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探究班级阅读共同体、家校阅读共同体和社区阅读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以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提高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 课外阅读 整本书 经典名著 阅读共同体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新一轮语文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高中“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此外,新课标还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个“学习任务群”列出,并规定必须贯串于高中教学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中。这样的规定“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总体格局,使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特质”[1]。它不仅“意味着教师必须更新阅读理念、教学理念”,“必须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而且还“意味着学生必须走大量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的道路”[3]。而“大量阅读”,主要依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从学校教育角度讲,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形式和阅读空间,让他们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乐读多读,进而会读善读。
另外,大多数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不良的状态中,他们或读一些“通俗”[4]的读物,或读一些“流行”[5]的读物,或沉溺于可能产生“种种负面影响”的“现当代媒体”所呈现的感性世界[6],而对于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提升”[7]的具有“高级价值”的经典名著[8]则缺乏阅读的热情,更未有阅读的习惯。为此,我们尝试通过班级阅读共同体、家校阅读共同体、社区阅读共同体等多维阅读共同体的构建,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交流、分享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感受阅读乐趣,提升阅读品质,养成“终身阅读习惯”[9]。
一.班级阅读共同体的构建
班级阅读共同体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建起来的阅读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师生共同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内容,制定阅读计划,在互动交流中一起分享阅读感受,共同探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共同展示阅读成果。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组织者、引领者和活动策划者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1.建图书角,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学生拥抱心中那个爱阅读的自己,是从他们为自己选书开始的。”[10]为了让学生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书,必须在班级中创建一个图书角,这也是建立“班级阅读共同体”最基本的条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现有资源,加强班级阅读空间建设,营造班级良好阅读氛围。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根据老师和学生共同推荐的書目制订书单,由学校图书馆分批采购图书,图书馆统一为各班办理班级借书卡,并组织各班人员到图书馆团借,然后各班将借来的书分类编号上架,安排专人管理[11]。通过这种方式,把图书角变成学校的流动图书馆,使学生在班级中就能随手拿起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学校也鼓励各班同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把自己喜欢的书放到图书角,与同学共享阅读的快乐。书上架后,还发动学生对班级图书角进行美化,打造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让图书角成为教室最温馨的一个角落,远望即愿亲近,走近则书香扑鼻,不觉驻足、挑选、阅读。
2.合理规划,保证学生阅读时间
在“考试至上时代”[12],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段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在此背景下,要让学生拿出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确十分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理规划,阅读就能在各科学习的夹缝中开出花来。为此,师生需要共同制订一份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计划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预期目标等。我们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各类文本的总阅读量不低于10本,其中3本由班级统一组织共读,其余的在老师提供的书单中自选。学生可自主组成阅读小组,以小组共读形式进行阅读。早读时间老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经典美文的诵读,如《论语》《世说新语》《诗经》里面的一些章节,以强化学生对文言文和诗歌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到6点一个小时是自由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学生可以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书。在高一、高二的教学安排中,我们还特意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节时,用于导读、问题探究或阅读分享等。除了我们“挤”时间让学生阅读外,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挤”时间进行阅读,让阅读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零碎时间的阅读日积月累,再加上寒暑假比较完整的时间阅读大部头的作品,学生在一年里就会有不小的收获,在三年里的收获就会大到相当惊人。
3.榜样引领,开展丰富活动助推
为了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教师就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13],乐意于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师生可以同读一本书,并在阅读课上一起交流互动,分享阅读体验;也可以共同写作书评、读后感,一起展示阅读成果;甚至可以一起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学生才能增强阅读的愿望,并不断地在老师身上获取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为促进学生阅读的良性循环,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早读的经典诵读、课前三分钟读书分享、班级读书主题演讲、趣味语文活动,等等。教师还可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播放由名著改编成的影片,组织学生观赏,让学生将原著和影片进行比较,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或写影评或写书评,最后把优秀成果放在学校语文报上刊出,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增强他们对于作品深入探究的愿望。
