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节教学进程,缓解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而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将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提问有“法”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人声嘈杂的联欢会上,如果哪个角落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有时候你还能听到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似乎能过滤声音,总是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鸡尾酒会效应,在课堂提问中同样也非常重要,它提醒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注意中心,而不是成为学生交头接耳时的注意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讲究提问方式,做到提问有“法”。
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处于分散阶段,要想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就必须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习即生活,对于思想品德课堂尤其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兴趣所在,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及重大事件外,还要从学生的身边取材,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材料来设置问题。
提问方式多样化。要想整堂课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首先,设置的问题类型应该多样化。思想品德课堂中常用的问题类型有:选择式问题、反问式问题、开放型问题、引导型问题、推测型问题、装傻型问题等。在课堂提问中不断变换问题的类型远比一直使用单一类型的问题有效得多。其次,在选择学生进行回答时,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艺术。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学生进行回答:随机点名式、好差兼顾式、小组推选式、举手回答式及集体回答式。各种方式交错使用,不但能较好地达成教学效果,还能使课堂提问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在教师提问后都能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学生的名字是他们最敏感的信号之一,因此在课堂提问时除了要讲究提问方法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产生的鸡尾酒会效应将更加显著,课堂提问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突出,这也是班主任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的原因之一。
二、提问有“度”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要想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一定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的出现。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做到适时有度,对提问频率及提问时机进行适当把握。
提问频率的把握。整堂课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往往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肓日性,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超限效应的发生,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岡内。试想一下,如果针对某个学生还算感兴趣的情境,教师说“接下来我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认真讨论并且积极参与,但如果当教师宣布“接下来我有十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学生估计马上就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同时,对问题频率的把握除了问题数量不能太多太滥以外,还要注意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也能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提问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除了要注意提问频率,对提问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即教师的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在不同的时间提出适宜的问题,主动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在把握提问时机时尤其要注意两点:不该反复重复的问题不要过多重复,这样即使时机把握得再好也会给学生留下哕嗦的嫌疑,招致学生的反感。把下课时间作为增大课堂容量的方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占用下课时间拖堂进行提问,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导致超限效应的出现。
三、提问有“生成”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效应进行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实施时一定要注意提问有“生成”,即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生成新的疑惑或问题,只有当学生能因为教师的问题而生成新的问题时,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当然,提问有“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心预设,还要随机应变处理动态生成问题,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关系。
实践也证明,心理效应在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上述三种心理效应外,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心理效应,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规律,巧用各种心理效应,将其与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在思想品德课中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
一、提问有“法”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人声嘈杂的联欢会上,如果哪个角落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有时候你还能听到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似乎能过滤声音,总是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鸡尾酒会效应,在课堂提问中同样也非常重要,它提醒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注意中心,而不是成为学生交头接耳时的注意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讲究提问方式,做到提问有“法”。
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处于分散阶段,要想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就必须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习即生活,对于思想品德课堂尤其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兴趣所在,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及重大事件外,还要从学生的身边取材,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材料来设置问题。
提问方式多样化。要想整堂课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首先,设置的问题类型应该多样化。思想品德课堂中常用的问题类型有:选择式问题、反问式问题、开放型问题、引导型问题、推测型问题、装傻型问题等。在课堂提问中不断变换问题的类型远比一直使用单一类型的问题有效得多。其次,在选择学生进行回答时,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艺术。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学生进行回答:随机点名式、好差兼顾式、小组推选式、举手回答式及集体回答式。各种方式交错使用,不但能较好地达成教学效果,还能使课堂提问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在教师提问后都能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学生的名字是他们最敏感的信号之一,因此在课堂提问时除了要讲究提问方法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产生的鸡尾酒会效应将更加显著,课堂提问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突出,这也是班主任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的原因之一。
二、提问有“度”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要想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一定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的出现。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做到适时有度,对提问频率及提问时机进行适当把握。
提问频率的把握。整堂课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往往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肓日性,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超限效应的发生,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岡内。试想一下,如果针对某个学生还算感兴趣的情境,教师说“接下来我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认真讨论并且积极参与,但如果当教师宣布“接下来我有十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学生估计马上就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同时,对问题频率的把握除了问题数量不能太多太滥以外,还要注意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也能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提问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除了要注意提问频率,对提问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即教师的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在不同的时间提出适宜的问题,主动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在把握提问时机时尤其要注意两点:不该反复重复的问题不要过多重复,这样即使时机把握得再好也会给学生留下哕嗦的嫌疑,招致学生的反感。把下课时间作为增大课堂容量的方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占用下课时间拖堂进行提问,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导致超限效应的出现。
三、提问有“生成”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效应进行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实施时一定要注意提问有“生成”,即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生成新的疑惑或问题,只有当学生能因为教师的问题而生成新的问题时,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当然,提问有“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心预设,还要随机应变处理动态生成问题,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关系。
实践也证明,心理效应在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上述三种心理效应外,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心理效应,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规律,巧用各种心理效应,将其与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在思想品德课中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