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疗效与方法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价值和方法。方法:10例患者均选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1例患者因左侧髂总动脉起始部闭塞,改行右锁骨下动脉插管,采用微量泵注入尿激酶50万~200万U。结果:髂总动脉血栓1例,髂外动脉1例,股浅动脉和腘动脉各3例,胫前动脉2例。结论: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治疗,疗效可靠,方便快捷,是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介入放射 尿激酶
  
  资料与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11月收治动脉闭塞性疾患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4~78岁,平均58.4岁;病程3天~4个月,平均38.6天。急性栓塞者表现为患肢缺血性剧痛,皮肤苍白,温度低,无脉,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慢性者表现为患肢静息性疼痛,间歇性跛行,患肢脉弱或无脉。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及临床确诊。
  方法:经健髂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插入血栓后,首先进行反复抽吸和肝素盐水充洗,尽量吸出血栓块和变质坏死的血性物质。更换为溶栓导管后,将国产尿激酶50万U+生理盐水50ml,经导管用微量泵在3~4小时注完,注完后造影观察溶通情况,并按需调整导管位置继续进行溶栓,直到血栓完全溶解。
  
  结果
  
  10例中,左侧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血栓各1例,左侧股浅动脉和腘动脉各2例,左侧胫前动脉1例。右侧股浅动脉和腘动脉各1例,右胫前动脉1例。除1例病程长达4个月,右侧胫前动脉血栓机化(彩超提示血栓回声增强伴有声影)未能溶通外,其余9例全部获再通,有效率90%。溶通时间6.5~23.5小时,平均14.5小时。
  溶通后有2例仍有明显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使血管极不规则,用球囊扩张后改善。所有溶通病例动脉搏动恢复,皮色与患肢体温恢复正常。溶通病例术后口服潘生丁及阿司匹林/华法令至少3个月,随访至今未复发。
  
  讨论
  
  采用局部插管灌注尿激酶治疗急慢性动脉闭塞疾病已有报道[1]。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约占周围动脉系统疾病的70%[2],大多为血管本身的病变。导管法血管内局部溶栓的机制和意义在于:①导管或导丝插入血栓中起到机械作用,使血栓破碎而易于溶解。②由于导管或导丝机械作用所形成的血栓性“隧道”大大增加了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提高了溶栓效果。③由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溶栓药物的作用,故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④可随时造影观察了解溶栓效果,及时调整导管位置与药物用量。
  溶栓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①必须具备熟练的导管操作技术。②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血管损伤。③用软直头导丝尽可能开辟血栓性“隧道”,以便药物流入和便于置入溶栓导管,使药物有效地与血栓接触。④导管置入血栓后,在注入尿激酶前尽可能地抽吸血栓,缩短溶栓时间和减少用药量。⑤导丝引导与置管过程动作应轻柔,避免形成假道与夹层。⑥闭塞段血管溶通或部分溶通后,部分病例仍有大量附壁血栓,此时不应撤出导管,应继续给予维持量溶栓治疗。⑦溶栓过程中每隔3~4小时测凝血酶原1次,使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1.5~2倍内。
  溶栓后的继续治疗:①为巩固溶栓效果与防止血栓的再发生,应连续3~5天应用肝素1.25U/日,尿激酶50万U/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3~6个月。②血管溶通后部分患者出现患侧肢体烧灼样剧烈疼痛、肿胀、皮温升高,主要原因是再灌注时产生了氧自由基,可用三七皂苷钠10~20mg+0.9%生理盐水250~500ml静滴,并经导管或静滴地塞米松10~20mg。③由于闭塞远段变性坏死的血液吸收入血,引起全身的毒性反应,出现发热、酸碱平衡失调、肾功损害等,应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④高压氧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肢的恢复。
  总之,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治疗,疗效可靠,方便快捷,是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世华,蒋世良,戴汝平,等.经导管小剂量溶栓治疗动脉闭塞性疾患.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77.
  2 顾小平,等.周围动脉系统疾病200例造影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450.
其他文献
3-6岁是幼儿自主性、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它作为重要场所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父亲独特的参与方式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方面扮演着重要
摘 要 目的:通過对高龄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为白内障高龄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1~12月收治高龄白内障患者517例,总结其护理体会,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517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后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白内障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正确护理,高龄患者可以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关键词 高龄 白内障患者 围手术期
摘 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处在受身心危害、理化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等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污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对人们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例男16例女1例;年龄6~88岁。主要病因:股骨颈骨折、股骨颈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髋关节强直。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6例肝功能异常例长期服用激素例ASAⅡ~Ⅲ级。  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18例气管插管全麻16例单侧腰麻6例。椎管内阻滞平面控制在T8以下全麻诱导采用力月西、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8.254  资料与方法  2002~2008年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4例,年龄11~70岁。口服(包括误服)39例,皮肤接触中毒6例。其中重度中毒32例,中度中毒12例,轻度中毒10例。  反跳的原因:①洗胃不彻底,胃肠内残余农药被继续吸收;②阿托品减量过快或停药过早;③胆碱脂酶复能剂未早期使用,使失活即“老化”;④有机磷农
本文结合十余年来运用“双外”教学法组织外语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对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议:(1)指导思想上,从继续语言能力的教学向突出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转变;(2)教学内容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血管内超声(IVUS)特点的关系。方法测定133例UA患者(UA组)、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50例非冠心病(CAD)患者(对照组)
随着我国房地产的发展,房地产企业从早期的资源依赖发展模式的起步阶段,经过规模发展模式的扩张阶段,现步入精细化管理发展模式阶段。近些年伴随房价的突飞猛进影响到民生工
摘 要 目的:探讨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器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与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内镜引导下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46例,对此46例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加强饮食指导和护理。结论:应用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的配合和病情观察,术后的饮食和其他生活细节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月~2006年10月实施各种普外手术642例,男351例,女291例;年龄12~76岁,平均41.7岁。其中,腹部手术259例,表浅组织外伤手术72例,表浅软组织肿块手术45例,经腹切开引流术118例,颈部手术32例,软组织感染手术84例,血管手术18例,其他手术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