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该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关键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是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产业集聚区的现状,提出一系列科学发展产业集聚区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一、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20世紀90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创立的“新竞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指许多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域,彼此合纵连横,既竞争又合作,形成一个坚实的企业集群网络,集群网络中的成员有同业竞争者、上下游供应商、相关服务业和支援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公会)等。集群集中的地域,都是钻石结构特别强大的地方。
科学发展产业聚集,对发挥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经济学家对于19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形成的产业聚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发现经济增长和产业聚集具有强正相关关系。 近年来,一些实证研究也证明了产业的空间聚集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中,文玫(2004)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工业在区域上进行重新定位和集中的方向,并考察了影响制造业重新定位和集中的决定因素,论证了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但产业在集聚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另一种相反的力量,即“市场拥挤效应”,它使得厂商倾向于在厂商数目少的地区生产。这主要是随着产业的聚集,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交通拥挤等问题将日趋显著,导致各种生产要素与生活要素价格上升。当生产成本的上升超过交易费用的节省时,一些在产业聚集区域不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与劳动力就会转移到相对成本更低的地区,形成产业扩散,从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二、我国产业集聚区的现状
我国的产业集聚区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总的看来,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大部分产业集群是以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私营企业实力小,贷款难,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三是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在这样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根本谈不上技术创新,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甚至只能把低质低价视为竞争的制胜法宝,假冒伪劣屡禁不绝。
(二)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首先,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现象广泛存在,产业集聚区之间和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受到限制,难以得到很好的发育。其次,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集聚区都是轻纺工业,这些工业本身的链条就不长,企业的生产往往由集中于这些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系列化产品也不丰满。
(三)园区建设过热,出现过度竞争
许多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所在地的政府仍然抱着铺摊子、上规模、求政绩、为社区建设和行政支出聚集财源的发展思路,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盲目上马各种园区,并且建设标准不高,部门管理交叉,最终无法发挥产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作用。当园区成为各地工业发展的新载体时,地区间的经济竞争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工业园区之间的竞争。虽然一个地方的园区规划水平可能不低,但由于缺乏区域性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单个园区的规划水平要大打折扣,而不同园区之间的过度竞争,则更会造成相互削弱的后果。与此同时,在不同地方出现的追赶加模仿的重复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造成了相互削弱的过度竞争。
(四)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区一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实现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发展。
三、科学发展产业集聚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一)提高集聚区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核心品牌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企业必须树立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为方向,加强建设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二是健全集聚区整体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各个企业优势资源,构建集聚区整体科研服务体系。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的引进力度。同时,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开发核心产品,打造优势品牌,扩大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二)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
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进一步发挥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集群竞争力。内部的精细分工是国际上成功产业集群所以成功的重要经验。浙江温州的小小标牌产业就已经衍生出18道工序,并且每一道工序都由独立的中小企业承担,从而集聚了成百上千家企业,上下游企业之间基本上采取市场采购的方式获得产品。正是这种生产组织模式,推动着标牌产业的不断创新和精致化,推动着其产品走向世界。
(三)对本地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真正形成产业集聚区自身的特色产业
发挥创造性地整合本地资源的良好机制,克服没有限制地跟风仿冒的弊端,真正形成产业集聚区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品牌。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嵌入性或植根性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绵绵不绝的发展潜力的关键。不仅当地的特色物质资源应当成为集群发展的基础,其特有的历史社会文化资源也可以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资源体系之中,这是真正形成产业特色的关键,是解决国内各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的产业重构和过度竞争问题的关键。
(四)发挥政府职能,积极推动外部服务业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
集聚区应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实行一站式办公,并明确项目审批权限;同时,集聚区企业上缴的各种税费与所在集聚区分税时比例应统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建设如城市主干路网、供排水、燃气、热力、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时,应考虑与周边的产业集聚区实现对接,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一、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20世紀90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创立的“新竞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指许多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域,彼此合纵连横,既竞争又合作,形成一个坚实的企业集群网络,集群网络中的成员有同业竞争者、上下游供应商、相关服务业和支援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公会)等。集群集中的地域,都是钻石结构特别强大的地方。
科学发展产业聚集,对发挥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经济学家对于19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形成的产业聚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发现经济增长和产业聚集具有强正相关关系。 近年来,一些实证研究也证明了产业的空间聚集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中,文玫(2004)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工业在区域上进行重新定位和集中的方向,并考察了影响制造业重新定位和集中的决定因素,论证了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但产业在集聚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另一种相反的力量,即“市场拥挤效应”,它使得厂商倾向于在厂商数目少的地区生产。这主要是随着产业的聚集,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交通拥挤等问题将日趋显著,导致各种生产要素与生活要素价格上升。当生产成本的上升超过交易费用的节省时,一些在产业聚集区域不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与劳动力就会转移到相对成本更低的地区,形成产业扩散,从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二、我国产业集聚区的现状
我国的产业集聚区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总的看来,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大部分产业集群是以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私营企业实力小,贷款难,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三是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在这样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根本谈不上技术创新,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甚至只能把低质低价视为竞争的制胜法宝,假冒伪劣屡禁不绝。
(二)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首先,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现象广泛存在,产业集聚区之间和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受到限制,难以得到很好的发育。其次,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集聚区都是轻纺工业,这些工业本身的链条就不长,企业的生产往往由集中于这些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系列化产品也不丰满。
(三)园区建设过热,出现过度竞争
许多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所在地的政府仍然抱着铺摊子、上规模、求政绩、为社区建设和行政支出聚集财源的发展思路,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盲目上马各种园区,并且建设标准不高,部门管理交叉,最终无法发挥产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作用。当园区成为各地工业发展的新载体时,地区间的经济竞争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工业园区之间的竞争。虽然一个地方的园区规划水平可能不低,但由于缺乏区域性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单个园区的规划水平要大打折扣,而不同园区之间的过度竞争,则更会造成相互削弱的后果。与此同时,在不同地方出现的追赶加模仿的重复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造成了相互削弱的过度竞争。
(四)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区一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实现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发展。
三、科学发展产业集聚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一)提高集聚区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核心品牌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企业必须树立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为方向,加强建设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二是健全集聚区整体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各个企业优势资源,构建集聚区整体科研服务体系。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的引进力度。同时,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开发核心产品,打造优势品牌,扩大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二)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
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进一步发挥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集群竞争力。内部的精细分工是国际上成功产业集群所以成功的重要经验。浙江温州的小小标牌产业就已经衍生出18道工序,并且每一道工序都由独立的中小企业承担,从而集聚了成百上千家企业,上下游企业之间基本上采取市场采购的方式获得产品。正是这种生产组织模式,推动着标牌产业的不断创新和精致化,推动着其产品走向世界。
(三)对本地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真正形成产业集聚区自身的特色产业
发挥创造性地整合本地资源的良好机制,克服没有限制地跟风仿冒的弊端,真正形成产业集聚区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品牌。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嵌入性或植根性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绵绵不绝的发展潜力的关键。不仅当地的特色物质资源应当成为集群发展的基础,其特有的历史社会文化资源也可以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资源体系之中,这是真正形成产业特色的关键,是解决国内各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的产业重构和过度竞争问题的关键。
(四)发挥政府职能,积极推动外部服务业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
集聚区应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实行一站式办公,并明确项目审批权限;同时,集聚区企业上缴的各种税费与所在集聚区分税时比例应统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建设如城市主干路网、供排水、燃气、热力、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时,应考虑与周边的产业集聚区实现对接,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