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门诊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qccqc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94
  随着病毒病源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各类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方式的多样化,给临床口腔科治疗护理带来诸多新课题,血液和唾液带病毒,给口腔科患者间,医护人员间增加了感染几率,为防止病毒阳性携带者,在临床中造成交叉感染,加强治疗管理采取有效的消防隔离措施显的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有如下防治体会。
  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
  由于职业的特点,即医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工作,治疗在病人的口腔内,手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和治疗器械,操作时一般不戴手套,如果手指皮肤有伤口被病毒感染,造成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器械污染的几率也很高,如果器械消毒不彻底用,也可以造成污染,因此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消毒则更为重要。
  交叉感染的途经
  交叉感染的途经是通过血,经注射、针刺消化道等传播途经医护人员给病人治疗后手上常沾有血液、吐液等污物,如果未经清洗及消毒液浸泡又给第二个人治疗,可能造成后者的交叉感染机会,治疗的医护人员以口对口的进行呼吸,伤口的血液、唾液很容易溅到皮肤的伤口,眼结膜,或口腔黏膜上,造成传染,病人咳嗽,也可以造成交叉感染,所有器械不同程度地沾有病人的口水、血液等机头直接进入病人的口中,在制备洞型时污染最为严重,尤其是涡轮机头在磨牙时突然停止转动,瞬间有一负压可将口水污物吸回到机头,当给另一病人使用时可将他人的污物注入到另一病人口中或牙髓腔内引起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及临床口腔科器械消毒方法
  坚持以防为主,加强消毒措施,提高治疗管理水平,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消毒,主要是以高压或煮沸为主,如油控针,镊子、钳子,除石器或托盘等,均用3%三效浸泡半小时后流水冲刷尽后,高压消毒或250℃高温干燥箱烘干,不能高压煮沸的口镜、挺子、刀剪、锐利器械等采用环氧已烷熏蒸。车针,机头等碘伏擦洗。坚持治疗器具一人一换,口杯,围巾一次性,搞好污水,污物处理,这样即达到了灭菌的目的,又延长了医疗器械的寿命。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接诊时戴口罩,如:为可疑病人治疗前应戴手套,病人治疗前冲洗口腔,可使病毒效价降低,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几率,清洗器械时戴手套,治疗1个患者后,用清洁消毒剂泡手1~2分钟,定时对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室每天早晚2次紫外线照射,每周乳酸熏蒸1次分泌物及污物加漂白粉搅拌后,弃去。消毒器械的水槽经常用次氯酸消毒。
  综上所述,虽然口腔科工作环境特殊,所用器械复杂,给消毒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引起足够重视对所用器械、物品进行彻底有效的消毒灭菌工作,病毒交叉感染几率会降到最低限度。
其他文献
“有些人看到已发生的事物,问 ‘为什么’ ;我梦想着没有发生的事物,问 ‘为什么不’ 。”乔治·肖伯纳的这句话是约克大学国际招生部主任Neel老师最喜欢的座右铭,我想这也正是约克大学的校园精神的体现。要说两个月的加拿大学习生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加拿大人浸润在骨髓里的思考精神与合作意识。  一、让思考成为常态  无论班主任Maggie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是客座教授Kathleen Lundy
最近读了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的一个小故事,颇有些感慨。  柯立芝就任总统后,依然住在一家饭店的套间里。一个夏夜,他在睡梦中被客厅里传来的响动声惊觉,不由得走出卧室,倏然发现一个黑影正从他的大衣里解表链。他立刻轻声说:“请你不要动它。”  小偷欺他只一个人,竟大着胆子反问:“什么好东西?”  借着室内微弱的灯光,小偷仔细看了看“战利品”,赫然发现上面竟刻着“卡尔文·柯立芝”几个字,立时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