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2006~2010年门诊收治的软伤科患者中统计180例颈椎病患者,运用电针配合手法、理疗治疗颈椎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本组180例颈椎病患者,女106例,男74例,年龄25~58岁,病程几个月到20余年,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按临床分型以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为主,两型以上为混合型,未包括脊髓型和其他型(食管压迫型)。
电针治疗:①主穴:风池、颈夹脊、列缺、后溪。②配穴:颈型配肩井、天宗、曲池、外关、阿是穴;神经根型配肩三针、曲池、少海、外关、中渚;椎动脉型配百会、四神聪;交感神经型配内关、大陵、曲池、合谷。用1~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华佗牌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电流输出量以患者耐受为主,留针20分钟,同时用神灯照射颈肩部,1次/日,12次为1个疗程。
手法治疗:①首先使用基础手法:、按、揉颈部肌肉和韧带,提拿肩部肌肉5~10分钟。②颈椎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头部稍前屈20°~30°,医者右侧肘关节半屈曲位,置于患者下颌部,右手贴于患者左耳上部,左手虎口张开,拇指置于偏歪一侧棘突,旋转时将患者面部贴于医者胸前,逐渐向右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再配合左拇指瞬间发力,以一个向左向上的脆劲端提扳动,完成复位,左手拇指下可感觉到患椎轻微错动并伴清脆的关节归位声,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对侧旋转,一般复位后触诊压痛减轻或消失,棘突偏歪矫正,同时患者立感症状缓解,示手法成功,1次/隔日,复位手法视患者情况灵活掌握[1]。
理疗治疗:我院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颈椎病处方,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一组或两组电极片,置于颈肩部痛点,沙袋或弹力绷带固定患处,输出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20分钟/次,1次/日,12次为1个疗程。配合治疗:除治疗外,引导患者做好颈部保健工作,避免长时间伏案,每日适当活动头颈部,睡眠时用颈枕。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或天气变化仍有轻度不适;③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但仍有轻度的疼痛及不适者;④无效:治疗1个疗程以上,症状体征无变化者。
结果
痊愈108例(60%),显效48例(26%),有效24例(14%),无效0例,总有效180例(100%)。
例1:患者,女,51岁,该患者平素伏案工作,经常出现颈肩部酸痛不适,3天前出差途中吹空调后,自觉颈肩部疼痛伴颈椎活动受限,曾到某门诊按摩治疗,症状未缓解,并逐渐加重,出现双上肢牵涉样麻痛,每天5:00左右痛醒,生活自理困难并影响工作。查体: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颈部肌肉痉挛,颈2~6椎旁双侧压痛(+),枕后压痛(+),并沿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支配区放射,肩胛提肌止点处压痛(+);颈椎活动度,前屈15°,后伸10°,左侧屈15°,右侧屈15°,左旋20°,右旋10°;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压顶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霍夫曼氏征(-),肱二头肌腱反射正常,肱三头肌腱反射正常,桡骨膜反射(+),双上肢肌力正常,上肢皮肤浅感觉未见异常;X线检查:颈椎正位片示,椎体排列尚可,颈2棘突偏向右侧,C5~6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C5~6椎体前缘增生,椎间隙变窄,寰枕间隙变窄;左侧斜位片示,C4~5C5~6椎间孔变窄;右侧斜位片示,C6~7椎间孔变窄。该患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X线检查,初步诊断为“颈椎病”,以神经根型为主,拟定治疗方案,以针灸、手法配合理疗为主,针灸取穴以风池、玉枕、颈夹脊、颈百劳、新设、肩髃、曲池、列缺、中渚、外关等,采用输刺法,得气后,在颈部取1~2组穴位接华佗牌电针仪,中等电流刺激,20分钟/次;手法治疗,早期采用舒缓手法,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根压迫,促进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切忌重手法刺激,以免加重局部水肿,导致疼痛加重;理疗采用我院电脑中频治疗仪颈椎病处方,选用1组电极片,置于患者颈部痛点,沙袋固定患处,输出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宜,20分钟/次。第1次治疗后,患者自觉颈部疼痛缓解,颈椎活动度改善,但仍影响睡眠;第2次治疗配合颈椎旋转复位,颈肩痛明显缓解,夜间睡眠正常,生活自理恢复正常;第3次治疗后已开始工作,连续治疗1个疗程,颈肩及双上肢疼痛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脊髓、神经、血管等),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2]。通过电针治疗能起到袪风散寒、疏通经络、调节心神的作用;手法治疗可解除肌痉挛,松解关节囊和韧带挛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错位的小关节复位;理疗(中频电)方便安全,具有镇痛、消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神经肌肉及松解粘连的作用。总之,几种治疗方法的结合,既有解除颈椎退变所造成的压迫,又矫正了颈椎力线,祛除致病之本,又有舒筋通络,解痉镇痛缓解症状之急,标本兼治,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是综合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吴在良,张利平.输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颈性头晕89例临床观察.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6):573.
