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文化是我国最具代表的传统文化之一,而民间采茶戏又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赣南民间采茶戏。赣南民间采茶戏将客家文化融入其中,在音乐形态特点以及舞蹈美方面极具地域风情,深受人们关注与喜爱。本文将以赣南民间采茶戏为例,通过分析采茶戏的背景,研究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与舞蹈美。
中国传统采茶戏一般是以地方发展为主,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文化精髓,还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对其中内容进行创新,而赣南采茶戏就是其中代表。赣南采茶戏将客家文化贯穿其中,同时还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发展演变,以歌舞的形式,为当地文化营造出独特的气质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赣南地区许多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消失,但是采茶戏依旧保持着它的活力与独特魅力,在其表演过程中带给人轻松、愉悦、活泼、幽默的心理感受。
一、赣南民间采茶戏发展背景
从自然环境发展来看,赣南民间采茶戏起源于我国赣南地区,处于中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潮湿,降水量较大,地势以低山以及丘陵为主,所以说无论是从气候还是地势上来说都适合茶叶的生长。赣南地区的农耕人们在种植采摘茶叶的过程中,喜欢用歌声以及舞蹈来展现劳动过程中的欢乐,而这也是民间采茶戏的初始形态,随着不断发展与逐渐完善,慢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赣南民间采茶戏,在民间乃至整个中国流传开来,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民间采茶戏的代表。
从传统文化传承来看,赣南地区多为客家人聚集区,其独特的客家文化为赣南民间采茶戏带来了新的文化内涵。客家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与传统,是一个将传统民间文化与地区特点相结合的文化体系。在几千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客家文化发展成为了崇尚文学与教育的传统文化代表。
二、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形态特点
(一)旋法与调式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旋法与调式。不同形式的音乐共同组成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不同的调式结果对应不一样的声音,其中主要调式为“五声微调式”,除此之外辅以“五声羽调式”以及“五声商调式”。举例来说,赣南民间采茶戏中音乐形态方面最具代表的为《牡丹调》,在曲式结构方面,其采用了“起、承、转、合”四种曲式结构;而从调式结构方面分析,《牡丹调》选用了徵调式曲牌,主要形式是以“煞声”出现的,是发挥着主音的作用,这也是赣南民间采茶戏中比较具有特色的调式:最后是《牡丹调》的旋法特点,将大量的相同字音和句子进行重复,强调了其主体表达,同时为了能够突出《牡丹调》音乐的特点,在运用旋法时还采用了缠绕式的表现手法,使《牡丹调》的音乐更加灵活多变,给观众以轻快之感。
(二)唱腔特点
不同地区的民间采茶戏都有不同风格的唱腔结构,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中,其唱腔结构也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特点。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曲调大多是以民歌为基础曲调,所以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联缀曲牌的特征,其次还表现为板式的变化。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唱腔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首先,其基本的唱腔腔调虽然是以重复以及变化重复为主,并且这样的重复以及变化重复已经成为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基础腔调,但是每一个腔句之间是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情况,这是因为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歌词中,蕴含着不一样的情绪变化;其次,在基础腔调之下,赣南民间采茶戏还以基本腔调为基础,在此前提下运用扩展手法或是紧缩手法等一系列的变化手法将基础腔调进行创新改变,这样能够更加表现出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歌词中所蕴含的情绪以及劳动人民的内心感受,在变换手法上主要为以下三点,第一是将句子进行增减,第二是运用扩展手法或是紧缩手法,第三是将音乐旋律进行改变,运用“移宫易调”的表现手法。
(三)伴奏特点
众所周知,一首好的音乐是由歌词和伴奏共同组成,所以对于赣南民间采茶戏来说,歌词表现了采茶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绪变化,而伴奏则是为音乐注入灵魂,将歌词中蕴含的情感最大化表现出来,二者相结合,相互补充,促进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独特的音乐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在赣南民间采茶戏表演的过程中,伴奏的形式与曲调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地域特点表现出来。从另一方面来说,若是没有了伴奏,那么整个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表演就显得毫无生机与趣味,也表达不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任何形式的音乐伴奏风格都与其历史发展相联系,对于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伴奏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在赣南民间采茶戏发展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进行伴奏的乐队与乐器也是极少的,主要构成是唢呐或是打击乐;而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逐渐的发展,进行伴奏的人员也逐渐增加,所融入的乐器种类也逐渐增多,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扬琴以及竹笛等,慢慢又加入了提琴和雙簧管等西方乐器。至此,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在不同的伴奏乐器的共同作用下,在不同表现手法的创新下,赣南民间采茶戏充分发挥出其独特的唱腔伴奏特点。
三、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美
(一)舞蹈表演艺术价值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是将赣南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与道教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歌伴舞的形式,表现出了载歌载舞的艺术氛围,其主要表演艺术价值,从以下三点可以体现。
