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世纪二十多年来,鲁迅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带动出版,多种多样鲁迅著作的类编、选集问世,而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计划开展《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本文尝试就鲁迅著作的分类、鲁迅文集的编纂及对作为文体家的鲁迅研究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二十多年来,鲁迅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带动出版,多种多样鲁迅著作的类编、选集问世,而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计划开展《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本文尝试就鲁迅著作的分类、鲁迅文集的编纂及对作为文体家的鲁迅研究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其他文献
新教材的实施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惑: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落实?新教材内容庞杂如何处理?初高中教学内容如何衔接?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把控?本文以历史细节为抓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平等对话中构建起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落实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让学生喜欢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
自唐宋至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后期,关公信仰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独特的现象.在现有对其根源探索的研究成果中,不乏对作为历史人物的关羽的“忠义仁勇信”品格以及唐宋时期“三教融通”形势的肯定,但却未能将此二者放置于中国文化根本精神即人文立场和道德伦理观念中来审视,也未能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发展角度来认识宋代“三教融通”的时代精神.因此,难以使人从根本上理解在唐宋以后何以是关羽这一历史人物被选择作为神圣化的对象,也难以使人把握当今社会对关公信仰文化的传承与新文化建设的根基.
引言:永远的鲁迅,“迷”一样的鲁迅rn本文所谓的“典范”“经典”及“典范化”并非严格意义的学术概念,仅是宽泛意义的借用,近似于人们通常说的“正典”“(正面)典型”之意.鲁迅是20世纪中国屈指可数的“现象级作家”,其人其文的“典范化”抑或“典范鲁迅”现象堪称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恒久奇迹.有人曾将这一现象归结为“政治利用”的结果,这即使不是出于意识形态偏见,也是相当简单粗暴的;还有人指鲁迅被当今中国社会各界广为熟知,离不开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普及“功劳”.笔者认为此说倒有一定合理性:除了李白、杜甫等古典诗文作家,鲁
《阿Q正传》除了给人类贡献了“阿Q精神胜利法”这一精神反思的镜像之外,另一重要内容是写了阿Q的“革命”.有些研究者认为精神胜利法应该被否定,阿Q的“革命”却是应当肯定的.但经过百年来切身体验,很多学者意识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必须深入批判,阿Q的“革命”更需要认清其本质.
《阿Q正传》中阿Q的“革命”,自来是一个聚讼纷纷的话题.郑振铎就曾认为“革命”的阿Q与之前的阿Q“在人格上似乎是两个”①,革命文学论争中“围剿”鲁迅的革命文学派认为阿Q的“革命”是歪曲丑化了革命,后来的左翼话语乃至当代早期的主流观点则主要是从反思辛亥革命局限性的角度看待阿Q的“革命”,而1980年代之后的“新自由主义”话语则普遍倾向于将阿Q的“革命”与历次政治运动中一些农民的过火行为联系起来,以“重写”历史.汪晖在2010年成稿的《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中将阿Q的“革命”作为全篇聚焦的问题意识之一,其分析
鲁迅研究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了,100年的学术历程,为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也有各种各样的教训,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经验中可能再也没有超过鲁迅研究这一领域的了.如果要问百年来鲁迅研究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是什么,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一个“历史还原”的问题.
2015年是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发表一百周年,很多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举办过纪念活动,也证明了《变形记》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不止一家媒体邀我发表纪念感言时,我想到了鲁迅,当《狂人日记》《阿Q正传》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是否也会在世界的范围内掀起纪念的热潮?rn因此,当2021年6月19日,由日本都留文科大学的周非教授以及田中实教授发起鲁迅《故乡》发表一百年纪念活动以及关于《故乡》的线上中日研讨会,我感受到了鲁迅对中日两国大半个世纪的文学历程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阿Q正传》曾多次被改编成不同媒介的作品,20世纪《阿Q正传》的跨媒介改编主要表现为舞台剧(戏剧)改编和电影改编.其中戏剧改编最多,作品有20余种以上①.代表性的戏剧和电影改编版本有田汉的五幕同名话剧、许幸之的六幕同名话剧、袁仰安导演的同名电影、岑范导演的同名电影等.田汉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发表于《戏剧时代》1937年第1卷第1期与第2期,其单行本于1958年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许幸之的六幕话剧《阿Q正传》首发于《光明》杂志1937年第2卷第10-12期.袁仰安导演,许炎(姚克)、徐迟编剧,香港长城电
1927年2月18日至19日,鲁迅应邀到香港青年会发表了两次讲演,题目分别是《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由于鲁迅不会用粤语发表演说,而香港的大多数人又听不懂鲁迅的绍兴官话,因此便由许广平将鲁迅的话翻译成粤语,再由他人记录整理出来,准备在当地报刊发表.担任18日讲演记录的是黄之栋和刘前度,担任19日讲演记录的是刘前度.根据现有资料,黄之栋曾任香港《华侨日报》副刊编辑,刘前度曾任香港公立汉文中学教师,后成为诗人和书法家.
鲁迅被至尊为“民族魂”,也曾至贬为传统文化断裂的“罪人”.如此尖锐对立、如此强烈反差的批评落在他身上,其原因固然复杂,然而追根究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鲁迅研究大框架的长期缺席,在于鲁迅创作、翻译、学术、美术、书法、艺术设计、编辑、出版等各个领域的研究相对独立,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构成多元互动对话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