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读济南战役·文化
这是1948年前后一帮知识分子的命运变迁。一场战争在他们身上投下了无比深重的阴影。这是“华北第一学府”最后的时光,有“南齐北燕”之谓的齐鲁大学,在济南战役前后上演了一场千里大迁徙,校长、教授、学人分崩离析,百年老校的辉煌,从此只剩下传说。
逃离济南:
大变革中的流亡岁月
抗战期间,齐鲁大学南迁成都华西坝,至1947年夏天才最终返回济南。而在1948年春又再次南迁,席不暇暖,又成为流浪人。
1948年6月3日,华东野战军陈毅部队攻占津浦路之大汶口及界河,一周之内连克曲阜、邹县和龙山等地,济南已为孤城。处于圩子墙外的齐大校园成了王耀武的前沿驻军兵营。就在济南大战一触即发之际,为躲避战争伤亡,校董会在董事长孔祥熙的主持下,决议由校长吴克明主持齐大再次迁徙。当时济南除总务长杨德斋留守和农专几个学生没走之外,全校四百多名学生大都随校迁到南方就读。
他们先是派人到长江以南去考察,接洽可以把学校迁去的地点。考察接洽的结果是杭州郊外的云栖寺。医学院则在福州选择了另一处南迁地。齐鲁大学再一次成为流亡大学,并分置杭州和福州异地办学。校长吴克明则于急遽动荡的时局之中,奔波两地。
流亡在外,却是齐鲁大学最后的繁华。枪炮声中读书,也成为当时的一段奇闻。
吴克明从浙江大学请来苏步青、陈建功等一批名教授来为学生上课,让流浪中的学生有一种意外的惊喜。曾在云栖寺读医预科的王裕民和张正荃回忆:“刚从美国回来的李炳鲁教授开课讲授毒物分析。当时这是一门很新颖的课程,国内没有参考书,李教授讲授内容很丰富,要求将英文讲义先打印成稿,人手一份。”
在暴风骤雨来临前的低气压中,迁到福州苍前山协和神学院及福州市南门协和医院的齐大医学院照常开课。医学生丁云鹏回忆:“在福州那一年,同学们学习上刻苦攻读,生活上却十分困难。不少人只好靠卖血维持生活。我也卖过三次,一次三百毫升,得到一担(一百六十斤)大米的钱,够一个月的饭费。”
这群异乡客忘记了天地玄黄的大变革已悄然来临。
世上再无齐鲁大学
8月15日,福州解放,解放军派员入校宣传政策,并对学生介绍解放后济南的情况。解放军有很多山东人,老乡见老乡情绪激动,同学们要求返校的呼声很高。8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学生在解放军福州十兵团政治部的支持下,成立了“返校委员会”。学生代表多次与医学院代院长李缵文商讨返校事宜,最后取得院方同意。经与济南校本部联系,得到校方支持,并汇来三千五百美元为返校经费。
1949年10月下旬,齐大医学院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装箱,11月,在吴克明的率领下,齐大医学院全体师生终于返回济南。济南原来的校园已被别的单位占用,只得临时在拥塞的空间里艰难办学,许多学生还得住地下室。当时校门口挂了两块牌子,一是私立齐鲁大学,一是华东革命大学。
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接管齐鲁大学,校长职务由原总务长杨德斋代理。1950年,抗美援朝初期,医学院学生为了表达新中国的主权意识和爱国思想,宣布放弃加拿大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
1952年9月,院系调整,齐鲁大学被永远抹掉,不复存在。
说到母校的命运,著名牙科专家王翰章晚年仍有些愤愤不平:“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几乎不大知道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所大学。齐鲁大学沉寂湮没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有解放后政治的因素。解放初,四野有个卫生队,后来成立卫校,一下子占了齐鲁大学校址,说是合并,实把齐鲁的有生力量都摒弃在外面去了。后来成立的山东医学院齐鲁大学就没有人了,连教研室主任都没有人当上。”
老校长的最后时光
吴克明是青州人,齐大最后一任校长,抗战胜利后,主持了齐大回迁济南复校的工作,没想到后来又主持了齐大的再次南迁。
他一生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无意在政界谋求官职。“五四”运动期间,还是学生的他任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学生会主席,积极组织同学进行爱国活动。1947年,王耀武曾拟任命他为少将衔“绥署”副秘书长,他婉辞不就。
1949年春,吴克明到台湾、香港访友,他完全可以金蝉脱壳一走了之,但他拒绝了亲友故旧要他留居海外的劝告,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大陆。他去到春花烂漫的云栖寺,当他召集文理学院师生开会,宣布将前往解放了的济南一探究竟时,不少师生为校长的安全竟失声痛哭。
吴克明在华东军政委员会的授命下,奔波于战火硝烟之中,将齐大师生包括外籍教师全部召回。但此次南迁异地办学,被说成“在少数反动分子操纵下,裹挟部分人员和物资到了南方,打算投奔国民党”。吴克明等人自然难脱干系。1950年,吴克明重回山西太谷铭贤学院,1951年秋调山西大学工学院(后为太原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任教授。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革”中再受折磨,于1977年9月12日去世。
