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来不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看成是一档相亲节目,它有点儿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当代生活的真实图景,许多的观点也许不是正确的,却是真实的。
有一期节目,一位来自深圳的男嘉宾,面对24位女嘉宾说:“我想做像李嘉诚一样的名人,我想以后肯定会成为名人。”
点评嘉宾乐嘉便讲了一个笑话。有一天,公司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说要演讲。我问:“你要演讲什么?”他还是说要演讲。我再问他要演讲什么?那人仍然高声说:“我要演讲。”我大笑,劝他说:“演讲只是一种小小的技巧,关键在于演讲的内容。”
男嘉宾自然没有理睬乐嘉的这个笑话,仍然坚持以后要做名人。
做名人的确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向往,但是,走向名人的道路,就像演讲,这不是技巧问题,而是内容问题。你为一场精彩的演讲准备了多少内容?你准备的内容能吸引人吗?这才是终极追问。
男嘉宾最后以惨败收场,因为场上的女嘉宾和主持人,都被他的气势如虹的“向往”吓到了。
一个人应不应该有向往,这是毋庸置疑的。向往的根源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信念。如果这种向往不切实际,那么信念也就不切实际了,其越强烈,对人生的破坏力就会越强。
山西省阳高县有个叫李德才的老人,71岁了。他有一个癖好,喜欢朗诵“红色语录”,孜孜不倦。在政府大院前,他对着公务员高呼:“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在体育场里,他一遍遍地大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田间地头,他笑着热情鼓励田里的农民:“备战备荒为人民。”如果在大街上看到有人打架,他会冲上去,并严肃地表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他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在当地他被看作是一个“精神障碍者”。李德才本来是一个健康阳光的人,但他的青春刚好遇上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便将那种“口号式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向往”,始终怀念四十多年前的生活,再也走不出来了。这四十多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仍然希望时代应该回去,回到他梦想的情景当中。他全身挂满了伟人像,高喊着口号。当他收集的两百余枚伟人像章被盗以后,老人的心灵世界终于坍塌了,在自家菜园子里上吊自杀。是谁杀了他?是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向往”,抑或是他的荒唐信念?
人的确伟大,可以创造奇迹。追溯奇迹的本源,就是信念。但是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来源于正确的信念,而不是错误的信念。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念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认知,那么这样的信念就会淹没你,最后毁了你。文学家钱理群在《梦话录》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年轻人就该做梦,就该理想主义。但他继而解释:“自己的人生三部曲都发展得比较完整和充分,学生时期梦做得最彻底,工作以后现实和梦的矛盾特别尖锐,晚年的梦依然做得彻底,实现起来却更为从容。这应该是我最基本的人生和治学经验。”钱理群把人的梦想解释得非常通透,一个人要时时做梦,但千万不要天马行空。青葱的学生时代自然可以把梦做得天花乱坠,但走入社会你必须修正自己的梦想,而到了晚年,只有自己的梦切合实际,力所能及,才能从容实现它。
钱理群回忆恩师北大教授王瑶的教诲时说,王先生曾找他谈话,告诫“不要急于发表文章”,而是要沉心治学,切忌不可急功近利。钱理群何尝不想功成名就,但从1960年立志成为学者后的25年里,他默默无闻地做学问,直到1985年才突然发功,发表一系列学术文章,成为业内翘楚。为了一个梦想,他“沉潜”了25年,终于厚积而薄发。
一个人的向往也好,信念也罢,都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美梦要时时做,但白日梦还是少做一些为好。
编辑 张金余
【刘刚图】
有一期节目,一位来自深圳的男嘉宾,面对24位女嘉宾说:“我想做像李嘉诚一样的名人,我想以后肯定会成为名人。”
点评嘉宾乐嘉便讲了一个笑话。有一天,公司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说要演讲。我问:“你要演讲什么?”他还是说要演讲。我再问他要演讲什么?那人仍然高声说:“我要演讲。”我大笑,劝他说:“演讲只是一种小小的技巧,关键在于演讲的内容。”
男嘉宾自然没有理睬乐嘉的这个笑话,仍然坚持以后要做名人。
做名人的确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向往,但是,走向名人的道路,就像演讲,这不是技巧问题,而是内容问题。你为一场精彩的演讲准备了多少内容?你准备的内容能吸引人吗?这才是终极追问。
男嘉宾最后以惨败收场,因为场上的女嘉宾和主持人,都被他的气势如虹的“向往”吓到了。
一个人应不应该有向往,这是毋庸置疑的。向往的根源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信念。如果这种向往不切实际,那么信念也就不切实际了,其越强烈,对人生的破坏力就会越强。
山西省阳高县有个叫李德才的老人,71岁了。他有一个癖好,喜欢朗诵“红色语录”,孜孜不倦。在政府大院前,他对着公务员高呼:“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在体育场里,他一遍遍地大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田间地头,他笑着热情鼓励田里的农民:“备战备荒为人民。”如果在大街上看到有人打架,他会冲上去,并严肃地表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他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在当地他被看作是一个“精神障碍者”。李德才本来是一个健康阳光的人,但他的青春刚好遇上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便将那种“口号式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向往”,始终怀念四十多年前的生活,再也走不出来了。这四十多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仍然希望时代应该回去,回到他梦想的情景当中。他全身挂满了伟人像,高喊着口号。当他收集的两百余枚伟人像章被盗以后,老人的心灵世界终于坍塌了,在自家菜园子里上吊自杀。是谁杀了他?是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向往”,抑或是他的荒唐信念?
人的确伟大,可以创造奇迹。追溯奇迹的本源,就是信念。但是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来源于正确的信念,而不是错误的信念。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念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认知,那么这样的信念就会淹没你,最后毁了你。文学家钱理群在《梦话录》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年轻人就该做梦,就该理想主义。但他继而解释:“自己的人生三部曲都发展得比较完整和充分,学生时期梦做得最彻底,工作以后现实和梦的矛盾特别尖锐,晚年的梦依然做得彻底,实现起来却更为从容。这应该是我最基本的人生和治学经验。”钱理群把人的梦想解释得非常通透,一个人要时时做梦,但千万不要天马行空。青葱的学生时代自然可以把梦做得天花乱坠,但走入社会你必须修正自己的梦想,而到了晚年,只有自己的梦切合实际,力所能及,才能从容实现它。
钱理群回忆恩师北大教授王瑶的教诲时说,王先生曾找他谈话,告诫“不要急于发表文章”,而是要沉心治学,切忌不可急功近利。钱理群何尝不想功成名就,但从1960年立志成为学者后的25年里,他默默无闻地做学问,直到1985年才突然发功,发表一系列学术文章,成为业内翘楚。为了一个梦想,他“沉潜”了25年,终于厚积而薄发。
一个人的向往也好,信念也罢,都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美梦要时时做,但白日梦还是少做一些为好。
编辑 张金余
【刘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