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所以是必不可少,就在于媒介是公众话题交流和获得评价的平台。人们需要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现实进行理解。媒介的话语方式、立场角度都影响了人们对新闻的理解。所以,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责任。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一大批人。话语霸权对新闻媒介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新闻媒介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话语权和话语霸权两个概念入手,进而论述了媒介话语的两个基本特性:社会性和原则性,重点阐释了媒介话语霸权的表现和分析,并对媒介话语的其它问题做了总结。
【关键词】媒介 话语 话语霸权
一、话语权与话语霸权
话语(discourse)是现代批评理论中历史相对较短、用法变化最大、使用范围最广、定义繁复多样、意义至关重要的一个术语。它始于新批评派的文学批评,上个世纪50年代后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流行于语言学界,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话语语言学(也称篇章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建构人类主体的最重要工具。①
暨南大学的王子昌教授提出,话语就是指谈论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话语分析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批判性分析方法。②
被称为法国现代尼采的后现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他的《话语的秩序》一书中提出:“话语即权力”。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务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③
每一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话语权是无可争议的。而单方面的使用话语权去对对方施压或意图控制,就形成了话语霸权。即便说话的权利人人享有,但特有的身份和强硬的实力往往成为话语霸权的前提和保护伞,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例如美国,从来没有停止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人权问题”,成为美国话语霸权的最佳印证;例如新闻机构,依靠话语营生的众多媒介机构,一方面拥有与生俱来的语言驾驭能力,一方面稳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把关人”宝座,将信息处理的标准利己,向受众灌输了大量的观念,无形中引导了舆论的方向,达到预期的效果。话语霸权被牢牢握住。
二、媒介话语的解构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媒介无处不在,人们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进行对话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和媒介关系密不可分,媒介越来越人格化、个性化的趋势,使得媒介话语问题趋于平民化。甚至可以说,媒介话语代表了信息时代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全部关系。
1、媒介话语具有现实社会性
目前作为媒介的物质有很多,除了主流媒介,还有每一个非主流媒介,每一级政府,每一个人,都有话语权和话语立场。新闻媒介作为信息交互的主要单位,担负了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运作职能。新闻媒介面对的是一个场,是一个群体,要对这个群体产生影响,媒介话语就要充满指导性和启示性。因此,媒介话语离不开责任和担当。人们需要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现实进行理解,媒介的话语方式、立场角度都影响了人们对新闻的理解。所以新闻媒介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影响,还要对整个社会负责。
2、媒介话语必须保证公正性
新闻媒介话语首先需要信息的流通来支撑,无论是大媒介还是小媒介,信息的流入和流出是媒介话语存在的基础。而且信息要适合媒介的特性,切忌流俗。第二点,保持鲜明的公正的原则,媒介有权利说话也有权利不说话,但是没有权利说假话,即便是娱乐大众,也要保持媒介话语的纯净。最重要的一点,新闻媒介不能有霸权主义。话语霸权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令受众惟命是从。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信息有发出也会有反馈,人民的声音,意味着有效的传播。没有得到回答的话语,是无用的。
三、新闻事件中的媒介话语霸权分析
1、媒介话语霸权的表现方式
从传播学来看,媒介的权利是巨大的。“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将媒介视为信息的控制和引导者,媒介有权利选择合适发布的新闻,有权利引导受众的思想,有权利生成新的舆论点或改变原有的态度。结合现代传播实务来看,媒介并不是呼风唤雨的,受众的权利日渐强大,媒介的一切决定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受众调查来做基础,这是新闻媒介生存的原则之一。尽管新闻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媒介的报道只是汇总信息陈述事实,而且受众作为“群体动力”已经对媒介影响甚大,但话语霸权依然普遍存在。
“媒体的话语霸权是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凭借它自身的优势而建立起来的自以为是的、无可置疑的、预期受众不能拒绝和反对的信息霸权、知识霸权、舆论导向霸权等。”④媒介的话语霸权不仅仅有显而易见的,也有隐性存在的。
显性的话语霸权表现:媒介话语包含了媒介的意愿和态度,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只代表了内容,媒介可以活用形式来处理——强化新闻事件:报纸中头版头条的新闻,新闻中最先播出的消息,网络上第一个跳出的新闻,都显示了媒体设置新闻事件的重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隐性的话语霸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新闻内容中——包括形容词的运用,内容的侧重点等。关于农民工的新闻,就侧重于描写贫穷和无知;关于医疗事故的新闻,就偏向于描写病患的特殊和难治;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就偏重于抨击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些文字方面的处理,在无形中影响了受众的观念和认知。