这是1948年前后一帮知识分子的命运变迁。一场战争在他们身上投下了无比深重的阴影。这是“华北第一学府”最后的时光,有“南齐北燕”之谓的齐鲁大学,在济南战役前后上演了一场千里大迁徙,校长、教授、学人分崩离析,百年老校的辉煌,从此只剩下传说。
逃离济南:
大变革中的流亡岁月
抗战期间,齐鲁大学南迁成都华西坝,至1947年夏天才最终返回济南。而在1948年春又再次南迁,席不暇暖,又成为流浪人。
1948年6月3日,华东野战军陈毅部队攻占津浦路之大汶口及界河,一周之内连克曲阜、邹县和龙山等地,济南已为孤城。处于圩子墙外的齐大校园成了王耀武的前沿驻军兵营。就在济南大战一触即发之际,为躲避战争伤亡,校董会在董事长孔祥熙的主持下,决议由校长吴克明主持齐大再次迁徙。当时济南除总务长杨德斋留守和农专几个学生没走之外,全校四百多名学生大都随校迁到南方就读。
他们先是派人到长江以南去考察,接洽可以把学校迁去的地点。考察接洽的结果是杭州郊外的云栖寺。医学院则在福州选择了另一处南迁地。齐鲁大学再一次成为流亡大学,并分置杭州和福州异地办学。校长吴克明则于急遽动荡的时局之中,奔波两地。
流亡在外,却是齐鲁大学最后的繁华。枪炮声中读书,也成为当时的一段奇闻。
吴克明从浙江大学请来苏步青、陈建功等一批名教授来为学生上课,让流浪中的学生有一种意外的惊喜。曾在云栖寺读医预科的王裕民和张正荃回忆:“刚从美国回来的李炳鲁教授开课讲授毒物分析。当时这是一门很新颖的课程,国内没有参考书,李教授讲授内容很丰富,要求将英文讲义先打印成稿,人手一份。”
在暴风骤雨来临前的低气压中,迁到福州苍前山协和神学院及福州市南门协和医院的齐大医学院照常开课。医学生丁云鹏回忆:“在福州那一年,同学们学习上刻苦攻读,生活上却十分困难。不少人只好靠卖血维持生活。我也卖过三次,一次三百毫升,得到一担(一百六十斤)大米的钱,够一个月的饭费。”
这群异乡客忘记了天地玄黄的大变革已悄然来临。
世上再无齐鲁大学
8月15日,福州解放,解放军派员入校宣传政策,并对学生介绍解放后济南的情况。解放军有很多山东人,老乡见老乡情绪激动,同学们要求返校的呼声很高。8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学生在解放军福州十兵团政治部的支持下,成立了“返校委员会”。学生代表多次与医学院代院长李缵文商讨返校事宜,最后取得院方同意。经与济南校本部联系,得到校方支持,并汇来三千五百美元为返校经费。
1949年10月下旬,齐大医学院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装箱,11月,在吴克明的率领下,齐大医学院全体师生终于返回济南。济南原来的校园已被别的单位占用,只得临时在拥塞的空间里艰难办学,许多学生还得住地下室。当时校门口挂了两块牌子,一是私立齐鲁大学,一是华东革命大学。
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接管齐鲁大学,校长职务由原总务长杨德斋代理。1950年,抗美援朝初期,医学院学生为了表达新中国的主权意识和爱国思想,宣布放弃加拿大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
1952年9月,院系调整,齐鲁大学被永远抹掉,不复存在。
说到母校的命运,著名牙科专家王翰章晚年仍有些愤愤不平:“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几乎不大知道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所大学。齐鲁大学沉寂湮没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有解放后政治的因素。解放初,四野有个卫生队,后来成立卫校,一下子占了齐鲁大学校址,说是合并,实把齐鲁的有生力量都摒弃在外面去了。后来成立的山东医学院齐鲁大学就没有人了,连教研室主任都没有人当上。”
老校长的最后时光
吴克明是青州人,齐大最后一任校长,抗战胜利后,主持了齐大回迁济南复校的工作,没想到后来又主持了齐大的再次南迁。
他一生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无意在政界谋求官职。“五四”运动期间,还是学生的他任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学生会主席,积极组织同学进行爱国活动。1947年,王耀武曾拟任命他为少将衔“绥署”副秘书长,他婉辞不就。
1949年春,吴克明到台湾、香港访友,他完全可以金蝉脱壳一走了之,但他拒绝了亲友故旧要他留居海外的劝告,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大陆。他去到春花烂漫的云栖寺,当他召集文理学院师生开会,宣布将前往解放了的济南一探究竟时,不少师生为校长的安全竟失声痛哭。
吴克明在华东军政委员会的授命下,奔波于战火硝烟之中,将齐大师生包括外籍教师全部召回。但此次南迁异地办学,被说成“在少数反动分子操纵下,裹挟部分人员和物资到了南方,打算投奔国民党”。吴克明等人自然难脱干系。1950年,吴克明重回山西太谷铭贤学院,1951年秋调山西大学工学院(后为太原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任教授。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革”中再受折磨,于1977年9月12日去世。