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风俗,集宗教、艺术、娱乐与经贸于一体的庙会的发展趋势大不如从前。在历史文化古城杭州,对于庙会民俗文化的发展颇具特色,因此本研究将视角锁定杭城。在阐述庙会历史发展轨迹的同时,探索杭州传统庙会的历史轨迹及其未来走向。
关键词:杭州;庙会;历史轨迹;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J8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引 言
庙会是传统社会民众宗教信仰的必然产物,也是在底层民众中形成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貌。在对杭州传统庙会调查总结方面,力争在一个不失衡的层面上正确地看待传统风俗。承前启后,深入发掘杭州庙会的内在价值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杭州历史文化研究的建设工作尽一份责任。
二、杭州传统庙会的历史轨迹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庙会是“流动的社会”。庙会的出现既是小传统文化中相对于社会精英文化的俗文化,也是相对于官方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它既有主流文化的某些内容,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生存方式。而作为传统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其实庙会本身就是文化的集结地。现在社会达成普遍的共识就是庙会文化成熟于唐宋,繁盛于明清。而这两个时期,“东南形胜”的 杭州,杭儿风的风靡反映出杭州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也催生了庙会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至于现在“杭儿风”成了杭州人贪图安逸、作风不实的代名词,这又是后话了。
三、传统庙会的衰落原因
(一)现代社会新式的发展动态
随着培育传统庙会“土壤”的逐渐退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脱离饱含其文化精神价值的特定环境,这就成为庙会以及许多传统民俗文化被逐渐“淡化”和“矮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外来文化快速涌入带来的冲击
全球化时代到来,只有主动迎合时代潮流,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深化开放的层次的地区和人民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但是,越加畅通无阻的交流对本土文化也就构成越大的危机和挑战。一方面,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诸多文化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快瓦解、涣散甚至泯灭。另一方面,面对日渐纷繁的文化现象,人们的选择自然也趋于多样化,许多外来的文化成为了新的宠儿。传统庙会在这些琳琅满目的节日风俗中,往往不占优势,渐渐地被年轻人所不知。
(三)频繁的人口流动所造成的压力
杭州,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日渐成为人们眼中一个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而这些年来外来人口不断涌入的现状,对于地域文化形式的庙会,自然会产生一个不可忽视的冲击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人群也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一般而言,新杭州人很难融入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本地的风俗文化中。传统庙会的人群往往局限于本土的杭州人,而且多为老年人。
(四)庙会自身的限制因素
不光乎庙会,现当下,多数传统文化的发展都表现出程度不一的瓶颈现象:形式老套、内涵过时、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感……这些传统文化似乎遇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大多年轻人对一些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文化断代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保持原状而不加改革创新,那么,这种传统文化最终只会走向没落甚至消失不见。
四、传统庙会的社会意义
(一)增强凝聚力,联结感情,传递精神
我们知道,在传统社会,庙会上精彩的民间艺术节目、热闹的商品交易行为对于远近的人们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人们通常以“社”的组织形式同行,亲友们可以借此机会联络联络感情,或是解决一些平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庙会在民众心中就等同于节日庆典般热闹和重要。而如果某个村出的节目精彩,就会成为全村人关注的焦点和骄傲,可见,它有力地将民众动员起来,成为团结群众的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形式。
(二)娱乐身心,调节情绪,繁荣艺术
大凡庙会,必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杂艺表演,载歌载舞,分外热闹;精彩绝伦的民间工艺展示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承载着各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庙会的意义已经不只是其本身,它也是孕育文化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包含多个文化生命体的风俗形式。
(三)促进贸易,活跃市场,发展经济
这是庙会一以贯之、毫无争议的社会功能。每逢庙会,总是商贩生意兴隆之时,张岱对于明代“西湖香市”的记载就对昭庆寺周边集市有过一番描述:“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饵,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四乡农民会借此机到庙会上购买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潜藏着巨大商机的庙会在今天也仍是如此。人们会趁着热闹,尝尝杭州的小吃,搜罗杭州的小工艺品,感受杭州独有的风韵。
五、对于传统庙会未来走向的初步建议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更是生活的升华。因此,我们决不能对传统庙会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消极态度。作为传统民俗文化,历经千百年之久,庙会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之中,雖然,其中的宗教桎梏随处可见,极其强烈,但这也毫不奇怪。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方面的内容终究会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总是人性的张扬。
在科学昌盛的今天,无疑,庙会文化只有朝着发展传统民俗文化、经济和开发旅游事业的道路发展才能更加张扬时代意义,获得新的发展。将杭州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与传统庙会相结合,充分挖掘两者的内在契合点,寻求一种崭新的和谐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承庙会这一民俗文化,而且直接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打造,为杭州更添一分色彩。
六、结论
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史常态而非偶然,任何社会任何文化都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平衡中调适、演变。在对待庙会变迁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态度。从我国国情出发,以杭州本土特征为依托,搞好庙会文化。在经历过种种之后,杭州庙会已也不再是原先的庙会,传统也发生了调适和演变,它既有着庙会文化的特性,也具备它的共性。庙会活动吮吸着民间文化的乳汁,而逐渐融入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性格和精神,可以说,庙会文化将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命运,它的嬗变是社会传统事象演变的一个缩影,我们也期待这种嬗变之后,中华文明迸发出焕然一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梁方.《庙会的传承与社会化——以武汉地区为例》,长江论坛,2004年
[2]李杭育著.《老杭州:湖山人间》,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马时雍主编:《杭州的寺庙教堂》,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蒋垚婷(1992.6)女,汉族,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邮编311121;舒仁辉(1962.11)男,汉族,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邮编311121
