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理疗是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2006~2010年门诊收治的软伤科患者中统计180例颈椎病患者,运用电针配合手法、理疗治疗颈椎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本组180例颈椎病患者,女106例,男74例,年龄25~58岁,病程几个月到20余年,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按临床分型以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为主,两型以上为混合型,未包括脊髓型和其他型(食管压迫型)。
  电针治疗:①主穴:风池、颈夹脊、列缺、后溪。②配穴:颈型配肩井、天宗、曲池、外关、阿是穴;神经根型配肩三针、曲池、少海、外关、中渚;椎动脉型配百会、四神聪;交感神经型配内关、大陵、曲池、合谷。用1~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华佗牌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电流输出量以患者耐受为主,留针20分钟,同时用神灯照射颈肩部,1次/日,12次为1个疗程。
  手法治疗:①首先使用基础手法:、按、揉颈部肌肉和韧带,提拿肩部肌肉5~10分钟。②颈椎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头部稍前屈20°~30°,医者右侧肘关节半屈曲位,置于患者下颌部,右手贴于患者左耳上部,左手虎口张开,拇指置于偏歪一侧棘突,旋转时将患者面部贴于医者胸前,逐渐向右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再配合左拇指瞬间发力,以一个向左向上的脆劲端提扳动,完成复位,左手拇指下可感觉到患椎轻微错动并伴清脆的关节归位声,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对侧旋转,一般复位后触诊压痛减轻或消失,棘突偏歪矫正,同时患者立感症状缓解,示手法成功,1次/隔日,复位手法视患者情况灵活掌握[1]。
  理疗治疗:我院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颈椎病处方,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一组或两组电极片,置于颈肩部痛点,沙袋或弹力绷带固定患处,输出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20分钟/次,1次/日,12次为1个疗程。配合治疗:除治疗外,引导患者做好颈部保健工作,避免长时间伏案,每日适当活动头颈部,睡眠时用颈枕。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或天气变化仍有轻度不适;③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但仍有轻度的疼痛及不适者;④无效:治疗1个疗程以上,症状体征无变化者。
  结果
  痊愈108例(60%),显效48例(26%),有效24例(14%),无效0例,总有效180例(100%)。
  例1:患者,女,51岁,该患者平素伏案工作,经常出现颈肩部酸痛不适,3天前出差途中吹空调后,自觉颈肩部疼痛伴颈椎活动受限,曾到某门诊按摩治疗,症状未缓解,并逐渐加重,出现双上肢牵涉样麻痛,每天5:00左右痛醒,生活自理困难并影响工作。查体: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颈部肌肉痉挛,颈2~6椎旁双侧压痛(+),枕后压痛(+),并沿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支配区放射,肩胛提肌止点处压痛(+);颈椎活动度,前屈15°,后伸10°,左侧屈15°,右侧屈15°,左旋20°,右旋10°;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压顶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霍夫曼氏征(-),肱二头肌腱反射正常,肱三头肌腱反射正常,桡骨膜反射(+),双上肢肌力正常,上肢皮肤浅感觉未见异常;X线检查:颈椎正位片示,椎体排列尚可,颈2棘突偏向右侧,C5~6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C5~6椎体前缘增生,椎间隙变窄,寰枕间隙变窄;左侧斜位片示,C4~5C5~6椎间孔变窄;右侧斜位片示,C6~7椎间孔变窄。该患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X线检查,初步诊断为“颈椎病”,以神经根型为主,拟定治疗方案,以针灸、手法配合理疗为主,针灸取穴以风池、玉枕、颈夹脊、颈百劳、新设、肩髃、曲池、列缺、中渚、外关等,采用输刺法,得气后,在颈部取1~2组穴位接华佗牌电针仪,中等电流刺激,20分钟/次;手法治疗,早期采用舒缓手法,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根压迫,促进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切忌重手法刺激,以免加重局部水肿,导致疼痛加重;理疗采用我院电脑中频治疗仪颈椎病处方,选用1组电极片,置于患者颈部痛点,沙袋固定患处,输出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宜,20分钟/次。第1次治疗后,患者自觉颈部疼痛缓解,颈椎活动度改善,但仍影响睡眠;第2次治疗配合颈椎旋转复位,颈肩痛明显缓解,夜间睡眠正常,生活自理恢复正常;第3次治疗后已开始工作,连续治疗1个疗程,颈肩及双上肢疼痛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脊髓、神经、血管等),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2]。通过电针治疗能起到袪风散寒、疏通经络、调节心神的作用;手法治疗可解除肌痉挛,松解关节囊和韧带挛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错位的小关节复位;理疗(中频电)方便安全,具有镇痛、消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神经肌肉及松解粘连的作用。总之,几种治疗方法的结合,既有解除颈椎退变所造成的压迫,又矫正了颈椎力线,祛除致病之本,又有舒筋通络,解痉镇痛缓解症状之急,标本兼治,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是综合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吴在良,张利平.输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颈性头晕89例临床观察.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6):573.
  2赵定麟.脊柱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8-189.
其他文献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严重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喘鸣音突出。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是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反应性炎症性疾病。近3年收治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68例,对病例作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哮
期刊
腰硬联合麻醉(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剖宫产术麻醉和术后镇痛[1,2]。本研究是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0月剖宫产术行术后镇痛800例,ASA Ⅰ~Ⅱ级,年龄19~49岁,体重50~112kg,术前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麻醉和镇痛方法:入室后常规监测Bp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35.12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8~40岁孕20~28周死胎,羊水少,羊膜腔穿刺困难的孕妇50例。辅助检查:凝血四项,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均正常。
期刊
由于妊娠10~16周时胎儿较大,而且骨骼形成,若予钳刮术,容易引起出血多、宫颈裂伤及子宫穿孔,所以应尽量避免大月份钳刮术[1]。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而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手术是近10多年来由我国眼科医生开展的一种新型、较为科学、简单实用、可靠的手术,2008年9月~2011年9月采用该手术方法完成手术6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7例,男35例,女32例,年龄20~68岁,平均492岁。裂孔大小13~15PD,单一裂孔56例,多发孔(2孔以上)11例,位
期刊
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突发性聋患者60例,分为综合治疗组和非综合治疗组,对其平均听阈、听阈曲线及采取的治疗方法、疗效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均根据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明确诊断[1],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年龄20~70岁。自发病至就诊时间5小时~15天。耳聋程度:中度15例,重度41例,全聋4例。伴随症状:耳鸣28例,持续嗡嗡声22例,持续轰隆声3例,蝉鸣声3
期刊
胫骨远端的解剖特征决定了钢板内固定一直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金标准。但是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需要剥离较多的骨膜,影响了骨折的良好愈合;闭合复位较难达到解剖复位,且难以保证骨折断端间软组织的嵌入。2007年9月~2010年3月收治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9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365岁。根据AO分型,A型20例,B
期刊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常见且多发性疾病[1],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是近年在胆囊切除术新应用[2]。因其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基层医院也在积极推广应用。2010年3月~2011年7月行MC治疗胆囊结石患者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行MC治疗胆囊结石患者55例,男15例,女40例,男女之比1:267,年龄18~75岁,平均512岁
期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小儿中有很高的发病率,约90%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细菌直接感染或在病毒基础上继发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是最常见的疾病,常伴发热。  资料与方法  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体征及胸部X线片表现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相应标准。将患儿随
期刊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用人造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除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部分。2010年1~12月对1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的康复训练,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58~8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头坏死3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