二.家校阅读共同体的构建
家庭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要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就必须构建家校阅读共同体,通过家校携手,及时交流反馈,良性互动,共策共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学校里,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庭中,家长同样也应该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努力养成在孩子面前阅读的习惯”[14]。由于“家长在子女的家庭阅读活动中的参与行为能进一步激发子女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更加注重校方在阅读上所给予的指导”[15],所以,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主动捧起书本,营造家庭的书香氛围。家长作为学生家庭阅读的指导者、督促者和陪伴者,可以在思想上与孩子交流阅读方法和心得,在情感上关怀孩子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分享阅读过程中的乐趣,营造和谐的、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父母对阅读的重视,从而在得到情感满足的同时,产生读书兴趣,深化阅读动机,把阅读当作“是无限快乐、幸福的源泉,是真正自我实现的根基”[16]。 在学生家长对待孩子课外阅读问题上,跟十几年前相比[17],今天要好得多。然而,学生家长毕竟不是专业教师,他们在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缺乏经验和“高水准的引领技巧”[18]。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有学校教师专业上的指导。基于此,我们可以利用微信或QQ组建“家校课外阅读交流群”,从书籍选择、阅读时间、阅读技巧等各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可以成立家长读书会,定时间、地点进行交流活动,彼此分享阅读方法和阅读感悟;可以利用家长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代表给其他家长开讲座;可以通过评选“书香家庭”、“最美家庭书房”以及开展“亲子阅读朗诵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深刻感受到阅读的愉悦和成功。
家校阅读共同体的构建,让阅读有亲情,让阅读有温度,家校联动,阅读就会成为教育的助推器。
三.社区阅读共同体的构建
社区阅读是阅读中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众读方式。社区阅读,比起班级阅读、家庭阅读两种方式,其稳定性更高。我们的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读书社会化的习惯。古时候,一些读书人就有聚集在一起读书作诗的雅兴,如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集会,早已成为千古佳话。2017年2月开始的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节目,也是以大众阅读为目的的读书分享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喝茶聊天和阅读交流同样都是一种社交需要,“阅读的社群化趋势也成了阅读人群自然而然的需求”[19],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3届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则指出,有七成受访者希望开展更多全民阅读社会性活动。基于此,教育工作可借这个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们参与到当下的社会化读书热潮中。
构建社区阅读共同体,更有利于将阅读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加强阅读的交流与分享。社区有丰富的资源,比如书店、书吧、公共图书馆等,这些都为社区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不仅可以一定在程度上解决“学校图书馆”馆藏不足[20]的问题,而且还能让我们搭建起更为广阔的阅读分享空间。
由笔者所在学校方文妮老师主持、社区美斯学谷书吧协办的“溪鳗社区读书分享会”就是社区阅读共同体构建的一次有效尝试。读书分享会借助书吧的有利条件,设计了系列阅读分享活动:邀请潮州电视台主持人张元纯担任主讲嘉宾,与阅读者分享追梦的经历,推荐自己喜爱书籍,并为大家朗读经典作品;邀请潮州市高级中学庄圣桁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为大家分享电影文学,带领大家討论张艺谋的电影《活着》;邀请汕头大学文学院学生李乐思担任主讲嘉宾,与大家共读卡夫卡的《变形记》;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王婉波担任主讲嘉宾,采用线上互动方式,与阅读者一同领略网络文学世界的光怪陆离。在读书分享会上,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新书、好书的信息,可以与名人面对面交流互动,享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快意,可以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振自己持续阅读的信心,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与新华书店共同举办读书活动,也是我们构建社区阅读共同体的一次很成功的尝试。为弘扬中华诗词文化,推广全民阅读,构建书香校园,笔者所在学校与潮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真人图书馆”活动,由新华书店牵头,邀请《中国诗词大会》2017年年度季军王子龙老师到学校开展“如何爱上古诗词”主题分享会。分享会上,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不仅分享了他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经历,而且从历史的角度深度剖析古诗词,给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盛宴。精彩分享引导学生亲近诗词、亲近阅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调动了大家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学校图书馆还与新华书店联合举办“你悦读,我乐购”活动,由新华书店送书进校园,向学生推介新书、好书,学生自由选择心仪的图书,到学校图书馆登记相关借出手续,然后由学校统一买单。此举很受学生欢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与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区单位联系,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共建。比如让学生自愿报名到市图书馆当志愿者,协助图书馆登记图书信息、整理书架、美化环境等,图书馆也利用其有利的资源,邀请学校老师、学生志愿者以及其他读者到图书馆举办各种读书分享会。密切的合作、良性的互动,让学生在充满书香的环境里获得熏陶。
四.结语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历来非一朝一夕,而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从未有过一蹴而就的情形,尤其是在经济、科技、文化、媒体的变迁不断加速的今天。曾有学者担扰:“通俗和高雅价值无高低”论[21]和“媒体接二连三地以次充正、以劣充优”[22]等各种社会因素已对年轻人有价值的阅读构成了伤害。对此,笔者认为,只要“学校、家庭与社区”在阅读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并真正地联合行动起来,我们学生的阅读就可以更有效地抵御种种不良外部因素的影响,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终身阅读习惯的形成也更可期待。
参考文献
[1]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
[2]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7.
