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即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家,诗词文化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承数千年的宝贵传统。因此,开展“诗教进校园”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基于诗词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诗词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和教学外逐步推开、深入。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挖掘文化资源,弘扬文化传统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鼎盛的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无不充满了可读可颂、可学可书的经典,这无疑是开展诗词教育的极其丰富的资源。同时,还可以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收集、挖掘乡土诗词文化资源,编制成适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更要开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家乡的诗词资源中感悟经典,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诗词育德,并在诗词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拓展、丰富资源,绽放出诗词教育的活力。如笔者所在的广西北流市就有着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本地诗词爱好者创办的两个民间诗社勾漏诗社和漆诗歌沙龙在全国都小有名气,还成立了市诗词学会,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品。特别是在陈仁楷、陈起寰、罗劲、罗崇荣、俞焕全、林青山等一批老诗人的牵头下,市诗词学会坚持出版会刊《勾漏诗词》,到现在已出版到66期,漆诗歌沙龙编印的《漆诗刊》也出版到10期。多年来,每一期凝聚着北流众多诗词爱好者心血的《勾漏诗词》、《漆诗刊》被送进全市中小学校园,为“诗教进校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诗化育人环境,营造诗香校园
诗化的校园是最富生命力的校园,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校园。诗化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语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奠定文化根基,还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学校橱窗、标语、教室外墙、教室布置、黑板报等各方面的宣传作用,让学生走到哪里都能感觉诗词的存在,时时处在浓浓的诗意校园中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诗化的育人环境,扩大语文诗化教学的成果,让校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坪、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诗的芳香,努力把校园建成一首可诵的“诗”。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把诗词教育纳入校本教研计划。安排常规化的诵读,并利用广播、校刊等激发学生学习诗词、进行创作的热情。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本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努力挖掘诗化教育的内涵,创设高质量的教学,达到诗意的和谐交融,让语文课焕发出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并让学生逐步喜欢读经典诗词和学作诗。
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让人走进每一个教室,都可以闻到一股股墨香、一阵阵书香,仿佛置身于诗海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的、优雅的、诗化的濡染和熏陶,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 发动学生参与校园警语的创意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创作充满诗化的规劝语,诗化学生的眼睛和心灵,诗化学生眼中的生活和心中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4 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的教育功能。注重育人环境的诗化,特别在学生的画展、风采展示等栏目方面,尽可能运用意境高远的古诗作为题目,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欲与天公试比高”、“满园春色关不住”等。学生的书法作品,可选一些品位比较高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三、开展诗教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对学生的诗歌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外部的诗意环境,更应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诗词讲座、诗词吟诵、诗词创作、诗词大赛及兴趣班、专题性采风实践活动等。开展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使学生感受到诗词学习的无穷乐趣,激发、维持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使其在悄无声息的熏染、锤炼中逐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修养和素质。特别是要根据学校团队的工作计划,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诗怡情、以诗激趣、以诗迪智、以诗育人”的理念,开展富有生机、充满诗意的班队主题活动,如“走进诗人”、“找春天”、“中秋颂月”、“看看谁背得最多”等,为诗词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北流市,最近由教育局牵头,市教研室、市诗词学会积极参与,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诗教进校园”活动,通过诵诗、赏诗、作诗、画诗、用诗等形式。成为北流教育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市诗词学会组织老诗人编写了普及诗词知识的教材,并到中小学校作诗词文化讲座,指导中小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教育活动,传承经典,以诗育人的氛围较浓。去年秋,北流市白马初中邀请了勾漏诗社的老诗人到校采风、讲学、交流,《勾漏诗刊》在第66期开辟“吟唱白马初中”专栏,刊发诗人采风诗作20多首和学校师生习作10多首,极大地促进了“诗教进校园”活动。
责编 雷靖
一、挖掘文化资源,弘扬文化传统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鼎盛的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无不充满了可读可颂、可学可书的经典,这无疑是开展诗词教育的极其丰富的资源。同时,还可以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收集、挖掘乡土诗词文化资源,编制成适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更要开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家乡的诗词资源中感悟经典,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诗词育德,并在诗词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拓展、丰富资源,绽放出诗词教育的活力。如笔者所在的广西北流市就有着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本地诗词爱好者创办的两个民间诗社勾漏诗社和漆诗歌沙龙在全国都小有名气,还成立了市诗词学会,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品。特别是在陈仁楷、陈起寰、罗劲、罗崇荣、俞焕全、林青山等一批老诗人的牵头下,市诗词学会坚持出版会刊《勾漏诗词》,到现在已出版到66期,漆诗歌沙龙编印的《漆诗刊》也出版到10期。多年来,每一期凝聚着北流众多诗词爱好者心血的《勾漏诗词》、《漆诗刊》被送进全市中小学校园,为“诗教进校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诗化育人环境,营造诗香校园
诗化的校园是最富生命力的校园,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校园。诗化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语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奠定文化根基,还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学校橱窗、标语、教室外墙、教室布置、黑板报等各方面的宣传作用,让学生走到哪里都能感觉诗词的存在,时时处在浓浓的诗意校园中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诗化的育人环境,扩大语文诗化教学的成果,让校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坪、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诗的芳香,努力把校园建成一首可诵的“诗”。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把诗词教育纳入校本教研计划。安排常规化的诵读,并利用广播、校刊等激发学生学习诗词、进行创作的热情。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本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努力挖掘诗化教育的内涵,创设高质量的教学,达到诗意的和谐交融,让语文课焕发出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并让学生逐步喜欢读经典诗词和学作诗。
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让人走进每一个教室,都可以闻到一股股墨香、一阵阵书香,仿佛置身于诗海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的、优雅的、诗化的濡染和熏陶,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 发动学生参与校园警语的创意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创作充满诗化的规劝语,诗化学生的眼睛和心灵,诗化学生眼中的生活和心中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4 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的教育功能。注重育人环境的诗化,特别在学生的画展、风采展示等栏目方面,尽可能运用意境高远的古诗作为题目,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欲与天公试比高”、“满园春色关不住”等。学生的书法作品,可选一些品位比较高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三、开展诗教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对学生的诗歌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外部的诗意环境,更应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诗词讲座、诗词吟诵、诗词创作、诗词大赛及兴趣班、专题性采风实践活动等。开展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使学生感受到诗词学习的无穷乐趣,激发、维持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使其在悄无声息的熏染、锤炼中逐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修养和素质。特别是要根据学校团队的工作计划,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诗怡情、以诗激趣、以诗迪智、以诗育人”的理念,开展富有生机、充满诗意的班队主题活动,如“走进诗人”、“找春天”、“中秋颂月”、“看看谁背得最多”等,为诗词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北流市,最近由教育局牵头,市教研室、市诗词学会积极参与,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诗教进校园”活动,通过诵诗、赏诗、作诗、画诗、用诗等形式。成为北流教育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市诗词学会组织老诗人编写了普及诗词知识的教材,并到中小学校作诗词文化讲座,指导中小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教育活动,传承经典,以诗育人的氛围较浓。去年秋,北流市白马初中邀请了勾漏诗社的老诗人到校采风、讲学、交流,《勾漏诗刊》在第66期开辟“吟唱白马初中”专栏,刊发诗人采风诗作20多首和学校师生习作10多首,极大地促进了“诗教进校园”活动。
责编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