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精细对比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原油性质及分布规律复杂,烃源岩纵、横向沉积环境及生物来源非均质性强,具有斜坡带和西次凹多源供烃特征.将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进行了原油类型划分与油-源精细对比,梳理了原油分布与生烃次洼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原油以凝析油为主,含少量轻质油和正常原油,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孔雀亭地区,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的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与本地平湖组中段下亚段(平中下亚段)-平湖组下段(平下段)烃源岩具有明显亲缘关系.Ⅱ1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武云亭地区的平上段及平中上亚段和NB8洼陷,具有陆源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双重贡献,且蕨类植物贡献更大,与平上段、平中上亚段烃源岩有明显亲缘关系,并有成熟度较高的低带-西次凹海源有机质的贡献.Ⅱ2类原油主要分布在武云亭及宝云亭—团结亭地区,陆源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贡献更大,与平中下亚段和平下段烃源岩具有明显亲缘关系.研究成果对深化平北斜坡带油源的新认识和油气藏预测及勘探部署有较大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南黄海盆地迄今未获商业性油气突破,或与对其中-新生界3套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和生烃史研究薄弱有关.对来自3套烃源岩的41块样本进行岩石热解、微量元素、X衍射和色谱-质谱分析后发现,泰州组二段腐泥组含量高,为Ⅱ1型干酪根,以水生有机质输入为主,C27甾烷占优,受海侵影响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古水体还原性强且盐度高,利于有机质保存;阜宁组二段和泰州组二段古水体环境相似,但C28甾烷含量显著增高,为藻类为主和陆源为辅的双重有机质输入,是典型的湖相烃源岩;阜四段的C29甾烷含量占绝对优势,TAR比值高,为单一的陆源有
拉曼光谱分析是刻画有机质成熟度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通过对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磨溪地区21块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样品中的沥青开展系统的拉曼光谱分析,并用经验公式获取沥青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表征了沥青所处的成熟阶段,进而探讨了储层经历的热演化及改造作用.结果表明,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溶蚀孔洞及裂缝充填沥青绝大多数都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占比达81.1%;沥青拉曼光谱参数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3.0%处存在明显的转折点,构成两段式变化趋势特征.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偏离正常演化趋势的异常高值,记录了储层经历的热
针对生物质热解反应器温控系统大惯性、大时滞以及非线性等特点,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内模控制方法,以提高温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利用内模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采用神经网络设计出内模控制结构中的被控对象模型和内模控制器,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control,PID)、内模控制和基于死区补偿的内模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内模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