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内部控制对施工企业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企业要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推进施工企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从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当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是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不断完善内控环境,使内部控制贯穿于全过程,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提高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从而促进施工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还存在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本文拟从内部控制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进行探讨。
一、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以保证施工项目质量、进度为前提,以财务内部控制为核心,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来保障施工企业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施工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完善的内部控制对推进施工企业现代化发展、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有序进行、实现企业运营目标的基础,为企业提供保障性制度,是施工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次,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提高施工项目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对施工项目实行统一核算,统一控制,从而提高施工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完整的施工项目包括许多互相联系的子项目,只有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众多项目有条不紊地实施。再次,针对施工企业都具有项目周期长、原材料消耗大、资金占用高等特点,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内部控制,合理规划、统一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能在保证项目质量、进度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最后,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充分掌握施工原材料和设备使用情况,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避免资产流失,使施工企业物资得到有效监管。
二、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离不开稳定的环境,影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很多,其中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与意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深入,对内部控制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导致内部控制在企业实施过程中缺乏权威性,部门及其员工没有给予积极配合,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有的施工企业虽然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在实施中贯彻落实力度不够,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2、预算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企业也不例外,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预算指标体系不健全。施工企业在编制预算指标时,只局限于传统的常用指标,而没有根据政策法规的更新而及时补充,没有形成完备的预算指标体系;二是预算编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没有结合施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缺乏连贯性,预算编制主观性较强,影响了预算计划的质量;三是预算执行不及时,由于用于预算依据的财务收支缺乏动态分析,多数为事后分析,存在滞后性,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或投资建设的收支信息掌握不及时,导致预算跟踪分析、预算评价等工作都不能及时作出准确、合理的调整与评价,缺乏对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完备记录,制约了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范围。
3、风险意识较薄弱,防范机制不完善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将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认为是相关政策法规与外部市场竞争造成,而没有考虑到自身内部控制不当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制定经营计划时往往缺乏对市场风险的详细调研和科学预测,不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盲目加大投资规模,扩张范围超出自我控制能力,使企业陷入较大的潜在风险。由于项目投标竞争激烈,造成很大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往往不惜冒着亏本的危险,一再降低标底,缺乏对项目相关信息的认真评估,如业主资信、工程的资金筹措状况、勘察与图纸设计阶段、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等进行评估,投资决策没有建立在分析这些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造成企业在投标承建之后面临一系列经营困难。
4、缺乏有效监督,组织执行不力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企业的财务控制难以落到实处。然而,随着施工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对象不仅包括银行贷款、开发项目的预收款,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款项,审计对象逐渐复杂化,审计难度随之大大增加,涉及的内容越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就越难实现,审计对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控制能力就会降低。还有部分施工企业虽然设置了审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因此对高校的审计流程不熟悉,审计效率较低,出现人为操作的失误较多,审计的客观性得不到落实,降低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5、内控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施工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各企业积累的资金越来越多,对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就随之越来越严格。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缺乏专业技能和行业基础,不能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主观随意性较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造成一定约束。还有的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深刻认识和了解,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将制度与实际情况结合,对于出现的一些非常规状况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客观上造成内部控制的效率低下。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项目正常运行,带来一定财务风险。
三、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施工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既要设置如预算、财务、审计等各种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各方面工作,又要设立外独立董事以对内部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维护企业权益;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用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用约束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让员工自觉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降低内部控制成本;三是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修养。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需要定期的对施工企业的员工进行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操守,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形成为企业共同奋斗的合力,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施工企业的成本和利润都来自项目部,而全面预算管理能很好地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成本开支。施工企业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应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应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和考核等环节。施工企业预算编制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业务招待费、职工借款以及各项统筹金等。各个在建项目应按要求报备资金使用计划,并定期汇报资金的具体支出情况,作为企业月计划的审批依据。同时,施工企业应加大对预算的控制力度,定期监督各项目资金的实际与计划的偏差,根据企业的实时情况来调整预算,要求保证在无计划或无相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应无法入账。
3、完善风险防范控制机制
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特性,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保证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首先,施工企业项目投资规模大,错误的投资决策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因此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严格按程序审批客户的信用情况,避免与信誉不良的客户合作,并做好实时跟踪。例如,加强对甲方资金状况、履约能力、社会诚信度和相关情况的考察。其次,重视合同风险的管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合同评审制,确保合同的公平合理性。对合同风险的防范应包括合同的起草、审批、监督、履行监督和违约等内容。再次,加强对施工日常性工作的风险防范,对施工过程中各业务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辨认和分类,找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或规避。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充分发挥其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做好对施工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应对项目体系各环节的进行检查和评价,具体包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合同管理、材料采购调拨、设备租赁、资金预算审批、分包结算以及最终的产值收入和效益情况等内容,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现象。内审部门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应及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的落实情况。另外,施工企业应制定一套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形成一定的约束力。
总而言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是重要的内部管理手段。新时期的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认识到当前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有效防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分先,同时强化内部控制监督,这样才能应对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确保企业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小琴: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J].财会之窗,2010(12).
[2] 贾彩霞:浅议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J].交通财会,2006(7).
