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学校面临减少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组织学生补课且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只有且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新问题。因此,探索新形式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是每位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阅读—研究
在教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过程中,面临学生的基础差,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我校学生的中考成绩一般都在重点线下50分左右。同时新教材可读性强,容量大,要求高这两个特点,如何利用课堂40分钟,使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自学能力,发展探索应用能力,我在新授课尤其是概念课的教学中,尝试了“问题----阅读----研究”的新教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教高2010级6班、高2011级3班在各级各次考试中居同类班级的第一。
所谓“问题----阅读----研究”新教法,就是教师把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研究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总体思路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1.教学过程概述
下面结合“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高中新教材第一册(下)),P13页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上课一开始,教师先组织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后,点明主题,由于角的概念己推广到任意角,今天我们来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并利用投影仪出示如下的阅读思考题:(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定义域是什么?(3)函数值是什么?(4)单位圆中的正弦线、弦线、正切线,(5)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如何确定?(6)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然后布置学生看书P13页--P17页,同时要求学生针对各个思考题,若书上找到答案,就用圈点、划线等方式标记,若书上没有答案的,就自己动脑筋,把思考结果写出来。其间教师进行巡视,一方面观察学生的进度,另一方面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总结来就是采取两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处理三种关系。
两种形式:
(1)活动在全班内进行。
(2)先在全班内进行,然后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导论。
三个阶段是:
(1)理解知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一般情况是按思考题的顺序,依次由一位同学就其中一个问题发表见解,如能得到师生的认同,就进行下一个,如认为回答不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同学订正或补充,若意见发生分歧,教师应及时地讲解。
(2)应用知识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书上的例题,练习题,采取的方式是先让学做例题(根据需要由一个几个同学上黑板演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反馈予以讲解,再通过练习题予以巩固。
(3)归纳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性的小结各延伸性的小结,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的归纳小结尤为重要,否则学生会有一盘散沙的感觉。
三种关系:
(1)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目的能否达到,关键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2)答疑辅导并进行必要的讲解,(3)掌握教学的进程,问题的深度,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辨证统一的,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应用“问题----阅读----研究”的教学法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经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指点来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就能力的培养来说,应结合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适当的进行引导和启发,在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如刻苦学习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等)。以此促进数学能力的形成。
(3)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上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不善于或不敢发言的学生,则应热情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难度不大的问题,并对回答过程中的点滴“闪光点”予以表扬。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下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后的几点思考
2.1 关于是否要进行课前预习的问题,经了解主张课前预习的多为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而中上等学生则同意不预习,看来应该区别对待。
2.2 目前的阅读方式基本上是被动式阅读,这说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主动阅读的成分。逐步由被动式阅读过度到主动式阅读,应该怎样进行操作?
2.3 经过实践的检验,从2010级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高一6班试用这种教学方法,至今四学期多,笔者从所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你对目前的上课方法是否满意?结果是80%的同学回答满意。(2)你认为课前预习好还是不好?结果40%的人认为不预习好。51%的人认为预习好,另外有9%的人认为无所谓。因此,在新授课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管有不完善之处,但基本上可行。而在复习课中能否采用这种方法?如何改进?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了有利的支持,有效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探求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这种“问题----阅读----研究”的教学模式一定要与所教班级的实际相配合,从而推动数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向深层次的更新,为提高教学效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探索应用能力,创造条件。
收稿日期:2012-03-10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阅读—研究
在教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过程中,面临学生的基础差,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我校学生的中考成绩一般都在重点线下50分左右。同时新教材可读性强,容量大,要求高这两个特点,如何利用课堂40分钟,使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自学能力,发展探索应用能力,我在新授课尤其是概念课的教学中,尝试了“问题----阅读----研究”的新教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教高2010级6班、高2011级3班在各级各次考试中居同类班级的第一。
所谓“问题----阅读----研究”新教法,就是教师把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研究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总体思路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1.教学过程概述
下面结合“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高中新教材第一册(下)),P13页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上课一开始,教师先组织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后,点明主题,由于角的概念己推广到任意角,今天我们来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并利用投影仪出示如下的阅读思考题:(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定义域是什么?(3)函数值是什么?(4)单位圆中的正弦线、弦线、正切线,(5)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如何确定?(6)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然后布置学生看书P13页--P17页,同时要求学生针对各个思考题,若书上找到答案,就用圈点、划线等方式标记,若书上没有答案的,就自己动脑筋,把思考结果写出来。其间教师进行巡视,一方面观察学生的进度,另一方面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总结来就是采取两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处理三种关系。
两种形式:
(1)活动在全班内进行。
(2)先在全班内进行,然后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导论。
三个阶段是:
(1)理解知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一般情况是按思考题的顺序,依次由一位同学就其中一个问题发表见解,如能得到师生的认同,就进行下一个,如认为回答不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同学订正或补充,若意见发生分歧,教师应及时地讲解。
(2)应用知识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书上的例题,练习题,采取的方式是先让学做例题(根据需要由一个几个同学上黑板演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反馈予以讲解,再通过练习题予以巩固。
(3)归纳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性的小结各延伸性的小结,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的归纳小结尤为重要,否则学生会有一盘散沙的感觉。
三种关系:
(1)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目的能否达到,关键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2)答疑辅导并进行必要的讲解,(3)掌握教学的进程,问题的深度,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辨证统一的,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应用“问题----阅读----研究”的教学法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经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指点来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就能力的培养来说,应结合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适当的进行引导和启发,在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如刻苦学习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等)。以此促进数学能力的形成。
(3)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上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不善于或不敢发言的学生,则应热情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难度不大的问题,并对回答过程中的点滴“闪光点”予以表扬。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下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后的几点思考
2.1 关于是否要进行课前预习的问题,经了解主张课前预习的多为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而中上等学生则同意不预习,看来应该区别对待。
2.2 目前的阅读方式基本上是被动式阅读,这说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主动阅读的成分。逐步由被动式阅读过度到主动式阅读,应该怎样进行操作?
2.3 经过实践的检验,从2010级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高一6班试用这种教学方法,至今四学期多,笔者从所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你对目前的上课方法是否满意?结果是80%的同学回答满意。(2)你认为课前预习好还是不好?结果40%的人认为不预习好。51%的人认为预习好,另外有9%的人认为无所谓。因此,在新授课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管有不完善之处,但基本上可行。而在复习课中能否采用这种方法?如何改进?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了有利的支持,有效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探求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这种“问题----阅读----研究”的教学模式一定要与所教班级的实际相配合,从而推动数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向深层次的更新,为提高教学效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探索应用能力,创造条件。
收稿日期:201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