关键词:杭州;庙会;历史轨迹;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J8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引 言
庙会是传统社会民众宗教信仰的必然产物,也是在底层民众中形成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貌。在对杭州传统庙会调查总结方面,力争在一个不失衡的层面上正确地看待传统风俗。承前启后,深入发掘杭州庙会的内在价值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杭州历史文化研究的建设工作尽一份责任。
二、杭州传统庙会的历史轨迹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庙会是“流动的社会”。庙会的出现既是小传统文化中相对于社会精英文化的俗文化,也是相对于官方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它既有主流文化的某些内容,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生存方式。而作为传统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其实庙会本身就是文化的集结地。现在社会达成普遍的共识就是庙会文化成熟于唐宋,繁盛于明清。而这两个时期,“东南形胜”的 杭州,杭儿风的风靡反映出杭州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也催生了庙会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至于现在“杭儿风”成了杭州人贪图安逸、作风不实的代名词,这又是后话了。
三、传统庙会的衰落原因
(一)现代社会新式的发展动态
随着培育传统庙会“土壤”的逐渐退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脱离饱含其文化精神价值的特定环境,这就成为庙会以及许多传统民俗文化被逐渐“淡化”和“矮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外来文化快速涌入带来的冲击
全球化时代到来,只有主动迎合时代潮流,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深化开放的层次的地区和人民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但是,越加畅通无阻的交流对本土文化也就构成越大的危机和挑战。一方面,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诸多文化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快瓦解、涣散甚至泯灭。另一方面,面对日渐纷繁的文化现象,人们的选择自然也趋于多样化,许多外来的文化成为了新的宠儿。传统庙会在这些琳琅满目的节日风俗中,往往不占优势,渐渐地被年轻人所不知。
(三)频繁的人口流动所造成的压力
杭州,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日渐成为人们眼中一个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而这些年来外来人口不断涌入的现状,对于地域文化形式的庙会,自然会产生一个不可忽视的冲击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人群也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一般而言,新杭州人很难融入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本地的风俗文化中。传统庙会的人群往往局限于本土的杭州人,而且多为老年人。
(四)庙会自身的限制因素
不光乎庙会,现当下,多数传统文化的发展都表现出程度不一的瓶颈现象:形式老套、内涵过时、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感……这些传统文化似乎遇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大多年轻人对一些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文化断代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保持原状而不加改革创新,那么,这种传统文化最终只会走向没落甚至消失不见。
四、传统庙会的社会意义
(一)增强凝聚力,联结感情,传递精神
我们知道,在传统社会,庙会上精彩的民间艺术节目、热闹的商品交易行为对于远近的人们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人们通常以“社”的组织形式同行,亲友们可以借此机会联络联络感情,或是解决一些平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庙会在民众心中就等同于节日庆典般热闹和重要。而如果某个村出的节目精彩,就会成为全村人关注的焦点和骄傲,可见,它有力地将民众动员起来,成为团结群众的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形式。
(二)娱乐身心,调节情绪,繁荣艺术
大凡庙会,必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杂艺表演,载歌载舞,分外热闹;精彩绝伦的民间工艺展示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承载着各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庙会的意义已经不只是其本身,它也是孕育文化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包含多个文化生命体的风俗形式。
(三)促进贸易,活跃市场,发展经济
这是庙会一以贯之、毫无争议的社会功能。每逢庙会,总是商贩生意兴隆之时,张岱对于明代“西湖香市”的记载就对昭庆寺周边集市有过一番描述:“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饵,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四乡农民会借此机到庙会上购买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潜藏着巨大商机的庙会在今天也仍是如此。人们会趁着热闹,尝尝杭州的小吃,搜罗杭州的小工艺品,感受杭州独有的风韵。
五、对于传统庙会未来走向的初步建议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更是生活的升华。因此,我们决不能对传统庙会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消极态度。作为传统民俗文化,历经千百年之久,庙会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之中,雖然,其中的宗教桎梏随处可见,极其强烈,但这也毫不奇怪。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方面的内容终究会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总是人性的张扬。
在科学昌盛的今天,无疑,庙会文化只有朝着发展传统民俗文化、经济和开发旅游事业的道路发展才能更加张扬时代意义,获得新的发展。将杭州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与传统庙会相结合,充分挖掘两者的内在契合点,寻求一种崭新的和谐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承庙会这一民俗文化,而且直接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打造,为杭州更添一分色彩。
六、结论
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史常态而非偶然,任何社会任何文化都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平衡中调适、演变。在对待庙会变迁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态度。从我国国情出发,以杭州本土特征为依托,搞好庙会文化。在经历过种种之后,杭州庙会已也不再是原先的庙会,传统也发生了调适和演变,它既有着庙会文化的特性,也具备它的共性。庙会活动吮吸着民间文化的乳汁,而逐渐融入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性格和精神,可以说,庙会文化将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命运,它的嬗变是社会传统事象演变的一个缩影,我们也期待这种嬗变之后,中华文明迸发出焕然一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梁方.《庙会的传承与社会化——以武汉地区为例》,长江论坛,2004年
[2]李杭育著.《老杭州:湖山人间》,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马时雍主编:《杭州的寺庙教堂》,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蒋垚婷(1992.6)女,汉族,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邮编311121;舒仁辉(1962.11)男,汉族,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邮编3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