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政府日前印发《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简称“《规划》”),阐述了湖南“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路径及保障措施等,是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工程的“施工图”。
针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规划》有诸多亮点,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志群。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全局谋划、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来部署和推进。请问湖南脱贫攻坚总体态势怎样?
王志群: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战略部署,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明确到2019年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69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
当前,湖南省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截至“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底,湖南省还有445万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5位,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广泛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长株潭地区外的每个市州贫困人口均在20万人以上,其中5个市州贫困人口在40万人以上,51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67.35%;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难度很大。全省有6924个贫困村,村内生产生活条件尚未明显改善,产业培育难度较大。51个贫困县县级财力普遍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发展活力不强。
记者:湖南省政府今年印发的《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是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工程的“施工图”,也是各地各部门精准扶贫的“指示牌”。请问《规划》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和任务?
王志群:根据《规划》,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总体目标为:力争2019年、确保到2020年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省6924个贫困村分批全部退出;同期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全部脱贫;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规划》结合此前已制订的脱贫滚动计划,将脱贫摘帽任务分解到每个年度,并可依据工作推进实际情况作年度调整。
贫困人口脱贫计划为:2016年脱贫110万人(已超额完成),2017年脱贫150万人(含社保兜底脱贫对象),2018年脱贫110万人,2019年脱贫75万人,2020年重点解决返贫人口问题。
贫困村退出计划为:2016年退出1053个村(已完成),2017年退出2500个村,2018年退出3000个村,2019年退出371个村。
贫困县摘帽计划为:2016年2个贫困县摘帽(已完成),2017年12个贫困县摘帽,2018年28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9个贫困县摘帽。
记者:发展产业脱贫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湖南在发展产业脱贫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王志群:《规划》提出,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精准扶贫思路,按照人均投入帮扶资金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6000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1000元、社会资金1000元)的标准,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支持1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每个贫困户至少实施一个增收项目、掌握1-2项实用技术。力争参与产业扶贫的70%以上贫困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结成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6924个贫困村村村有特色产业基地,帮助260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记者: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请问,湖南将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王志群:针对因病致贫现象,《规划》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贫困人口给予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倾斜支持,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以县为单位,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对患重大疾病、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为有需要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探索市域和省域内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记者: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多样,既有与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也有因病、因学、因无劳动能力、因综合素质等与个体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为此,湖南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哪些具体政策措施?
王志群:湖南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发展产业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加强教育脱贫、推进健康扶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积极开展社会帮扶、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9个方面任务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规划》明确,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劳务输出脱贫推进力度,加强转移就业服务,提高稳定就业能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80万贫困人口脱贫;着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遞,让约80万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逐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态补偿范围,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在稳定脱贫中的保障作用,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记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省在既定时间节点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湖南将如何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创造经得起检验的脱贫成果?
王志群:一是精准脱贫管理机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工作,以现有贫困人口为基础,建设全省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形成与关联行业部门信息互联、数据共享的资源平台,实行脱贫销号、返贫录入,做到贫困人口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严格执行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退出标准、退出程序,严禁“数字脱贫”“假脱贫”。
二是扶贫资源整合机制。落实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相关部门资金和项目安排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并最大限度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县级特别是贫困县要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貧项目为载体,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推进规划实施,完成脱贫任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向贫困地区延伸,实现对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全面覆盖,满足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三是贫困群众参与机制。通过政策宣讲、典型引路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苦熬不如苦干”的观念和“勤劳致富光荣”的思想,激发贫困群众强烈的发展愿望,增强脱贫奔小康的信心,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的有机结合。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规划编制、项目选择和实施、资金使用管理等过程,提高项目的群众参与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资金项目管理机制。建立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实行资金使用、项目审批、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管理、监管责任“六到县”,建立县审批、县整合、省备案的资金项目管理机制,省级相关部门不得限定资金在贫困县的具体用途,侧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和扶持精准度。建立规划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每年汇总项目实施计划,定期组织调度,逐年完成项目。健全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建立资金、项目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和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五是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把扶贫工作考核分别纳入全面小康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年度绩效考评范围;认真组织对各市州、县市区(含管理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制考核和驻村帮扶考核,推进考核向基层延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脱贫攻坚工作实绩与单位绩效考评、干部选拔使用和评先评优挂钩。建立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邀请民主党派和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和扶贫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增强绩效评估的公信力和诚信度。
针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规划》有诸多亮点,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志群。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全局谋划、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来部署和推进。请问湖南脱贫攻坚总体态势怎样?