[3] 李静:浅议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0(20).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是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不断完善内控环境,使内部控制贯穿于全过程,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提高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从而促进施工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还存在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本文拟从内部控制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进行探讨。
一、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以保证施工项目质量、进度为前提,以财务内部控制为核心,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来保障施工企业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施工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完善的内部控制对推进施工企业现代化发展、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有序进行、实现企业运营目标的基础,为企业提供保障性制度,是施工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次,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提高施工项目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对施工项目实行统一核算,统一控制,从而提高施工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完整的施工项目包括许多互相联系的子项目,只有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众多项目有条不紊地实施。再次,针对施工企业都具有项目周期长、原材料消耗大、资金占用高等特点,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内部控制,合理规划、统一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能在保证项目质量、进度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最后,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充分掌握施工原材料和设备使用情况,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避免资产流失,使施工企业物资得到有效监管。
二、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离不开稳定的环境,影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很多,其中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与意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深入,对内部控制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导致内部控制在企业实施过程中缺乏权威性,部门及其员工没有给予积极配合,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有的施工企业虽然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在实施中贯彻落实力度不够,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2、预算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企业也不例外,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预算指标体系不健全。施工企业在编制预算指标时,只局限于传统的常用指标,而没有根据政策法规的更新而及时补充,没有形成完备的预算指标体系;二是预算编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没有结合施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缺乏连贯性,预算编制主观性较强,影响了预算计划的质量;三是预算执行不及时,由于用于预算依据的财务收支缺乏动态分析,多数为事后分析,存在滞后性,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或投资建设的收支信息掌握不及时,导致预算跟踪分析、预算评价等工作都不能及时作出准确、合理的调整与评价,缺乏对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完备记录,制约了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范围。
3、风险意识较薄弱,防范机制不完善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将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认为是相关政策法规与外部市场竞争造成,而没有考虑到自身内部控制不当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制定经营计划时往往缺乏对市场风险的详细调研和科学预测,不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盲目加大投资规模,扩张范围超出自我控制能力,使企业陷入较大的潜在风险。由于项目投标竞争激烈,造成很大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往往不惜冒着亏本的危险,一再降低标底,缺乏对项目相关信息的认真评估,如业主资信、工程的资金筹措状况、勘察与图纸设计阶段、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等进行评估,投资决策没有建立在分析这些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造成企业在投标承建之后面临一系列经营困难。
4、缺乏有效监督,组织执行不力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企业的财务控制难以落到实处。然而,随着施工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对象不仅包括银行贷款、开发项目的预收款,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款项,审计对象逐渐复杂化,审计难度随之大大增加,涉及的内容越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就越难实现,审计对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控制能力就会降低。还有部分施工企业虽然设置了审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因此对高校的审计流程不熟悉,审计效率较低,出现人为操作的失误较多,审计的客观性得不到落实,降低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5、内控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施工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各企业积累的资金越来越多,对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就随之越来越严格。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缺乏专业技能和行业基础,不能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主观随意性较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造成一定约束。还有的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深刻认识和了解,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将制度与实际情况结合,对于出现的一些非常规状况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客观上造成内部控制的效率低下。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项目正常运行,带来一定财务风险。
三、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施工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既要设置如预算、财务、审计等各种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各方面工作,又要设立外独立董事以对内部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维护企业权益;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用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用约束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让员工自觉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降低内部控制成本;三是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修养。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需要定期的对施工企业的员工进行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操守,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形成为企业共同奋斗的合力,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施工企业的成本和利润都来自项目部,而全面预算管理能很好地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成本开支。施工企业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应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应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和考核等环节。施工企业预算编制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业务招待费、职工借款以及各项统筹金等。各个在建项目应按要求报备资金使用计划,并定期汇报资金的具体支出情况,作为企业月计划的审批依据。同时,施工企业应加大对预算的控制力度,定期监督各项目资金的实际与计划的偏差,根据企业的实时情况来调整预算,要求保证在无计划或无相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应无法入账。
3、完善风险防范控制机制
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特性,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保证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首先,施工企业项目投资规模大,错误的投资决策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因此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严格按程序审批客户的信用情况,避免与信誉不良的客户合作,并做好实时跟踪。例如,加强对甲方资金状况、履约能力、社会诚信度和相关情况的考察。其次,重视合同风险的管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合同评审制,确保合同的公平合理性。对合同风险的防范应包括合同的起草、审批、监督、履行监督和违约等内容。再次,加强对施工日常性工作的风险防范,对施工过程中各业务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辨认和分类,找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或规避。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充分发挥其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做好对施工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应对项目体系各环节的进行检查和评价,具体包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合同管理、材料采购调拨、设备租赁、资金预算审批、分包结算以及最终的产值收入和效益情况等内容,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现象。内审部门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应及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的落实情况。另外,施工企业应制定一套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形成一定的约束力。
总而言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是重要的内部管理手段。新时期的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认识到当前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有效防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分先,同时强化内部控制监督,这样才能应对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确保企业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小琴: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J].财会之窗,2010(12).
[2] 贾彩霞:浅议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J].交通财会,2006(7).
[3] 李静:浅议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