首先是在舞蹈场景表现方面,运用了动作感较强的以及抒情形式的舞蹈动作。举例来说,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传统剧目《哨妹子》中,其舞蹈表演极具有韵律感,在表演过程中,为了表现出上山与下山的场景,舞蹈演员运用了跳跃行走的“矮子步”;当舞蹈演员想要表现人物的独特个性以及内心的情感,烘托出整个场景的氛围时,选择了自由摆动的“单袖筒”。这两个舞蹈动作都对赣南民间采茶戏所表演的场景进行了细致刻画。
其次,满足了赣南民间采茶戏对于叙事以及景物表现的要求。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通过舞蹈动作,将整个表演的主要情景以及故事发展进行了描绘与铺垫。比如,在《豆腐哥与豆腐嫂》这个剧目中,扮演“豆腐哥”的舞蹈演员通过对不同的“矮子步”的演绎,向观众表达出他所处的场景,交代了“豆腐哥”的具体场景转换以及不同的场景内容。
最后,体现了广大客家劳动人民的内心需求。在进行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常常利用夸张的动作、多变的表情以及幽默的语言,打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带给观众欢乐,表现出客家劳动人民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舞蹈律动的特点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表演中,最具特色的应该就是舞蹈演员所表现出来的律动效果,主要为“屈尊”律动、“拧摆”律动、“抖颤”律动三种,主要代表动作有“矮子步”、“撩脚扇花”、“上下水漂漂”以及“蜻蜒点水”等。这些律动动作的表演,是从赣南地区广大劳动人们的日常劳动动作中演变的,是对劳动生活的总结升华,贴近生活,同时也体现出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生动幽默、自由活泼的风格特点。
(三)舞蹈形态特点
如上文所说,在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表演中,大多表演动作都取材于生活,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总结与提炼,而其舞蹈形态特点也是劳动人民生活的体现。第一,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大多会对自然环境进行模拟,一般会对动植物的形态进行模仿,从而产生“象形”的舞蹈形态,这是因为客家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大多比较恶劣,而通过舞蹈也可以表现出他们与大自然进行抗争的历史过程,极具创新性与表现力:第二是将生活中的乐趣通过舞蹈动作进行展示,表现出客家劳动人民在艰苦的劳动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而以日常采茶工作为动作原型的舞蹈表演,形成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独特舞蹈形态。
四、结束语
赣南民间采茶戏已经入选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也代表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在民间采茶戏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音乐形态还是舞蹈美都具有其地域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化特点,在当地民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音乐特点上看,其表演唱腔在不断发展创新,伴奏也极具风格,鲜明生动;而对于民间采茶戏的舞蹈美来说,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贴近于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更加生动多彩。总而言之,赣南民间采茶戏是非常具有艺术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供职于广东韶关市翁源县文化馆)
中国传统采茶戏一般是以地方发展为主,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文化精髓,还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对其中内容进行创新,而赣南采茶戏就是其中代表。赣南采茶戏将客家文化贯穿其中,同时还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发展演变,以歌舞的形式,为当地文化营造出独特的气质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赣南地区许多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消失,但是采茶戏依旧保持着它的活力与独特魅力,在其表演过程中带给人轻松、愉悦、活泼、幽默的心理感受。
一、赣南民间采茶戏发展背景
从自然环境发展来看,赣南民间采茶戏起源于我国赣南地区,处于中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潮湿,降水量较大,地势以低山以及丘陵为主,所以说无论是从气候还是地势上来说都适合茶叶的生长。赣南地区的农耕人们在种植采摘茶叶的过程中,喜欢用歌声以及舞蹈来展现劳动过程中的欢乐,而这也是民间采茶戏的初始形态,随着不断发展与逐渐完善,慢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赣南民间采茶戏,在民间乃至整个中国流传开来,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民间采茶戏的代表。
从传统文化传承来看,赣南地区多为客家人聚集区,其独特的客家文化为赣南民间采茶戏带来了新的文化内涵。客家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与传统,是一个将传统民间文化与地区特点相结合的文化体系。在几千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客家文化发展成为了崇尚文学与教育的传统文化代表。
二、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形态特点
(一)旋法与调式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旋法与调式。不同形式的音乐共同组成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不同的调式结果对应不一样的声音,其中主要调式为“五声微调式”,除此之外辅以“五声羽调式”以及“五声商调式”。举例来说,赣南民间采茶戏中音乐形态方面最具代表的为《牡丹调》,在曲式结构方面,其采用了“起、承、转、合”四种曲式结构;而从调式结构方面分析,《牡丹调》选用了徵调式曲牌,主要形式是以“煞声”出现的,是发挥着主音的作用,这也是赣南民间采茶戏中比较具有特色的调式:最后是《牡丹调》的旋法特点,将大量的相同字音和句子进行重复,强调了其主体表达,同时为了能够突出《牡丹调》音乐的特点,在运用旋法时还采用了缠绕式的表现手法,使《牡丹调》的音乐更加灵活多变,给观众以轻快之感。
(二)唱腔特点
