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密的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喜爱演奏乐器的民族,而且专业艺人和业余爱好者也非常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这里,儿乎所有的演奏者都会演奏哈密专属的民族音乐。在一些聚会的场所,人们都会组织一场演唱节目或轮流演奏音乐,也正因如此,多年以来,木卡姆一直被人们传颂、流传至今。
哈密木卡姆的演奏乐器除了独有的哈密艾捷克外,还有达普(手鼓),弹布尔,都塔尔,羌,萨塔尔,那格拉,卡龙等也是在演奏哈密木卡姆时不可缺少的配备乐器。
下面向读者介绍演奏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乐器和它们的特点:
哈密木卡姆做为维吾尔古典木卡姆的一部分,不仅有一些相同点,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乐器的配置上面也略有不同。
在婚慶等场所,一般哈密艾捷克用手鼓、热瓦普等乐器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人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在聚会中用都塔尔、弹布尔等同用乐器来演奏音乐。在一些大型聚会或公开活动上用锁呐、笛子、那格拉演奏。逢节日时,会专门设场地,乐手们在场上演奏,在场下的人们则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或跳舞。
哈密艾捷克是一种做工简单,间质好、响亮、悦耳的乐器,做艾捷克的材料简单,成本低。艾捷克的头可以用木头制作,也可以用铝、铜等来制作,选材很多。用羊皮为扩张。一些初学者或者业余爱好者可以选用铝制的艾捷克来练习和演奏。艾捷克又分为二弦或多弦,最多的11弦。哈密艾捷克现已在哈密的大小乡镇、偏远山区中被广大爱好者广泛弹奏。哈密艾捷克高1米或1米零五,过去有时用7,9,11,13根弦,现在通常是11炫。2,5为主炫,其它的是附加炫,艾捷克是一种高音弦乐器。哈密艾捷克
哈密艾捷克分布于哈密市回城乡、花园乡、南湖乡、陶家宫乡、沁城乡、二堡镇、天山乡、西山乡、五堡乡、伊吾县、农十三师等哈密木卡姆所分布的地方。哈密艾捷克是在哈密木卡姆和哈密民乐的演奏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乐器,它广泛流传于哈密地区所有的乡村,是哈密维吾尔人民的主要娱乐工具之一。哈密艾捷克结构复杂,琴杆和琴轴多用梧桐、核桃、松木、胡杨、桑木或榆木制作,特别坚硬不易变形。琴筒过去都是用胡杨木制作,现在更多地采用铜、铁等坚硬的金属制作,琴轴用坚硬的木头制作,以前的艾捷克弦多使用山羊肠子,琴筒蒙羊皮,而现在普遍使用钢丝和蟒皮。
哈密艾捷克是哈密独有的弓弦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它与古代的胡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其可查的历史已呢千年之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就有用竹片在两条弦之间拉奏摩擦发音的奚琴,又叫嵇琴,这就是胡琴的前身。在宋代音乐理论家陈旸于1099年所著的《乐书》(卷一二八)中载有:“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马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用用焉。”由此可见,奚琴本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创造。到了宋代,以马尾为弓的胡琴从北方少数民族流传到了中原。当时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有记载: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志犹自怨单于。它和今天的二胡形制样式相差不远。上部有木轸,下部有琴筒,蒙蛇皮、蟒皮、薄木板等作共鸣膜,膜上置马,左手按弦,右手持马尾弓拉奏。元代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鞑靼人有一种当他们排好队伍等候打仗的时候,要演奏二弦琴鼓舞士气的风俗。明清时期,是胡琴不断发展、改进融合的时期,演变成种类繁多的拉弦乐器,如二胡、高胡、大胡、中胡、板胡、京胡、坠胡、椰胡、马头琴等。从历史的传承看,哈密艾捷克与胡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反映了古代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深刻交融。
