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开设好选修课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对数据库教学的探索实践进行介绍。
关键词 信息技术;选修课;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48-02
Exploration of Databa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Background of Deepen Reform of Curriculum//Wang Anxing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set up elective cour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current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practice in the database teaching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ive courses;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China 310014
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普通高中陆续进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程除了必修课之外还增加了包括数据管理技术在内的若干门选修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选修课始终鲜有问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省陆续开始了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从2012年9月起,浙江省将开始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其核心要义就是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原本深受冷落的信息技术选修课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春天。为了迎接新一轮的变革,笔者以数据库技术教学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在现行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下,想组织整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教学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学校有许多学生社团,其中计算机社是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他们希望通过参加这个社团来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因此笔者就把这十几位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据库技术的教学实践。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新课标中,“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部分: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3)数据库应用系统[1]。课程的深度和难度都比较合理。
计算机社学生的信息素养相对较高,基础扎实。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标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数据库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实现对数据的存储、读取、修改和查询。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1)掌握VB中的窗体、常用控件的使用;2)了解数据库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3)重点掌握如何利用VB向数据库输入数据、更新数据,如何从数据库访问数据、查询数据。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开发平台和数据库系统选取Visual Basic 6.0和Access2000这两个对系统资源要求较低的早期版本。
3 教材的选择与内容的取舍
本课程由VB和数据库两部分组成,由于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必须选取合适的书籍和内容作为教材。数据库的教材较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原理为主,侧重于理论;第二类以纯应用为主题,缺乏必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介绍;第三类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技术相结合,在介绍数据库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辅以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中学生缺乏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过于注重数据库理论的学习会使课程变得枯燥乏味;相反,不辅以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就会使学生对数据库的认知出现偏差,因此选择第三类教材较为得当,并根据实际对教材做出合理的取舍。而VB教材的选择就较为简单。按照教学目标,适合的教材应该:1)对VB语言基础的介绍清晰明了;2)对VB窗体、常用控件的属性、方法及如何使用的描述得当,所使用的实例针对性、典型性强。
4 探索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
信息技术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教育学习理论,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数据库教学中也是适用的。
4.1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师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藏在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归纳出学习方法的目的[3]。如在学习关系型数据库时,让学生通过Access2000建立一个关系型数据库,里面有两个表:1)通过行、列相交找到相应的数据,指出表的行和列之间存在“关系”;2)在Access2000中利用“工具”—“关系”建立表之间的关系,指出表与表之间也会存在关系。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和教师的指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知识。
4.2 案例教学
如果说任务驱动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那么案例教学则是师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方法。如分析DAO对象中Jet引擎时,仅用语言来描述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会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推出Data控件案例,分析Jet引擎如何访问和修改数据库。使用Data控件必须在其属性中设置连接的数据库类型(Connect)、数据库文件名称(DatabaseName)、默认的访问方式(DefaultType)、记录集的类型(RecordsetType)、表的名称(RecordSource)等属性;而与Data控件绑定的控件,则需设置相关的Data控件名称(DataSource)、访问的字段名(DataField)等属性。另外可以添加Button按钮,利用VB中Recordset对象的AddNew、Update等方法实现对数据库增加记录的操作。
教学中多运用较为典型的、可读性强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1)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和热情;2)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提高学习的效率;3)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小型数据库开发的方法和技能。
4.3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较少的学生人数加之相对较强的信息技术认知能力,使课程的展开变得比较顺利。能够灵活地安排教学进度,掌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比例。鼓励学生对教学中的问题随时举手提问,对有困难、有争议的环节师生共同探讨。这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有利于思考能力的培养。将来的选修课开设,人数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5 教学成果
在学生掌握VB的使用、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操作之后,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每个课题都需要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知识并结合一定的课外知识,制作与数据库相关的较为简单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应用程序。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有一组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课题是“中学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将学校所有教师的诸如学历、学位、职称、奖惩、教科研情况等信息存入数据库,并能根据条件进行查询和修改。该程序虽然功能较为简单,但已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的教科室采用其作为教师信息管理软件,并获得了好评。该软件也被推荐参加了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作品评比。
6 教学反思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和研究。
6.1 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数据库课程学习,理论和操作都很重要。有许多学生重上机操作轻理论学习,认为只要能设计出数据库程序,这门课就算学好了。殊不知没有理论知识作为铺垫,就会妨碍他在这门学科上的继续深入,同时也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究竟要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要达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衡量。这次的教学实践未能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需要今后继续认真思考。
6.2 协作学习模式的细化
协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共同提高,但这是以协作学习模式的细化为前提的,如果不加以精心安排,就会使协作流于形式。数据库设计和程序设计开始之前,必须先明确各自的分工,对程序所使用的变量和参数的名称、类型及数据库结构进行统一,并在设计过程中及时相互协商与探讨。
6.3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开设这门课程,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对数据库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次还要研究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相信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师也会碰到这些问题,因此必须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系统地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6.4 课程的适应性
数据库技术当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十分有益。通过这次实践,再进一步就可以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往后退一步,把各方面都与新课标中的“数据管理技术”看齐,就成为信息技术选修课。课程的适应性比较强。
笔者的数据库技术教学实践可以看做对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实施的一种探索,希望能对即将实行的深化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
[2]陈建平,潘李宜基.数据库教学选材与教学策略[J].肇庆学院学报,2005(2):58-60.