[3]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
[4]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12.
[5]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02):24.
[6]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29.
[7]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03):27.
[8]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5. [9]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23.
[10](美)唐娜琳·米勒.書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M].关睿,石东,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26.
[11]陈宝红.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02).
[12]郑惠生.“考试至上时代”小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哪儿——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102.
[13]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14](日本)安河内哲也.让书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爱学习的孩子在家都在做什么[M].林品秀,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53.
[15](美)乔伊斯·L.爱泼斯坦,等. 大教育:学校、家庭与社区合作体系(第三版) [M].曹骏骥,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11.
[16]姚佩琅.德育视野中的校办读书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28.
[17]郑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7(34):39.
[18]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19]聂震宁.阅读力[M].北京:三联书店.2017:141.
[20]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21-122.
[21]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8-74.
[22]郑惠生.关于大学生课外经典名著阅读原因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5):48.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YQJK345,项目负责人:陈宝红)
(作者介绍:陈宝红,广东省潮州市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潮州市陈宝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关键词:高中生 课外阅读 整本书 经典名著 阅读共同体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新一轮语文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高中“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此外,新课标还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个“学习任务群”列出,并规定必须贯串于高中教学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中。这样的规定“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总体格局,使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特质”[1]。它不仅“意味着教师必须更新阅读理念、教学理念”,“必须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而且还“意味着学生必须走大量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的道路”[3]。而“大量阅读”,主要依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从学校教育角度讲,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形式和阅读空间,让他们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乐读多读,进而会读善读。
另外,大多数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不良的状态中,他们或读一些“通俗”[4]的读物,或读一些“流行”[5]的读物,或沉溺于可能产生“种种负面影响”的“现当代媒体”所呈现的感性世界[6],而对于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提升”[7]的具有“高级价值”的经典名著[8]则缺乏阅读的热情,更未有阅读的习惯。为此,我们尝试通过班级阅读共同体、家校阅读共同体、社区阅读共同体等多维阅读共同体的构建,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交流、分享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感受阅读乐趣,提升阅读品质,养成“终身阅读习惯”[9]。
一.班级阅读共同体的构建
班级阅读共同体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建起来的阅读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师生共同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内容,制定阅读计划,在互动交流中一起分享阅读感受,共同探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共同展示阅读成果。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组织者、引领者和活动策划者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1.建图书角,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学生拥抱心中那个爱阅读的自己,是从他们为自己选书开始的。”[10]为了让学生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书,必须在班级中创建一个图书角,这也是建立“班级阅读共同体”最基本的条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现有资源,加强班级阅读空间建设,营造班级良好阅读氛围。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根据老师和学生共同推荐的書目制订书单,由学校图书馆分批采购图书,图书馆统一为各班办理班级借书卡,并组织各班人员到图书馆团借,然后各班将借来的书分类编号上架,安排专人管理[11]。通过这种方式,把图书角变成学校的流动图书馆,使学生在班级中就能随手拿起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学校也鼓励各班同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把自己喜欢的书放到图书角,与同学共享阅读的快乐。书上架后,还发动学生对班级图书角进行美化,打造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让图书角成为教室最温馨的一个角落,远望即愿亲近,走近则书香扑鼻,不觉驻足、挑选、阅读。
