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人民是最美的人。”整个世界都是通过人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劳动者可以创造出更加优美的环境;劳动者可以创造出更加舒适的住所;劳动者可以创造出更加温暖的衣衫,劳动可以创造美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将劳动创造美的观念融入进去,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力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劳动教育进行美术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劳动教育;对策
美术中的美是一种美感和审美,美术可以理解成创造美的一种劳动性技术。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类社会中的劳动过程也造就了艺术,所以劳动自然会孕育美、产生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比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故宫等,无一不是人们劳动的成果,还有青铜器、陶瓷、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制品,也都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所造就的。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劳动艺术和美术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不一样的美术教学。基于此,本文针对劳动创造美——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一、欣赏作品,认识劳动
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网络的特点就是丰富、开阔,网络所能够提供的信息是人们无法想象的,这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临摹课本上的青蛙,那么教师可以先从网络中找到不同种类的青蛙图片或者搜寻其他学校学生所临摹的青蛙图片提供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寻找灵感、为他们寻找借鉴,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美术产生了足够的兴趣,那么在他们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激发出潜能,进而养成他们对美术学科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宁海古村落》这一绘画课程时,可以展示村落的图片和视频,其中图画和视频可以将雕梁画栋、黑瓦白墙以及石砖窗花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都是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所凝结而成的。因为将《宁海古村落》这一作品当作学生的观摩对象,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时代的古建筑、古村落深入了解,对古代的亭、桥、房屋、塔、寺庙等古老的建筑都可以展开更加详细的认识和观赏。这些建筑都属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和艺术观之下的产物,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参与感和认同感。
二、绘制作品,感悟劳动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绘画,绘画这门艺术也是劳动的一种体现,比如绘画中会使用到的一些工具:画笔、墨水、纸张、砚台等都属于劳动的产物,这些工具都具备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发明之中的佼佼者,这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智的展现。
在绘画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绘画用具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在《我们爱劳动》这一节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科學地结合课程内容,展示绘画和劳动之间的深刻关系。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所取得的一些光辉成就,可以将大国工匠们的无私奉献以及辛勤劳作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进一步深刻地展示出令人动容的劳动场景,进而可以激发出学生热爱劳动、享受劳动的热切情感,进而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创造作品,品鉴劳动
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美术作品,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例如:在学校举行校园艺术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美术小组开展校园布置的工作。学生首先会对校园摸排,确认一些重要位置的布置。然后教师带领美术小组确定布置思路,集思广益,设计出一个最完整、最科学、最具美感的布置方案。比如,在校园门口可以布置一个拱门,上面写上与艺术节相关的活动标语,在校园中各个弯角处需要放置引路牌,还可以在展览馆设置一些招贴画等。为了迎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收集一些废旧的器物,比如纸箱、塑料瓶、树枝、酒瓶等,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利用装饰品制作物品。在学生不断思考和创作中,最终使学校在艺术节的时候焕然一新。这就是一个劳动和美术艺术相结合的基本过程,学生通过劳动和智慧创作美术,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知到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劳动的精神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准,同时还可以创作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这样学生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的艺术才会更加生动和富有生气。
参考文献:
[1]李小花.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地方民间艺术资源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2):255-256.
[2]钟昊君.小学美术教学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1):33,35.
[3]陈珂嘉.中华文化浸润美术教育:浅谈中国传统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6):171.
注: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119)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劳动教育;对策
美术中的美是一种美感和审美,美术可以理解成创造美的一种劳动性技术。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类社会中的劳动过程也造就了艺术,所以劳动自然会孕育美、产生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比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故宫等,无一不是人们劳动的成果,还有青铜器、陶瓷、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制品,也都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所造就的。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劳动艺术和美术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不一样的美术教学。基于此,本文针对劳动创造美——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一、欣赏作品,认识劳动
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网络的特点就是丰富、开阔,网络所能够提供的信息是人们无法想象的,这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临摹课本上的青蛙,那么教师可以先从网络中找到不同种类的青蛙图片或者搜寻其他学校学生所临摹的青蛙图片提供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寻找灵感、为他们寻找借鉴,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美术产生了足够的兴趣,那么在他们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激发出潜能,进而养成他们对美术学科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宁海古村落》这一绘画课程时,可以展示村落的图片和视频,其中图画和视频可以将雕梁画栋、黑瓦白墙以及石砖窗花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都是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所凝结而成的。因为将《宁海古村落》这一作品当作学生的观摩对象,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时代的古建筑、古村落深入了解,对古代的亭、桥、房屋、塔、寺庙等古老的建筑都可以展开更加详细的认识和观赏。这些建筑都属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和艺术观之下的产物,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参与感和认同感。
二、绘制作品,感悟劳动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绘画,绘画这门艺术也是劳动的一种体现,比如绘画中会使用到的一些工具:画笔、墨水、纸张、砚台等都属于劳动的产物,这些工具都具备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发明之中的佼佼者,这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智的展现。
在绘画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绘画用具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在《我们爱劳动》这一节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科學地结合课程内容,展示绘画和劳动之间的深刻关系。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所取得的一些光辉成就,可以将大国工匠们的无私奉献以及辛勤劳作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进一步深刻地展示出令人动容的劳动场景,进而可以激发出学生热爱劳动、享受劳动的热切情感,进而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创造作品,品鉴劳动
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美术作品,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例如:在学校举行校园艺术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美术小组开展校园布置的工作。学生首先会对校园摸排,确认一些重要位置的布置。然后教师带领美术小组确定布置思路,集思广益,设计出一个最完整、最科学、最具美感的布置方案。比如,在校园门口可以布置一个拱门,上面写上与艺术节相关的活动标语,在校园中各个弯角处需要放置引路牌,还可以在展览馆设置一些招贴画等。为了迎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收集一些废旧的器物,比如纸箱、塑料瓶、树枝、酒瓶等,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利用装饰品制作物品。在学生不断思考和创作中,最终使学校在艺术节的时候焕然一新。这就是一个劳动和美术艺术相结合的基本过程,学生通过劳动和智慧创作美术,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知到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劳动的精神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准,同时还可以创作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这样学生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的艺术才会更加生动和富有生气。
参考文献:
[1]李小花.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地方民间艺术资源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2):255-256.
[2]钟昊君.小学美术教学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1):33,35.
[3]陈珂嘉.中华文化浸润美术教育:浅谈中国传统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6):171.
注: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119)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