哈密艾捷克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并发展,最终成为不能分离的精神支柱,成为承载人们欢乐与悲伤的载体,它历经了长期的发展,在哈密维吾尔人聚居的乡村得到广泛的流传,成为演奏哈密民乐民歌、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乐器。它经常出现在维吾尔人的各种集会、庆祝婚礼仪式、传统节日、部分宗教活、阔克麦西热甫等活动中,是哈密木卡姆的文化象征,在哈密木卡姆演奏中着有其他乐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它独特的音色、浑厚的音质、具有穿透力的音调、伸张自如、快慢舒缓的节奏沁人心扉。
哈密热瓦甫主要分布在哈密市的回城乡、花园乡、陶家宫乡、二堡镇等地。是哈密维吾尔族乐器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珍贵价值的乐器之一,其悠久性不亚于哈密艾捷克,是木卡姆演奏中重要的弹拨乐器,它在哈密木卡姆和其他民间的演出中与哈密艾捷克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受制于制作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演奏难度大、在演奏中主要充当辅助角色等因素制约和影响,普及率不如艾捷克等乐器那样广泛,演奏传承者也相对较少。与哈密热瓦甫合奏的乐器有艾捷克、弹布尔、都塔尔、达普、苏尔奈等。
哈密热瓦甫结构和工艺复杂,表演中常与哈密艾捷克等乐器合奏,虽然在造型上类似于刀郎热瓦甫,但在制作技术和演奏形式、音质等方面不同于刀郎热瓦甫。它音质优美、浑厚、低沉,通体用核桃木、枣木、苹果木等实木雕制而成,一般通长85厘米左右、音箱面宽20厘米左右,背后刻有花卉等图案,琴头为马头型,长宽各8厘米左右。哈密热瓦甫一般有13根弦,6根主弦,7根副弦。
哈密木卡姆根据乐谱和词的不同可分为很多种,各有各的特色。至今保存完整的哈密木卡姆共有19种,共有250首歌曲。在唐代,哈密的木卡姆以民谣梁祝传入长安,在长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哈密木卡姆动听、悦耳、美妙,且学起来容易、易记。
哈密艾捷克是哈密维吾尔族人们特别打造的乐器,共有两余主弦利若干条次弦,弦都是用钢丝制成的,所以拉的时候尾音会延续很长时间,因为这个原因,艾捷克堪称乐器之首。人们常说:“没有艾捷克,就没有木卡姆”。
在演奏木卡姆时,还有一种重要的乐器——哈密热瓦普,哈密热瓦普的头部是一种心型的构造,直径为30CM,柄手为60CM,底部窄,越往上越宽。热瓦普一般用枣树、犁树的树杆制成,表面上包上一层皮,共有5条弦。哈密热瓦普只是为了配合艾捷克的演奏,所以音乐必须准确,响亮,因而在弹奏热瓦普的时候要灵活弹奏。
手鼓同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演奏木卡姆时通常需要2至3个或更多的手鼓,以弹奏时也有很多的技巧。
哈密木卡姆的演奏乐器除了独有的哈密艾捷克外,还有达普(手鼓),弹布尔,都塔尔,羌,萨塔尔,那格拉,卡龙等也是在演奏哈密木卡姆时不可缺少的配备乐器。
下面向读者介绍演奏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乐器和它们的特点:
哈密木卡姆做为维吾尔古典木卡姆的一部分,不仅有一些相同点,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乐器的配置上面也略有不同。
在婚慶等场所,一般哈密艾捷克用手鼓、热瓦普等乐器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人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在聚会中用都塔尔、弹布尔等同用乐器来演奏音乐。在一些大型聚会或公开活动上用锁呐、笛子、那格拉演奏。逢节日时,会专门设场地,乐手们在场上演奏,在场下的人们则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或跳舞。
哈密艾捷克是一种做工简单,间质好、响亮、悦耳的乐器,做艾捷克的材料简单,成本低。艾捷克的头可以用木头制作,也可以用铝、铜等来制作,选材很多。用羊皮为扩张。一些初学者或者业余爱好者可以选用铝制的艾捷克来练习和演奏。艾捷克又分为二弦或多弦,最多的11弦。哈密艾捷克现已在哈密的大小乡镇、偏远山区中被广大爱好者广泛弹奏。哈密艾捷克高1米或1米零五,过去有时用7,9,11,13根弦,现在通常是11炫。2,5为主炫,其它的是附加炫,艾捷克是一种高音弦乐器。哈密艾捷克
哈密艾捷克分布于哈密市回城乡、花园乡、南湖乡、陶家宫乡、沁城乡、二堡镇、天山乡、西山乡、五堡乡、伊吾县、农十三师等哈密木卡姆所分布的地方。哈密艾捷克是在哈密木卡姆和哈密民乐的演奏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乐器,它广泛流传于哈密地区所有的乡村,是哈密维吾尔人民的主要娱乐工具之一。哈密艾捷克结构复杂,琴杆和琴轴多用梧桐、核桃、松木、胡杨、桑木或榆木制作,特别坚硬不易变形。琴筒过去都是用胡杨木制作,现在更多地采用铜、铁等坚硬的金属制作,琴轴用坚硬的木头制作,以前的艾捷克弦多使用山羊肠子,琴筒蒙羊皮,而现在普遍使用钢丝和蟒皮。