2.合理规划,保证学生阅读时间
在“考试至上时代”[12],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段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在此背景下,要让学生拿出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确十分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理规划,阅读就能在各科学习的夹缝中开出花来。为此,师生需要共同制订一份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计划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预期目标等。我们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各类文本的总阅读量不低于10本,其中3本由班级统一组织共读,其余的在老师提供的书单中自选。学生可自主组成阅读小组,以小组共读形式进行阅读。早读时间老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经典美文的诵读,如《论语》《世说新语》《诗经》里面的一些章节,以强化学生对文言文和诗歌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到6点一个小时是自由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学生可以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书。在高一、高二的教学安排中,我们还特意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节时,用于导读、问题探究或阅读分享等。除了我们“挤”时间让学生阅读外,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挤”时间进行阅读,让阅读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零碎时间的阅读日积月累,再加上寒暑假比较完整的时间阅读大部头的作品,学生在一年里就会有不小的收获,在三年里的收获就会大到相当惊人。
3.榜样引领,开展丰富活动助推
为了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教师就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13],乐意于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师生可以同读一本书,并在阅读课上一起交流互动,分享阅读体验;也可以共同写作书评、读后感,一起展示阅读成果;甚至可以一起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学生才能增强阅读的愿望,并不断地在老师身上获取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为促进学生阅读的良性循环,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早读的经典诵读、课前三分钟读书分享、班级读书主题演讲、趣味语文活动,等等。教师还可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播放由名著改编成的影片,组织学生观赏,让学生将原著和影片进行比较,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或写影评或写书评,最后把优秀成果放在学校语文报上刊出,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增强他们对于作品深入探究的愿望。
二.家校阅读共同体的构建
家庭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要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就必须构建家校阅读共同体,通过家校携手,及时交流反馈,良性互动,共策共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学校里,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庭中,家长同样也应该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努力养成在孩子面前阅读的习惯”[14]。由于“家长在子女的家庭阅读活动中的参与行为能进一步激发子女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更加注重校方在阅读上所给予的指导”[15],所以,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主动捧起书本,营造家庭的书香氛围。家长作为学生家庭阅读的指导者、督促者和陪伴者,可以在思想上与孩子交流阅读方法和心得,在情感上关怀孩子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分享阅读过程中的乐趣,营造和谐的、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父母对阅读的重视,从而在得到情感满足的同时,产生读书兴趣,深化阅读动机,把阅读当作“是无限快乐、幸福的源泉,是真正自我实现的根基”[16]。 在学生家长对待孩子课外阅读问题上,跟十几年前相比[17],今天要好得多。然而,学生家长毕竟不是专业教师,他们在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缺乏经验和“高水准的引领技巧”[18]。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有学校教师专业上的指导。基于此,我们可以利用微信或QQ组建“家校课外阅读交流群”,从书籍选择、阅读时间、阅读技巧等各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可以成立家长读书会,定时间、地点进行交流活动,彼此分享阅读方法和阅读感悟;可以利用家长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代表给其他家长开讲座;可以通过评选“书香家庭”、“最美家庭书房”以及开展“亲子阅读朗诵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深刻感受到阅读的愉悦和成功。
家校阅读共同体的构建,让阅读有亲情,让阅读有温度,家校联动,阅读就会成为教育的助推器。
三.社区阅读共同体的构建
社区阅读是阅读中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众读方式。社区阅读,比起班级阅读、家庭阅读两种方式,其稳定性更高。我们的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读书社会化的习惯。古时候,一些读书人就有聚集在一起读书作诗的雅兴,如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集会,早已成为千古佳话。2017年2月开始的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节目,也是以大众阅读为目的的读书分享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喝茶聊天和阅读交流同样都是一种社交需要,“阅读的社群化趋势也成了阅读人群自然而然的需求”[19],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3届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则指出,有七成受访者希望开展更多全民阅读社会性活动。基于此,教育工作可借这个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们参与到当下的社会化读书热潮中。
