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我校开展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测评方法以及加强教研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以期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英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08-02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提出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加大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首要问题。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坚持“融合发展”的办学方针,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在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深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实施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就业需要。
首先,高职英语在课程构建过程中,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努力构建“课程教学+能力训练+拓展实践”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方面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改革课程结构,增强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拓宽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其次,充分考虑不同起点和基础的学生情况,实行分级教学,采用“2+1+1”模式,即每周设置2课时为综合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点与语言运用能力;开设1课时听力,快速提升学生听力;开设1课时口语,培养学生的语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根据专业需求及学生基础状况,开设英语视听说、求职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礼仪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以及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的趣味英语等多样化课程及实践环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第四,加强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专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教材建设,构建集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的一定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材建设就是要将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作为基本理念和把握原则,突出语言技能特别是听说技能的培养,使英语成为获取和交流专业岗位、工作职场所需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研究的综合性应用工具。首先,教材体现高职的特色。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所选教材必须体现各行业生产一线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要适合学校实际和专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所涉及到的词汇、语法、文化背景、话题、内容与专业知识、工作岗位、职业场景或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和操练。第三,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培养目标,从内容上强调英语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为目的;从知识结构上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技能需要的英语为轴心,使英语知识与岗位技能之间具有相融性。第四,教材体现时代性和趣味性,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特色、专业思维倾向和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等,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五,以就业技能为本位开发项目化、模块化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其他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生活、工作场景的真实语料,供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技能操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首先,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和突破,突出讲练并重,教与学互动,知识、能力、素质融通,“在干中学和用(learning by doing)”、“在交际中学交际(learning to Communicate by communicating)”;采用多元化的授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有机融为一体。其次,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变成全方位的教学,充分地利用E-Learning和E-mail、BBS交互式平台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创造主动学习、双边互动、真实交际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后会用”的目标,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第三,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模拟”练习,提高语言练习的针对性,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第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实践,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技能。
四、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不仅要考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特点,而且也要考虑职业特色和就业需要的现实,突出能力测评,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估主体、内容和方式上应侧重多样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形成用语言做事的行为习惯。
第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完成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企业实习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性评估,旨在鼓励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应用技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有企业一线专业人员和社会专业机构参与的评价,更有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这种立体化的多元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学习结果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监控、管理和反馈。
第三,评价方式多元化。从重视考核结果转变到注重考核过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活动、企业实践、顶岗实习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全过程、多维度地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了学习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加强教研室建设,搭建校际教研资源交流共享平台。
英语教研室处在课程建设的中间环节和关键部位,其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加强英语教研室建设,树立“教研室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场所”的理念。首先,从原来的“管理、指导、服务”职能转变为“研究、服务、参与、指导”,要突出“研究”,强化“服务”,体现“参与”;职能应向学习型组织转化,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当促进教师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其次,积极邀请企业资深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参与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互为提高。第三,英语教研室作为课程改革的组织者,结合本校实际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科研课题,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诸多具体问题整合到课题研究中,形成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的科研组织,并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并提高教学效果。第四,英语教研室同各专业学科加强联系,了解其它专业学科对英语教学的需求,组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组织,共同探讨适合不同学科的英语教学内容及方法,提高英语为专业服务的针对性。第五,改变原有的各个高职学校闭门搞教学教改的现状,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一个高职院校英语学科教研网,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拓展互动空间,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借鉴,共同提高,实现教研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总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任重道远,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提炼和升华,更需要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和专业院系的通力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同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切实保证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2 鲍冬娇.浅谈高职英语教学[J].引进与咨询,2004(7)
3 马丽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1(5):489
4 张云飞.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刍议[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英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08-02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提出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加大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首要问题。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坚持“融合发展”的办学方针,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在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深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实施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就业需要。
首先,高职英语在课程构建过程中,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努力构建“课程教学+能力训练+拓展实践”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方面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改革课程结构,增强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拓宽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其次,充分考虑不同起点和基础的学生情况,实行分级教学,采用“2+1+1”模式,即每周设置2课时为综合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点与语言运用能力;开设1课时听力,快速提升学生听力;开设1课时口语,培养学生的语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根据专业需求及学生基础状况,开设英语视听说、求职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礼仪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以及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开设的趣味英语等多样化课程及实践环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第四,加强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专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教材建设,构建集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的一定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材建设就是要将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作为基本理念和把握原则,突出语言技能特别是听说技能的培养,使英语成为获取和交流专业岗位、工作职场所需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研究的综合性应用工具。首先,教材体现高职的特色。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所选教材必须体现各行业生产一线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要适合学校实际和专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所涉及到的词汇、语法、文化背景、话题、内容与专业知识、工作岗位、职业场景或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和操练。第三,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培养目标,从内容上强调英语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为目的;从知识结构上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技能需要的英语为轴心,使英语知识与岗位技能之间具有相融性。第四,教材体现时代性和趣味性,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特色、专业思维倾向和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等,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五,以就业技能为本位开发项目化、模块化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其他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生活、工作场景的真实语料,供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技能操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首先,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和突破,突出讲练并重,教与学互动,知识、能力、素质融通,“在干中学和用(learning by doing)”、“在交际中学交际(learning to Communicate by communicating)”;采用多元化的授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有机融为一体。其次,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变成全方位的教学,充分地利用E-Learning和E-mail、BBS交互式平台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创造主动学习、双边互动、真实交际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后会用”的目标,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第三,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模拟”练习,提高语言练习的针对性,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第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实践,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技能。
四、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不仅要考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特点,而且也要考虑职业特色和就业需要的现实,突出能力测评,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估主体、内容和方式上应侧重多样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形成用语言做事的行为习惯。
第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完成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企业实习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性评估,旨在鼓励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应用技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有企业一线专业人员和社会专业机构参与的评价,更有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这种立体化的多元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学习结果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监控、管理和反馈。
第三,评价方式多元化。从重视考核结果转变到注重考核过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活动、企业实践、顶岗实习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全过程、多维度地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了学习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加强教研室建设,搭建校际教研资源交流共享平台。
英语教研室处在课程建设的中间环节和关键部位,其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加强英语教研室建设,树立“教研室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场所”的理念。首先,从原来的“管理、指导、服务”职能转变为“研究、服务、参与、指导”,要突出“研究”,强化“服务”,体现“参与”;职能应向学习型组织转化,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当促进教师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其次,积极邀请企业资深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参与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互为提高。第三,英语教研室作为课程改革的组织者,结合本校实际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科研课题,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诸多具体问题整合到课题研究中,形成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的科研组织,并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并提高教学效果。第四,英语教研室同各专业学科加强联系,了解其它专业学科对英语教学的需求,组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组织,共同探讨适合不同学科的英语教学内容及方法,提高英语为专业服务的针对性。第五,改变原有的各个高职学校闭门搞教学教改的现状,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一个高职院校英语学科教研网,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拓展互动空间,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借鉴,共同提高,实现教研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总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任重道远,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提炼和升华,更需要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和专业院系的通力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同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切实保证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2 鲍冬娇.浅谈高职英语教学[J].引进与咨询,2004(7)
3 马丽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1(5):489
4 张云飞.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刍议[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