2赵定麟.脊柱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8-189.
资料与方法
本组180例颈椎病患者,女106例,男74例,年龄25~58岁,病程几个月到20余年,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按临床分型以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为主,两型以上为混合型,未包括脊髓型和其他型(食管压迫型)。
电针治疗:①主穴:风池、颈夹脊、列缺、后溪。②配穴:颈型配肩井、天宗、曲池、外关、阿是穴;神经根型配肩三针、曲池、少海、外关、中渚;椎动脉型配百会、四神聪;交感神经型配内关、大陵、曲池、合谷。用1~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华佗牌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电流输出量以患者耐受为主,留针20分钟,同时用神灯照射颈肩部,1次/日,12次为1个疗程。
手法治疗:①首先使用基础手法:、按、揉颈部肌肉和韧带,提拿肩部肌肉5~10分钟。②颈椎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头部稍前屈20°~30°,医者右侧肘关节半屈曲位,置于患者下颌部,右手贴于患者左耳上部,左手虎口张开,拇指置于偏歪一侧棘突,旋转时将患者面部贴于医者胸前,逐渐向右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再配合左拇指瞬间发力,以一个向左向上的脆劲端提扳动,完成复位,左手拇指下可感觉到患椎轻微错动并伴清脆的关节归位声,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对侧旋转,一般复位后触诊压痛减轻或消失,棘突偏歪矫正,同时患者立感症状缓解,示手法成功,1次/隔日,复位手法视患者情况灵活掌握[1]。
理疗治疗:我院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颈椎病处方,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一组或两组电极片,置于颈肩部痛点,沙袋或弹力绷带固定患处,输出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20分钟/次,1次/日,12次为1个疗程。配合治疗:除治疗外,引导患者做好颈部保健工作,避免长时间伏案,每日适当活动头颈部,睡眠时用颈枕。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或天气变化仍有轻度不适;③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但仍有轻度的疼痛及不适者;④无效:治疗1个疗程以上,症状体征无变化者。
结果
痊愈108例(60%),显效48例(26%),有效24例(14%),无效0例,总有效180例(100%)。
例1:患者,女,51岁,该患者平素伏案工作,经常出现颈肩部酸痛不适,3天前出差途中吹空调后,自觉颈肩部疼痛伴颈椎活动受限,曾到某门诊按摩治疗,症状未缓解,并逐渐加重,出现双上肢牵涉样麻痛,每天5:00左右痛醒,生活自理困难并影响工作。查体: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颈部肌肉痉挛,颈2~6椎旁双侧压痛(+),枕后压痛(+),并沿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支配区放射,肩胛提肌止点处压痛(+);颈椎活动度,前屈15°,后伸10°,左侧屈15°,右侧屈15°,左旋20°,右旋10°;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压顶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霍夫曼氏征(-),肱二头肌腱反射正常,肱三头肌腱反射正常,桡骨膜反射(+),双上肢肌力正常,上肢皮肤浅感觉未见异常;X线检查:颈椎正位片示,椎体排列尚可,颈2棘突偏向右侧,C5~6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C5~6椎体前缘增生,椎间隙变窄,寰枕间隙变窄;左侧斜位片示,C4~5C5~6椎间孔变窄;右侧斜位片示,C6~7椎间孔变窄。该患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X线检查,初步诊断为“颈椎病”,以神经根型为主,拟定治疗方案,以针灸、手法配合理疗为主,针灸取穴以风池、玉枕、颈夹脊、颈百劳、新设、肩髃、曲池、列缺、中渚、外关等,采用输刺法,得气后,在颈部取1~2组穴位接华佗牌电针仪,中等电流刺激,20分钟/次;手法治疗,早期采用舒缓手法,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根压迫,促进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切忌重手法刺激,以免加重局部水肿,导致疼痛加重;理疗采用我院电脑中频治疗仪颈椎病处方,选用1组电极片,置于患者颈部痛点,沙袋固定患处,输出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宜,20分钟/次。第1次治疗后,患者自觉颈部疼痛缓解,颈椎活动度改善,但仍影响睡眠;第2次治疗配合颈椎旋转复位,颈肩痛明显缓解,夜间睡眠正常,生活自理恢复正常;第3次治疗后已开始工作,连续治疗1个疗程,颈肩及双上肢疼痛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脊髓、神经、血管等),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2]。通过电针治疗能起到袪风散寒、疏通经络、调节心神的作用;手法治疗可解除肌痉挛,松解关节囊和韧带挛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错位的小关节复位;理疗(中频电)方便安全,具有镇痛、消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神经肌肉及松解粘连的作用。总之,几种治疗方法的结合,既有解除颈椎退变所造成的压迫,又矫正了颈椎力线,祛除致病之本,又有舒筋通络,解痉镇痛缓解症状之急,标本兼治,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是综合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吴在良,张利平.输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颈性头晕89例临床观察.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6):573.
2赵定麟.脊柱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