构建社区阅读共同体,更有利于将阅读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加强阅读的交流与分享。社区有丰富的资源,比如书店、书吧、公共图书馆等,这些都为社区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不仅可以一定在程度上解决“学校图书馆”馆藏不足[20]的问题,而且还能让我们搭建起更为广阔的阅读分享空间。
由笔者所在学校方文妮老师主持、社区美斯学谷书吧协办的“溪鳗社区读书分享会”就是社区阅读共同体构建的一次有效尝试。读书分享会借助书吧的有利条件,设计了系列阅读分享活动:邀请潮州电视台主持人张元纯担任主讲嘉宾,与阅读者分享追梦的经历,推荐自己喜爱书籍,并为大家朗读经典作品;邀请潮州市高级中学庄圣桁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为大家分享电影文学,带领大家討论张艺谋的电影《活着》;邀请汕头大学文学院学生李乐思担任主讲嘉宾,与大家共读卡夫卡的《变形记》;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王婉波担任主讲嘉宾,采用线上互动方式,与阅读者一同领略网络文学世界的光怪陆离。在读书分享会上,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新书、好书的信息,可以与名人面对面交流互动,享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快意,可以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振自己持续阅读的信心,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与新华书店共同举办读书活动,也是我们构建社区阅读共同体的一次很成功的尝试。为弘扬中华诗词文化,推广全民阅读,构建书香校园,笔者所在学校与潮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真人图书馆”活动,由新华书店牵头,邀请《中国诗词大会》2017年年度季军王子龙老师到学校开展“如何爱上古诗词”主题分享会。分享会上,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不仅分享了他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经历,而且从历史的角度深度剖析古诗词,给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盛宴。精彩分享引导学生亲近诗词、亲近阅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调动了大家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学校图书馆还与新华书店联合举办“你悦读,我乐购”活动,由新华书店送书进校园,向学生推介新书、好书,学生自由选择心仪的图书,到学校图书馆登记相关借出手续,然后由学校统一买单。此举很受学生欢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与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区单位联系,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共建。比如让学生自愿报名到市图书馆当志愿者,协助图书馆登记图书信息、整理书架、美化环境等,图书馆也利用其有利的资源,邀请学校老师、学生志愿者以及其他读者到图书馆举办各种读书分享会。密切的合作、良性的互动,让学生在充满书香的环境里获得熏陶。
四.结语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历来非一朝一夕,而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从未有过一蹴而就的情形,尤其是在经济、科技、文化、媒体的变迁不断加速的今天。曾有学者担扰:“通俗和高雅价值无高低”论[21]和“媒体接二连三地以次充正、以劣充优”[22]等各种社会因素已对年轻人有价值的阅读构成了伤害。对此,笔者认为,只要“学校、家庭与社区”在阅读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并真正地联合行动起来,我们学生的阅读就可以更有效地抵御种种不良外部因素的影响,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终身阅读习惯的形成也更可期待。
参考文献
[1]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
[2]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7.
[3]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
[4]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12.
[5]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02):24.
[6]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29.
[7]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03):27.
[8]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5. [9]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23.
[10](美)唐娜琳·米勒.書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M].关睿,石东,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26.
[11]陈宝红.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02).
[12]郑惠生.“考试至上时代”小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哪儿——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102.
[13]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14](日本)安河内哲也.让书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爱学习的孩子在家都在做什么[M].林品秀,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53.
[15](美)乔伊斯·L.爱泼斯坦,等. 大教育:学校、家庭与社区合作体系(第三版) [M].曹骏骥,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11.
[16]姚佩琅.德育视野中的校办读书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28.
[17]郑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7(34):39.
[18]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19]聂震宁.阅读力[M].北京:三联书店.2017:141.
[20]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21-122.
[21]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8-74.
[22]郑惠生.关于大学生课外经典名著阅读原因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5):48.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YQJK345,项目负责人:陈宝红)
(作者介绍:陈宝红,广东省潮州市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潮州市陈宝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