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任意抽选我院急诊内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病人共计100例,按照平均分组方式把其中50例病人归纳为观察组,其余50例则纳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行无缝隙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不良症状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治疗后心理状况评分等相对较低,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在不良症状发生概率、病人死亡概率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急诊内科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模式;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2-8602(2016)04-044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内科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100例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例45例,年龄在22-85岁之间。100例患者中,25例急性心力衰竭,23例心肌梗死,11例心绞痛,9例高血压危象,9例脑梗死,9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重症顺德喘,4例重症心肌炎。
  1.2方法
  (1)对照组:为本组病人实施一般病房看护。
  (2)观察组:为本组病人实施无缝隙的临床护理措施,详细看护方法包括:
  1.2.1创建无缝隙的临床看护模式
  在科室中选出护理工作表现良好、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组建无缝隙护理组。小组在正式加入工作之前必须参与护理技术训练以及护理知识讲座,提升专业技能水准。同时要引入按职务等级划分的护理工作责任制,培养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
  1.2.2采用无缝隙的排班模式
  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对护理排班模式予以调整,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白天进行,逐渐递减夜班的工作量。时间安排上,每个护理小组都要根据A-P-N的规律进行交接班,排班过程中采用新老搭配制,互相帮扶,言传身教;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及整体护理。
  1.2.3保证无缝隙看护程序
  护理人员要在病人住院时对病人实施心理安抚,同时还要按照病人的病症情况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策略,保证无缝化的心理护理。尊重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知情权及参与权,及时准确告知其即将接受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案,实现护理服务的无缝隙、透明化,提高护理过程中的人性化、个性化。
  1.3评价指标及标准
  心理状态评价指标:包括SAS、SDS两项,即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两个量表均为20个条目,其中:SDS评分小于50分,视为无抑郁,50-59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0-70分之间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则为重度抑郁;SAS评分小于50分视为无抑郁,50-59分之间属于程度轻微的焦虑症状;分数在60分以上但不超过70分则属于中等程度的焦虑;若分数超过70分怎属于程度严重的焦虑情况。
  复原评定标准:统计病人出现不良症状的例数以及概率,同时统计病人住院留医的天数以及病人死亡的例数及概率。评定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可按照:健康宣传、病房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技巧以及护理效果等5个指标,每个指标20分,最后总分即为评价结果。
  1.4计算机统计研究
  在计算机上通过SPSS19.0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若计算结果为P<0.05则表示组问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计算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下表1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SAS、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各评价指标的比较情况:
  下表2为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的比较情况:
  3.讨论
  在基层医院中,急诊内科属于十分关键的临床科室之一,本科室所接受的病人通常為急症病人,并且许多病患的并重较为复杂,病情恶化的进展很快,而在急诊内科实行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护理要求。所谓无缝隙护理即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连续性护理过程,以实现适合个人最佳服务的护理目的,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在上文的临床抽样实验中,笔者通过回顾病患护理资料的方式研究了在急诊科室中为病人实施无缝隙护理措施的实际效用。通过观察统计结果可知,为本科室病人实施无缝隙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防止病人出现负面心理和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由此可见,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康复。
  为病人实施无缝隙的临床看护措施不但体现了以病人为核心的护理理念,同时还宣扬了人性化精神,在护理过程中融入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相关理论,在发现护理缝隙的过程中提高完善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工作范围及内容,可有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做到病人对病房看护服务所提出的需求,这样才能大幅提升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在护患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提高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后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风湿免疫疾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2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8.2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法在老年患者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把1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老年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舒适护理,总结比较不同护理方式下病人的情绪、各项身体指标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进行舒适护理的病人情绪比进行传统护理的病人要好,各方面的身体指标变化幅度小,伤口愈合也快。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更好,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产褥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及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于患者入院时向患者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病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40例患者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的手术及护理,1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助产士精心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36
期刊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因为术前麻醉与手术创伤的原因,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腹胀、胃肠道蠕动变慢等不适症出现。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虽然不会直接引发器质性病变,但是会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的预后,因此加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改善恢复,对患者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组研究就专门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9月92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确切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类,分别运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运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7%,其结果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领域中,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疼痛进行护理时的护理特点。方法:对骨科患者第一时间内采取对症护理。最大程度的缓解疼痛,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结果:患者的疼痛减轻了,身体状态明显得到改善,身体的功能恢复也比较好。结论:疼痛是手术后患者共有的症状,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是引起机体防御和保护的生理机制。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造成躯体和精神痛苦,严重时可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开胸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应用呼吸道湿化、吸氧、引流、心理及口腔护理。辅助排痰,气管切开术。结果:50例降低了感染率。结论: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开胸术后;呼吸道;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41-02  很多疾病实行开胸手术后,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3月10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疾病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效果显著的患者仅有24例,无效的患者则有7例。而实验组患者效果显著的为42例,无效的患者仅有4例。在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中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者为4例,满意人数为6例。实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有16例,满意
期刊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我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其发病与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饮食不当、精神因素等有关。其症状不明显、易复发,有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可能。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稍多于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我科2013年10月以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男22例,女8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