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a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主要靠国家推进,个人和集体的主动性、创造性欠缺,使国家投资的硬件设备大量地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创新精神,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积极探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本文从筹集教育经费、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和开发课程资源这三个方面,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建设;自主创新;教育经费;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74-03
  
  引言
  
  从 2001 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之后,似乎陷入了成长停滞期。硬件设备大量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首先,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制约各种软硬件技术运用的关键因素,但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却因缺乏主人翁意识,使培训十分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由于区域间的贫富差异、公用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仍旧有很多地区出现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笔者认为走出目前这种尴尬的境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避免校园信息化建设过度依赖国家推进,发挥个人和集体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困难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可能会层出不穷,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创新精神,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积极探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主动出击,创造性地筹集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正如美国教育行政专家罗林庭格所指出的“学校经费如同教育活动的脊椎”。没有一定的教育经费作保障,教育的发展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公用教育经费普遍不足,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资金的短缺导致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配置不齐,信息化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应主动寻求更多资金来源渠道,用多种途径筹集教育经费,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进行融资,充分利用个人、集体、社会的力量,借助金融机构,利用金融、信贷等手段,融通教育基金。如美国犹他州, Tintic学区技术主管托马斯在信息技术预算被迫取消的情况下,主动寻找替代资金,开展创新融资,他先后成功地向州政府申请专项教育基金50,000美元,E-rate网际连接基金25,000美元的资助,并且注册到了eMINTS项目,最后还找到了附加经费——在线考试州专用基金,使学区科技计划圆满完成。[1] 除了融通基金外,还可以借助社会商业机构的力量。如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克肖县学区负责人哈尔波特·贝格与惠普公司签署四个电脑租用合同,用于升级过时的计算机硬件。[1] 通过这种租赁的方式,大大地节省了直接购买、更新设备的资金。其次,还可通过媒体力量,广泛宣传,吸引社会各界捐资,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等。
   总之,个人和集体都应该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出击,创造性地筹集资金,而不是被动等待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积极学习,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1.自主学习,加强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应把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借助网络资源、教科书或人力资源等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积极培养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兴趣与态度等;学习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培养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和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其中,“意识与态度”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知识与技能”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基础;“应用与创新”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内容;“社会责任”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2]
  2.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寻求培训机构培养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目前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方式、内容、使用教材过于单一,培训时间统一,既不能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也不能很好地和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由于不能满足部分教师的需求,他们参与培训只是遵从学校安排,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其次,由于学校的硬性安排,部分教师的抵制心理很强,这些因素造成教师参与培训比较被动,培训效果不理想。
  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的先进性、理念的前沿性、培训的灵活性等优势,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展开不同层次的培训,能较好地弥补目前培训中的不足,有效地减轻国家有关培训部门的负担,提高培训质量。其次社会团体还可以和学校展开长期合作,指导实践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论和技术。因此,学校或者教师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寻求培训机构,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校长扮演推手角色,学校形成积极使用技术的氛围
  校长扮演推手的角色是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形成积极使用技术的氛围与校长的领导息息相关。如台北市兴雅国小,该校拥有全校班级同时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纪录,而不是仅仅几个实验班级或科目的展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校长全力支持学校教师运用信息科技促进教学变革。首先由20%较积极的教师先行尝试,再不断地尝试、修改、试验后,然后再将成功的经验供学校成员参考,并有计划、有策略地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全体成员以团队的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务(比如班级网页建置、发展数字教材等)。[3]
   校长的推手角色,使他为学校创造了一个支持冒险和实验的环境,促使学校形成了积极使用技术的氛围。支持冒险和实验的环境氛围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的支持;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教师开始使用技术的阶段);教师可以决定课程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之间,在精神上、技术上和教学上互相支持;学校体制上的支持(如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制,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应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总之,在形成技术氛围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校长“领头羊”的作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使用技术,总结经验并在全校推广。
  4.不断提升,创造性地使用技术
  除了使用技术进行信息化常规教学外,还应该创造性地发挥技术的独特优势,丰富教学活动。如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哈马公立学校,教师莎拉指导学生用软件技术制作有翻页效果的电子书。每位六年级的学生把一本普通的图画书转变成有声的数码图画书,用到的工具和软件包括:GarageBand、 iTunes、扫描仪以及iMove。首先,学生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童年图画书带到学校,然后莎拉上了一节关于表现形式的课,体现出阅读者的语气、音量和音调的变化是如何让一个故事变得更生动。当学生们能熟练地运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完成阅读后,莎拉向他们展示如何使用GarageBand录下自己的声音,如何听录音编辑错误,如何添加过门音乐和翻页效果。最后他们把这些个人的播客作品上传到学校的一个iTunes频道,那里是二年级学生的收听中心。
   这个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既能帮助年幼的学生训练流畅的听力,也能让年长的学生练习阅读的表现形式和学习如何使用软件创作。[1] 更重要的是,师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愉悦轻松,能强烈地体会到技术带来的好处。
  
