营者、转让股权等。国资委不是政府行政机构,与所辖企业的关系也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以国有股权为纽带,是股东与企业法人的关系,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既要做到依法行使股东的权利,又要保证不越位、越权,对所辖国有资产享有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经营者选择权。国企完善出资人制度,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国资委每年必须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结束语
根据国企改革实施进展以及高层近期对今年国企改革重点的定调,今年国企改革主题应继续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如并未进入第一批试点但混改已有动作的铁路总公司、国家电网等集团上市平台;二是央企兼并重组;三是存在改革预期且进展较快的地方国企。
参考文献:
[1]刘现伟.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企分类监管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7,02:33-39.
[2]张卓元.从“管企业为主”到“管资本为主”:国企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J].新視野,2016,03:13-16.
[3]本报记者刘丽靓.国企改革“管资本”加速推进[N].中国证券报,2017-01-12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