不同地区的民间采茶戏都有不同风格的唱腔结构,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中,其唱腔结构也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特点。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曲调大多是以民歌为基础曲调,所以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联缀曲牌的特征,其次还表现为板式的变化。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唱腔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首先,其基本的唱腔腔调虽然是以重复以及变化重复为主,并且这样的重复以及变化重复已经成为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基础腔调,但是每一个腔句之间是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情况,这是因为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歌词中,蕴含着不一样的情绪变化;其次,在基础腔调之下,赣南民间采茶戏还以基本腔调为基础,在此前提下运用扩展手法或是紧缩手法等一系列的变化手法将基础腔调进行创新改变,这样能够更加表现出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歌词中所蕴含的情绪以及劳动人民的内心感受,在变换手法上主要为以下三点,第一是将句子进行增减,第二是运用扩展手法或是紧缩手法,第三是将音乐旋律进行改变,运用“移宫易调”的表现手法。
(三)伴奏特点
众所周知,一首好的音乐是由歌词和伴奏共同组成,所以对于赣南民间采茶戏来说,歌词表现了采茶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绪变化,而伴奏则是为音乐注入灵魂,将歌词中蕴含的情感最大化表现出来,二者相结合,相互补充,促进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独特的音乐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在赣南民间采茶戏表演的过程中,伴奏的形式与曲调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地域特点表现出来。从另一方面来说,若是没有了伴奏,那么整个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表演就显得毫无生机与趣味,也表达不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任何形式的音乐伴奏风格都与其历史发展相联系,对于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伴奏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在赣南民间采茶戏发展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进行伴奏的乐队与乐器也是极少的,主要构成是唢呐或是打击乐;而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逐渐的发展,进行伴奏的人员也逐渐增加,所融入的乐器种类也逐渐增多,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扬琴以及竹笛等,慢慢又加入了提琴和雙簧管等西方乐器。至此,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在不同的伴奏乐器的共同作用下,在不同表现手法的创新下,赣南民间采茶戏充分发挥出其独特的唱腔伴奏特点。
三、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美
(一)舞蹈表演艺术价值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表演艺术,是将赣南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与道教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歌伴舞的形式,表现出了载歌载舞的艺术氛围,其主要表演艺术价值,从以下三点可以体现。
首先是在舞蹈场景表现方面,运用了动作感较强的以及抒情形式的舞蹈动作。举例来说,在赣南民间采茶戏传统剧目《哨妹子》中,其舞蹈表演极具有韵律感,在表演过程中,为了表现出上山与下山的场景,舞蹈演员运用了跳跃行走的“矮子步”;当舞蹈演员想要表现人物的独特个性以及内心的情感,烘托出整个场景的氛围时,选择了自由摆动的“单袖筒”。这两个舞蹈动作都对赣南民间采茶戏所表演的场景进行了细致刻画。
其次,满足了赣南民间采茶戏对于叙事以及景物表现的要求。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通过舞蹈动作,将整个表演的主要情景以及故事发展进行了描绘与铺垫。比如,在《豆腐哥与豆腐嫂》这个剧目中,扮演“豆腐哥”的舞蹈演员通过对不同的“矮子步”的演绎,向观众表达出他所处的场景,交代了“豆腐哥”的具体场景转换以及不同的场景内容。
最后,体现了广大客家劳动人民的内心需求。在进行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常常利用夸张的动作、多变的表情以及幽默的语言,打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带给观众欢乐,表现出客家劳动人民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舞蹈律动的特点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表演中,最具特色的应该就是舞蹈演员所表现出来的律动效果,主要为“屈尊”律动、“拧摆”律动、“抖颤”律动三种,主要代表动作有“矮子步”、“撩脚扇花”、“上下水漂漂”以及“蜻蜒点水”等。这些律动动作的表演,是从赣南地区广大劳动人们的日常劳动动作中演变的,是对劳动生活的总结升华,贴近生活,同时也体现出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生动幽默、自由活泼的风格特点。
(三)舞蹈形态特点
如上文所说,在赣南民间采茶戏舞蹈表演中,大多表演动作都取材于生活,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总结与提炼,而其舞蹈形态特点也是劳动人民生活的体现。第一,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大多会对自然环境进行模拟,一般会对动植物的形态进行模仿,从而产生“象形”的舞蹈形态,这是因为客家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大多比较恶劣,而通过舞蹈也可以表现出他们与大自然进行抗争的历史过程,极具创新性与表现力:第二是将生活中的乐趣通过舞蹈动作进行展示,表现出客家劳动人民在艰苦的劳动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而以日常采茶工作为动作原型的舞蹈表演,形成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独特舞蹈形态。
四、结束语
赣南民间采茶戏已经入选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也代表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在民间采茶戏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音乐形态还是舞蹈美都具有其地域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化特点,在当地民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音乐特点上看,其表演唱腔在不断发展创新,伴奏也极具风格,鲜明生动;而对于民间采茶戏的舞蹈美来说,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贴近于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更加生动多彩。总而言之,赣南民间采茶戏是非常具有艺术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供职于广东韶关市翁源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