  三、当家作主,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制订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学校成了事实层面上的课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管理者。学校根据地方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和实施,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最有力的行动保障。
  学校可以开发网上精品课程,制作教育视频节目,开发公共课、选修课网上学习平台等。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如陕西师范大学制定了《陕西师范大学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在实施中,把公共基础课、部分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校级重点课程作为重点建设对象,逐步完成100门左右的校级精品课程;25门左右的省级精品课程,若干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操作平台,拓宽网络课程资源,建成20门左右的精品网络课程。其中有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之间自由跳转,灵活学习。鉴于网络学习的灵活性、师生的相对分离性等固有特点与优势,对课程的学习进行智能化监控,并制订了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以确保课程的高效性。
   学生网上学习这本课程,一方面节省了师资,另一方面,学生的闲散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更富有弹性、灵活性。既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又能通过交流指导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结束语
  
  校园信息化建设,除了硬件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软件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为校园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根基——配置了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如果教师没有使用的意识、不会使用、不愿意使用,那么这些花巨资打造的信息化设施,将只是形同摆设,毫无价值。若只在简单的层面上使用,如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制作PPT等,则使信息化软硬件资源陷入“大投入小产出”的局面,目前这种低效的状况普遍存在。解决这种困境的有效方法是发挥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广大师生明确他们才是信息化建设中真正的主人,是使用者和受益人,引导他们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逐步从被动走向主动,承担起建设校园信息化的责任。只有这样,校园信息化建设才会顺利高效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实际效益才能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美国教育技术十佳应用典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
  [2]万小强.应对挑战:提高教育技术能力,走向专业发展之路——解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EB/OL].
   http://blog.wjedu.net/UploadFiles/2007-4/415852367.doc.
  [3]林信榕,魏延斌,邓晓婷,李柏毅,陈雅雯,郭彦婷,掌薇.资讯科技融入教学变革演化问题探究——跨国个案比较[C].
  第十二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08).
  (编辑:刘轩)
其他文献
“民间文化进校园”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日益引起关注的现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间文化的内容,这是大学生自觉提升自身人文素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学生综合能力
PTPN11,which encodes tyrosine phosphatase Shp2,is a critical gene mediating cellular responses to hormones and cytokines.Against original prediction as tumor su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和应用需求分析,剖析阐明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应用瓶颈,以广州“教育e时代”同步教学资源包的建设为例,重点提出了“同步资源”的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思路,以期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领域信息资源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教育e时代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
玉米籽粒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与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是一致的。败育粒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低于正常粒,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正常粒,随着生长发育的进展差别愈加显著。正常粒生长后
有的棉农在选留棉种时,习惯用塑料袋贮藏棉种,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塑料袋透光不透气,用来装藏种子7密闭的塑料袋会出现袋内缺氧现象,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生理机能失
如何衡量一种文化的发展?主要是根据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播、传播真实效果如何以及传播的感召力与带动性有多大。在传统中国,人们赋予了红色以权威、勇气、喜庆吉祥、美丽等意
对北方粳稻栽培品种演变过程中品种性状和硝酸还原酶活力变化的研究表明:1)品种性状在演变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从大穗高秆向多穗矮秆的方向变化;2)品种抗倒耐肥性变化的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cancer development since their discovery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a type of pa
摘 要: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们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本文就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展开论述,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培训不断发生变化过程中,不断改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79-02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一种无比重要的资源,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