哈密艾捷克是哈密独有的弓弦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它与古代的胡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其可查的历史已呢千年之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就有用竹片在两条弦之间拉奏摩擦发音的奚琴,又叫嵇琴,这就是胡琴的前身。在宋代音乐理论家陈旸于1099年所著的《乐书》(卷一二八)中载有:“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马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用用焉。”由此可见,奚琴本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创造。到了宋代,以马尾为弓的胡琴从北方少数民族流传到了中原。当时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有记载: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志犹自怨单于。它和今天的二胡形制样式相差不远。上部有木轸,下部有琴筒,蒙蛇皮、蟒皮、薄木板等作共鸣膜,膜上置马,左手按弦,右手持马尾弓拉奏。元代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鞑靼人有一种当他们排好队伍等候打仗的时候,要演奏二弦琴鼓舞士气的风俗。明清时期,是胡琴不断发展、改进融合的时期,演变成种类繁多的拉弦乐器,如二胡、高胡、大胡、中胡、板胡、京胡、坠胡、椰胡、马头琴等。从历史的传承看,哈密艾捷克与胡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反映了古代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深刻交融。
哈密艾捷克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并发展,最终成为不能分离的精神支柱,成为承载人们欢乐与悲伤的载体,它历经了长期的发展,在哈密维吾尔人聚居的乡村得到广泛的流传,成为演奏哈密民乐民歌、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乐器。它经常出现在维吾尔人的各种集会、庆祝婚礼仪式、传统节日、部分宗教活、阔克麦西热甫等活动中,是哈密木卡姆的文化象征,在哈密木卡姆演奏中着有其他乐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它独特的音色、浑厚的音质、具有穿透力的音调、伸张自如、快慢舒缓的节奏沁人心扉。
哈密热瓦甫主要分布在哈密市的回城乡、花园乡、陶家宫乡、二堡镇等地。是哈密维吾尔族乐器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珍贵价值的乐器之一,其悠久性不亚于哈密艾捷克,是木卡姆演奏中重要的弹拨乐器,它在哈密木卡姆和其他民间的演出中与哈密艾捷克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受制于制作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演奏难度大、在演奏中主要充当辅助角色等因素制约和影响,普及率不如艾捷克等乐器那样广泛,演奏传承者也相对较少。与哈密热瓦甫合奏的乐器有艾捷克、弹布尔、都塔尔、达普、苏尔奈等。
哈密热瓦甫结构和工艺复杂,表演中常与哈密艾捷克等乐器合奏,虽然在造型上类似于刀郎热瓦甫,但在制作技术和演奏形式、音质等方面不同于刀郎热瓦甫。它音质优美、浑厚、低沉,通体用核桃木、枣木、苹果木等实木雕制而成,一般通长85厘米左右、音箱面宽20厘米左右,背后刻有花卉等图案,琴头为马头型,长宽各8厘米左右。哈密热瓦甫一般有13根弦,6根主弦,7根副弦。
哈密木卡姆根据乐谱和词的不同可分为很多种,各有各的特色。至今保存完整的哈密木卡姆共有19种,共有250首歌曲。在唐代,哈密的木卡姆以民谣梁祝传入长安,在长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哈密木卡姆动听、悦耳、美妙,且学起来容易、易记。
哈密艾捷克是哈密维吾尔族人们特别打造的乐器,共有两余主弦利若干条次弦,弦都是用钢丝制成的,所以拉的时候尾音会延续很长时间,因为这个原因,艾捷克堪称乐器之首。人们常说:“没有艾捷克,就没有木卡姆”。
在演奏木卡姆时,还有一种重要的乐器——哈密热瓦普,哈密热瓦普的头部是一种心型的构造,直径为30CM,柄手为60CM,底部窄,越往上越宽。热瓦普一般用枣树、犁树的树杆制成,表面上包上一层皮,共有5条弦。哈密热瓦普只是为了配合艾捷克的演奏,所以音乐必须准确,响亮,因而在弹奏热瓦普的时候要灵活弹奏。
手鼓同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演奏木卡姆时通常需要2至3个或更多的手鼓,以弹奏时也有很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