还有一种话语霸权——新闻软文,混合了两种话语霸权。看到的受众一定会察觉新闻背后的强烈目的性,但是精致的画面,温婉动人的用词,和文间传达出的体贴入微的关怀,会不知不觉地吸引受众,对新闻主角产生好感。这实质上就是将广告新闻化,目的在于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媒介话语霸权的表现内容
如今,在西方通讯社播发的消息、通讯和综述等报道中,主观的分析常常会出现,有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比如,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年初发表国情咨文后,世界各国的主流媒体都做了报道。然而报道各有侧重。
德国记者开始就使用了新闻分析的手法,提纲挈领地点明了布什总统国情咨文的独特之处“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表明,他比以前更处于守势地位,跟去年那种强有力的演讲和提出大量行动建议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法新社采用了典型的新闻分析的句式“媒体认为,布什昨天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让人们看到,一位受到削弱的总统偏离了他在过去岁月里采取的那种强硬态度。”
媒介的态度鲜明而个性,西方媒介更加发挥了话语霸权的作用来引导舆论。话语霸权反而成为新闻媒介的特色和风格。
再如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福克斯台的脱口秀“欧莱利效应”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尖锐的语言风格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在一次节目中,主持人非常激烈地批评了法、德、俄等国出现的反战热潮。它使得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福克斯的收视率大幅提高,甚至一度超过了CNN。⑤
四、媒介话语的走向
由于社会阶层的变迁,利益主体的分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和受众对传媒的心理期待升值,媒介话语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劣,不仅仅是话语霸权问题,道德的缺失、民主的薄弱、责任的逃避、媚俗的心态,几乎无处不在。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哈贝马斯提出“理想的话语环境”,通过商谈、沟通,求得主体间的和谐、共生,是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的基本理念。⑥他自己也承认这种理想的语言环境过去从未存在过,目前也仍然是一个乌托邦,但这毕竟显示出他对西方文明发展的深刻反省的精神和重建人类精神世界的良好愿望。⑦媒介话语的社会责任,还会一直承担下去。
注释
①话语 陈永国 外国文学 2002年3期
②结构美国话语霸权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3年4期
③试论媒介话语的协调功能——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楚天金报》的 “社区对话”为例 张梅兰 胡今天 传媒2007年4期
④从“十大新闻”评选看媒体的话语霸权 赵雪波 龙学峰 现代传播2002-2期
⑤谁的声音——全球传媒的话语权之争 丁刚 新闻记者
⑥哈贝马斯“理想的话语环境”评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 21卷6期郑媛
⑦析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论” 任皑 2004-12-13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
【关键词】媒介 话语 话语霸权
一、话语权与话语霸权
话语(discourse)是现代批评理论中历史相对较短、用法变化最大、使用范围最广、定义繁复多样、意义至关重要的一个术语。它始于新批评派的文学批评,上个世纪50年代后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流行于语言学界,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话语语言学(也称篇章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建构人类主体的最重要工具。①
暨南大学的王子昌教授提出,话语就是指谈论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话语分析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批判性分析方法。②
被称为法国现代尼采的后现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他的《话语的秩序》一书中提出:“话语即权力”。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务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③
每一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话语权是无可争议的。而单方面的使用话语权去对对方施压或意图控制,就形成了话语霸权。即便说话的权利人人享有,但特有的身份和强硬的实力往往成为话语霸权的前提和保护伞,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例如美国,从来没有停止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人权问题”,成为美国话语霸权的最佳印证;例如新闻机构,依靠话语营生的众多媒介机构,一方面拥有与生俱来的语言驾驭能力,一方面稳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把关人”宝座,将信息处理的标准利己,向受众灌输了大量的观念,无形中引导了舆论的方向,达到预期的效果。话语霸权被牢牢握住。
二、媒介话语的解构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媒介无处不在,人们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进行对话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和媒介关系密不可分,媒介越来越人格化、个性化的趋势,使得媒介话语问题趋于平民化。甚至可以说,媒介话语代表了信息时代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全部关系。
1、媒介话语具有现实社会性