[3]王雅静.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5(6):95-96.
关键词 信息技术;选修课;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48-02
Exploration of Databa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Background of Deepen Reform of Curriculum//Wang Anxing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set up elective cour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current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practice in the database teaching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ive courses;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China 310014
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普通高中陆续进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程除了必修课之外还增加了包括数据管理技术在内的若干门选修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选修课始终鲜有问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省陆续开始了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从2012年9月起,浙江省将开始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其核心要义就是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原本深受冷落的信息技术选修课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春天。为了迎接新一轮的变革,笔者以数据库技术教学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和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在现行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下,想组织整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教学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学校有许多学生社团,其中计算机社是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他们希望通过参加这个社团来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因此笔者就把这十几位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据库技术的教学实践。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新课标中,“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部分: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3)数据库应用系统[1]。课程的深度和难度都比较合理。
计算机社学生的信息素养相对较高,基础扎实。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标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数据库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实现对数据的存储、读取、修改和查询。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1)掌握VB中的窗体、常用控件的使用;2)了解数据库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3)重点掌握如何利用VB向数据库输入数据、更新数据,如何从数据库访问数据、查询数据。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开发平台和数据库系统选取Visual Basic 6.0和Access2000这两个对系统资源要求较低的早期版本。
3 教材的选择与内容的取舍
本课程由VB和数据库两部分组成,由于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必须选取合适的书籍和内容作为教材。数据库的教材较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原理为主,侧重于理论;第二类以纯应用为主题,缺乏必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介绍;第三类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技术相结合,在介绍数据库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辅以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中学生缺乏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过于注重数据库理论的学习会使课程变得枯燥乏味;相反,不辅以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就会使学生对数据库的认知出现偏差,因此选择第三类教材较为得当,并根据实际对教材做出合理的取舍。而VB教材的选择就较为简单。按照教学目标,适合的教材应该:1)对VB语言基础的介绍清晰明了;2)对VB窗体、常用控件的属性、方法及如何使用的描述得当,所使用的实例针对性、典型性强。
4 探索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
信息技术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教育学习理论,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数据库教学中也是适用的。
4.1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师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藏在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归纳出学习方法的目的[3]。如在学习关系型数据库时,让学生通过Access2000建立一个关系型数据库,里面有两个表:1)通过行、列相交找到相应的数据,指出表的行和列之间存在“关系”;2)在Access2000中利用“工具”—“关系”建立表之间的关系,指出表与表之间也会存在关系。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和教师的指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知识。
4.2 案例教学
如果说任务驱动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那么案例教学则是师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方法。如分析DAO对象中Jet引擎时,仅用语言来描述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会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推出Data控件案例,分析Jet引擎如何访问和修改数据库。使用Data控件必须在其属性中设置连接的数据库类型(Connect)、数据库文件名称(DatabaseName)、默认的访问方式(DefaultType)、记录集的类型(RecordsetType)、表的名称(RecordSource)等属性;而与Data控件绑定的控件,则需设置相关的Data控件名称(DataSource)、访问的字段名(DataField)等属性。另外可以添加Button按钮,利用VB中Recordset对象的AddNew、Update等方法实现对数据库增加记录的操作。
教学中多运用较为典型的、可读性强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1)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和热情;2)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提高学习的效率;3)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小型数据库开发的方法和技能。
4.3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较少的学生人数加之相对较强的信息技术认知能力,使课程的展开变得比较顺利。能够灵活地安排教学进度,掌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比例。鼓励学生对教学中的问题随时举手提问,对有困难、有争议的环节师生共同探讨。这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有利于思考能力的培养。将来的选修课开设,人数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5 教学成果
在学生掌握VB的使用、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操作之后,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每个课题都需要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知识并结合一定的课外知识,制作与数据库相关的较为简单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应用程序。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有一组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课题是“中学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将学校所有教师的诸如学历、学位、职称、奖惩、教科研情况等信息存入数据库,并能根据条件进行查询和修改。该程序虽然功能较为简单,但已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的教科室采用其作为教师信息管理软件,并获得了好评。该软件也被推荐参加了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作品评比。
6 教学反思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和研究。
6.1 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数据库课程学习,理论和操作都很重要。有许多学生重上机操作轻理论学习,认为只要能设计出数据库程序,这门课就算学好了。殊不知没有理论知识作为铺垫,就会妨碍他在这门学科上的继续深入,同时也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究竟要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要达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衡量。这次的教学实践未能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需要今后继续认真思考。
6.2 协作学习模式的细化
协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共同提高,但这是以协作学习模式的细化为前提的,如果不加以精心安排,就会使协作流于形式。数据库设计和程序设计开始之前,必须先明确各自的分工,对程序所使用的变量和参数的名称、类型及数据库结构进行统一,并在设计过程中及时相互协商与探讨。
6.3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开设这门课程,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对数据库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次还要研究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相信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师也会碰到这些问题,因此必须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系统地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6.4 课程的适应性
数据库技术当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十分有益。通过这次实践,再进一步就可以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往后退一步,把各方面都与新课标中的“数据管理技术”看齐,就成为信息技术选修课。课程的适应性比较强。
笔者的数据库技术教学实践可以看做对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实施的一种探索,希望能对即将实行的深化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
[2]陈建平,潘李宜基.数据库教学选材与教学策略[J].肇庆学院学报,2005(2):58-60.
[3]王雅静.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5(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