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理念,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主题,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对具有形象性的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用表象来思维的思维形式。它是文学、艺术等领域运用得最充分、起决定作用的思维类型。语文教学在初中学段重在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的训练,无论是哪一方面,其实都是让学生通过艺术形象来把握和体验现实生活的思维活动,教师把握好这一点后,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思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一般记叙文,文中所描绘的形象都会经过形象思维而跃然纸上,让读者不仅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形象,而且这种形象会与读者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使头脑中的形象活动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如《雨之歌》描写雨:“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教学时,让学生联系平时对雨的观察,想想“珍珠”的特征和春雨滋润大地的景象,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学生一定会调动形象思维,想到雨的晶莹剔透,想到雨滋润绿色大地,使大地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于是,学生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同样,在古诗文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运用也很重要。将那些短小精美的诗文语言想象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学生对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记得教学《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在熟读之后,安排学生凭自己的生活体验,用绘画的形式把诗的内容表现出来。其实,学生对这类教学环节很感兴趣,人人都动起手来,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不一会儿,用简笔画来表现的同学就完成了,浓墨重彩地来变现的同学也不少,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地表现诗中景物:老树、枯藤、乌鸦、夕阳、房屋、炊烟、溪水、小桥、山路、行人、瘦马。有的同学用落叶飘飞来表现秋风,有的用行人头发飘动来表现秋风,给人以冷清之感。有的同学特写回窝的乌鸦,有的同学特写人家的浓浓炊烟,有的同学特写了走瘦的马和疲倦的行人,用刻画细节突出游子有家不能回、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这样丰富的理解就是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再创造的结果。
除了文学作品,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文章的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其方法是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论证过程的逻辑推理等转化为形象丰满的图景展现。如《故宫博物院》的学习,可以按说明顺序的各部分画一个示意图,加强整体认识,达到对说明对象的准确理解。
语文重视了形象思维就不会空洞乏味。说明文、议论文中那些用来说清事物特征和论明道理的方法,就是为了让学生调动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课文而采用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到训练有素,化虚为实,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当学生写作的时候,形象思维使得他们对事物的形象的理解转化为文字,用书面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为阅读它的读者传达着含有逼真的原型形象的信息。
实际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总是犯愁找不到写的。这个时候,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好机会。指导学生找到要写的东西,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花鸟草虫,山川河流,田野屋舍,三教九流都是可以入文的;我们作文时不是不加选择,而是经过自己的分析提炼,提取那些有深度、有美感的形象,因为这些形象有丰富、深刻的意义,是光芒闪烁的审美形象。这样的过程是需要形象思维的:“感受生活——感受形象——提炼形象——表达形象——突出美质。”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有意义的人、事、物就是要写的东西。
想象作文是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中的最具有创造性的兩个因素。
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语文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真正意义。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的学习内容。在家庭、学校、社会,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这一切,没有形象思维作为基础是完不成的。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感受一个个美好的形象,思考一个个闪光的人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砥砺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使其树立学好祖国语言的信心。
语文新教材中选取了不少经典的古文诗词和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散文,它们包含了大量的形象思维的艺术形象,语文教学中师生应该用适宜的思维方式来讲解、领会、交流,并结合写作训练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炼丰富多彩的生活形象,发挥语文思维的形象性。如此,则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对具有形象性的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用表象来思维的思维形式。它是文学、艺术等领域运用得最充分、起决定作用的思维类型。语文教学在初中学段重在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的训练,无论是哪一方面,其实都是让学生通过艺术形象来把握和体验现实生活的思维活动,教师把握好这一点后,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思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一般记叙文,文中所描绘的形象都会经过形象思维而跃然纸上,让读者不仅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形象,而且这种形象会与读者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使头脑中的形象活动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如《雨之歌》描写雨:“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教学时,让学生联系平时对雨的观察,想想“珍珠”的特征和春雨滋润大地的景象,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学生一定会调动形象思维,想到雨的晶莹剔透,想到雨滋润绿色大地,使大地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于是,学生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同样,在古诗文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运用也很重要。将那些短小精美的诗文语言想象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学生对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记得教学《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在熟读之后,安排学生凭自己的生活体验,用绘画的形式把诗的内容表现出来。其实,学生对这类教学环节很感兴趣,人人都动起手来,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不一会儿,用简笔画来表现的同学就完成了,浓墨重彩地来变现的同学也不少,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地表现诗中景物:老树、枯藤、乌鸦、夕阳、房屋、炊烟、溪水、小桥、山路、行人、瘦马。有的同学用落叶飘飞来表现秋风,有的用行人头发飘动来表现秋风,给人以冷清之感。有的同学特写回窝的乌鸦,有的同学特写人家的浓浓炊烟,有的同学特写了走瘦的马和疲倦的行人,用刻画细节突出游子有家不能回、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这样丰富的理解就是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再创造的结果。
除了文学作品,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文章的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其方法是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论证过程的逻辑推理等转化为形象丰满的图景展现。如《故宫博物院》的学习,可以按说明顺序的各部分画一个示意图,加强整体认识,达到对说明对象的准确理解。
语文重视了形象思维就不会空洞乏味。说明文、议论文中那些用来说清事物特征和论明道理的方法,就是为了让学生调动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课文而采用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到训练有素,化虚为实,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当学生写作的时候,形象思维使得他们对事物的形象的理解转化为文字,用书面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为阅读它的读者传达着含有逼真的原型形象的信息。
实际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总是犯愁找不到写的。这个时候,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好机会。指导学生找到要写的东西,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花鸟草虫,山川河流,田野屋舍,三教九流都是可以入文的;我们作文时不是不加选择,而是经过自己的分析提炼,提取那些有深度、有美感的形象,因为这些形象有丰富、深刻的意义,是光芒闪烁的审美形象。这样的过程是需要形象思维的:“感受生活——感受形象——提炼形象——表达形象——突出美质。”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有意义的人、事、物就是要写的东西。
想象作文是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中的最具有创造性的兩个因素。
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语文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真正意义。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的学习内容。在家庭、学校、社会,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这一切,没有形象思维作为基础是完不成的。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感受一个个美好的形象,思考一个个闪光的人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砥砺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使其树立学好祖国语言的信心。
语文新教材中选取了不少经典的古文诗词和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散文,它们包含了大量的形象思维的艺术形象,语文教学中师生应该用适宜的思维方式来讲解、领会、交流,并结合写作训练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炼丰富多彩的生活形象,发挥语文思维的形象性。如此,则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