王志群: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战略部署,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明确到2019年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69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
当前,湖南省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截至“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底,湖南省还有445万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5位,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广泛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长株潭地区外的每个市州贫困人口均在20万人以上,其中5个市州贫困人口在40万人以上,51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67.35%;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难度很大。全省有6924个贫困村,村内生产生活条件尚未明显改善,产业培育难度较大。51个贫困县县级财力普遍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发展活力不强。
记者:湖南省政府今年印发的《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是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工程的“施工图”,也是各地各部门精准扶贫的“指示牌”。请问《规划》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和任务?
王志群:根据《规划》,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总体目标为:力争2019年、确保到2020年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省6924个贫困村分批全部退出;同期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全部脱贫;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规划》结合此前已制订的脱贫滚动计划,将脱贫摘帽任务分解到每个年度,并可依据工作推进实际情况作年度调整。
贫困人口脱贫计划为:2016年脱贫110万人(已超额完成),2017年脱贫150万人(含社保兜底脱贫对象),2018年脱贫110万人,2019年脱贫75万人,2020年重点解决返贫人口问题。
贫困村退出计划为:2016年退出1053个村(已完成),2017年退出2500个村,2018年退出3000个村,2019年退出371个村。
贫困县摘帽计划为:2016年2个贫困县摘帽(已完成),2017年12个贫困县摘帽,2018年28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9个贫困县摘帽。
记者:发展产业脱贫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湖南在发展产业脱贫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王志群:《规划》提出,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精准扶贫思路,按照人均投入帮扶资金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6000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1000元、社会资金1000元)的标准,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支持1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每个贫困户至少实施一个增收项目、掌握1-2项实用技术。力争参与产业扶贫的70%以上贫困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结成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6924个贫困村村村有特色产业基地,帮助260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记者: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请问,湖南将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王志群:针对因病致贫现象,《规划》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贫困人口给予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倾斜支持,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以县为单位,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对患重大疾病、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为有需要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探索市域和省域内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记者: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多样,既有与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也有因病、因学、因无劳动能力、因综合素质等与个体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为此,湖南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哪些具体政策措施?
王志群:湖南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发展产业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加强教育脱贫、推进健康扶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积极开展社会帮扶、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9个方面任务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规划》明确,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劳务输出脱贫推进力度,加强转移就业服务,提高稳定就业能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80万贫困人口脱贫;着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遞,让约80万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逐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态补偿范围,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在稳定脱贫中的保障作用,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记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省在既定时间节点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湖南将如何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创造经得起检验的脱贫成果?
王志群:一是精准脱贫管理机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工作,以现有贫困人口为基础,建设全省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形成与关联行业部门信息互联、数据共享的资源平台,实行脱贫销号、返贫录入,做到贫困人口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严格执行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退出标准、退出程序,严禁“数字脱贫”“假脱贫”。
二是扶贫资源整合机制。落实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相关部门资金和项目安排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并最大限度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县级特别是贫困县要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貧项目为载体,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推进规划实施,完成脱贫任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向贫困地区延伸,实现对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全面覆盖,满足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三是贫困群众参与机制。通过政策宣讲、典型引路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苦熬不如苦干”的观念和“勤劳致富光荣”的思想,激发贫困群众强烈的发展愿望,增强脱贫奔小康的信心,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的有机结合。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规划编制、项目选择和实施、资金使用管理等过程,提高项目的群众参与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资金项目管理机制。建立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实行资金使用、项目审批、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管理、监管责任“六到县”,建立县审批、县整合、省备案的资金项目管理机制,省级相关部门不得限定资金在贫困县的具体用途,侧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和扶持精准度。建立规划项目协同推进机制,每年汇总项目实施计划,定期组织调度,逐年完成项目。健全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建立资金、项目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和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五是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把扶贫工作考核分别纳入全面小康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年度绩效考评范围;认真组织对各市州、县市区(含管理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制考核和驻村帮扶考核,推进考核向基层延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脱贫攻坚工作实绩与单位绩效考评、干部选拔使用和评先评优挂钩。建立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邀请民主党派和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和扶贫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增强绩效评估的公信力和诚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