目前作为媒介的物质有很多,除了主流媒介,还有每一个非主流媒介,每一级政府,每一个人,都有话语权和话语立场。新闻媒介作为信息交互的主要单位,担负了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运作职能。新闻媒介面对的是一个场,是一个群体,要对这个群体产生影响,媒介话语就要充满指导性和启示性。因此,媒介话语离不开责任和担当。人们需要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现实进行理解,媒介的话语方式、立场角度都影响了人们对新闻的理解。所以新闻媒介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影响,还要对整个社会负责。
2、媒介话语必须保证公正性
新闻媒介话语首先需要信息的流通来支撑,无论是大媒介还是小媒介,信息的流入和流出是媒介话语存在的基础。而且信息要适合媒介的特性,切忌流俗。第二点,保持鲜明的公正的原则,媒介有权利说话也有权利不说话,但是没有权利说假话,即便是娱乐大众,也要保持媒介话语的纯净。最重要的一点,新闻媒介不能有霸权主义。话语霸权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令受众惟命是从。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信息有发出也会有反馈,人民的声音,意味着有效的传播。没有得到回答的话语,是无用的。
三、新闻事件中的媒介话语霸权分析
1、媒介话语霸权的表现方式
从传播学来看,媒介的权利是巨大的。“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将媒介视为信息的控制和引导者,媒介有权利选择合适发布的新闻,有权利引导受众的思想,有权利生成新的舆论点或改变原有的态度。结合现代传播实务来看,媒介并不是呼风唤雨的,受众的权利日渐强大,媒介的一切决定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受众调查来做基础,这是新闻媒介生存的原则之一。尽管新闻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媒介的报道只是汇总信息陈述事实,而且受众作为“群体动力”已经对媒介影响甚大,但话语霸权依然普遍存在。
“媒体的话语霸权是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凭借它自身的优势而建立起来的自以为是的、无可置疑的、预期受众不能拒绝和反对的信息霸权、知识霸权、舆论导向霸权等。”④媒介的话语霸权不仅仅有显而易见的,也有隐性存在的。
显性的话语霸权表现:媒介话语包含了媒介的意愿和态度,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只代表了内容,媒介可以活用形式来处理——强化新闻事件:报纸中头版头条的新闻,新闻中最先播出的消息,网络上第一个跳出的新闻,都显示了媒体设置新闻事件的重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隐性的话语霸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新闻内容中——包括形容词的运用,内容的侧重点等。关于农民工的新闻,就侧重于描写贫穷和无知;关于医疗事故的新闻,就偏向于描写病患的特殊和难治;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就偏重于抨击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些文字方面的处理,在无形中影响了受众的观念和认知。
还有一种话语霸权——新闻软文,混合了两种话语霸权。看到的受众一定会察觉新闻背后的强烈目的性,但是精致的画面,温婉动人的用词,和文间传达出的体贴入微的关怀,会不知不觉地吸引受众,对新闻主角产生好感。这实质上就是将广告新闻化,目的在于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媒介话语霸权的表现内容
如今,在西方通讯社播发的消息、通讯和综述等报道中,主观的分析常常会出现,有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比如,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年初发表国情咨文后,世界各国的主流媒体都做了报道。然而报道各有侧重。
德国记者开始就使用了新闻分析的手法,提纲挈领地点明了布什总统国情咨文的独特之处“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表明,他比以前更处于守势地位,跟去年那种强有力的演讲和提出大量行动建议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法新社采用了典型的新闻分析的句式“媒体认为,布什昨天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让人们看到,一位受到削弱的总统偏离了他在过去岁月里采取的那种强硬态度。”
媒介的态度鲜明而个性,西方媒介更加发挥了话语霸权的作用来引导舆论。话语霸权反而成为新闻媒介的特色和风格。
再如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福克斯台的脱口秀“欧莱利效应”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尖锐的语言风格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在一次节目中,主持人非常激烈地批评了法、德、俄等国出现的反战热潮。它使得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福克斯的收视率大幅提高,甚至一度超过了CNN。⑤
四、媒介话语的走向
由于社会阶层的变迁,利益主体的分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和受众对传媒的心理期待升值,媒介话语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劣,不仅仅是话语霸权问题,道德的缺失、民主的薄弱、责任的逃避、媚俗的心态,几乎无处不在。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哈贝马斯提出“理想的话语环境”,通过商谈、沟通,求得主体间的和谐、共生,是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的基本理念。⑥他自己也承认这种理想的语言环境过去从未存在过,目前也仍然是一个乌托邦,但这毕竟显示出他对西方文明发展的深刻反省的精神和重建人类精神世界的良好愿望。⑦媒介话语的社会责任,还会一直承担下去。
注释
①话语 陈永国 外国文学 2002年3期
②结构美国话语霸权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3年4期
③试论媒介话语的协调功能——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楚天金报》的 “社区对话”为例 张梅兰 胡今天 传媒2007年4期
④从“十大新闻”评选看媒体的话语霸权 赵雪波 龙学峰 现代传播2002-2期
⑤谁的声音——全球传媒的话语权之争 丁刚 新闻记者
⑥哈贝马斯“理想的话语环境”评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 21卷6期郑媛
⑦析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论” 任皑 2004-12-13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